釣位是釣魚人最熟悉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釣位能夠讓收穫頗豐也可能空軍收場。今天咱們探究一下冬天選釣位選釣位的依據!
為什麼冬天太陽升起時釣獲反而不如清晨!
現在北方已經進入寒冬溫差在-11°C至-1°C之間,這樣的氣溫導致水體也會出現較大的溫差。下圖所展示出同一個地方不同水層的溫度變化,那麼魚會在這個圖的哪個點呢?
舉例來說(已圖為例):A為南岸、C為北岸。
A釣點:此釣點為陡坡,往前一點就是深水區。此釣位冬日陽光照射下升溫很慢,並且沒有魚兒躲藏和歇息合適的地點那麼此地點內的魚不會太多。
C釣點:首要因素就是這是個東北角這是太陽最先照射到的地方,水溫也是最先提升的一個位置。但是這釣點水深過於淺,晝夜交替時溫差比較大,魚本身活性較差不會在這地方過多停留。
B釣點:首先很明顯的一點就是在B釣點內有一個平臺,而這正是魚棲息之所。其次我們看到B釣點處於一個過度水層,水溫變化並不會太大。如果這裡不掛底那麼我們今天作釣就優先選擇B釣點。
鄭重提示:不同的水深,不同的氣候,不同的地形都可能會影響魚最低耐受度!
當我們第一次去到一個陌生水域垂釣時我們首要做的不是下杆,而是詢問旁邊的釣友可以從他們口中知道目前魚情和水情的基本變化!(不要認為釣友不會告訴你,野釣沒有利益紛爭所以幾乎所有野釣玩家都會熱情地向你講述的!為你們點讚!)
人工河道:人為修建的河道大多數都是兩邊緩坡中間深,冬天作釣時如果我們可以尋找到一個灣子或者淺談中較深的地方我認為可以再次作釣。如果我們尋找不到那麼我建議找人多的地方下杆!
自然河道:自然河道要比認為河道複雜得多,可能我們要用竿子多多嘗試河道邊如果我們發現某個神坑我們可以嘗試在此作釣。如果冬天河道並不會冰封,那麼此河道一定常年走水那麼我們需要尋找底部結構較多的地方嘗試!
冬釣水庫:不管是山體水庫還是平原水庫地勢都會比其他地方底,這也就導致溫度也會比其他地方低!可能原先出魚好的地方都已經不行,我們需要尋找另外的水域!關注我,水庫我將額外做分析。
解釋(1):我在此並沒有提及我們該如何選擇水深的原因是因為地域不同會導致魚類可耐受的氣溫不同!當然氣溫不能低於魚類身體機能的最低承受,不過一般我們可以不用擔心只要不是—40°並且水深低於4米基本上都不會凍透!
解釋(2):有些時候最低氣溫在—20°時水底層還是流動水但是魚卻不再開口甚至出現大量死亡的原因是出現了過冷現象,那只能證明你當地的水質相當不錯。一般只有在純水中才會出現過冷現象!
為什麼冬天橋筏會比手竿更容易上魚?
最近這短時間我經常去玩橋筏,突然發現玩橋筏人越來越多而在橋底下的釣友卻越來越少。原因無二現在手竿作釣越來越難,大多數魚都藏身在距離岸邊20米左右的位置上而橋筏恰恰可以彌補這點並且只是橋東邊口才好而橋西邊卻不怎麼樣。我是否可以推斷此水下的溫度恰恰處在一個溫差較小的環境下,而其他地方要麼溫差大要麼溫度低魚兒才會大量聚集於此。再加上人們長期在此地垂釣水下會存有大量剩餘餌料,使得此地成為一個人為的覓食場所!
後話:現在橋筏大鯽魚貌似已經成為了主流,可能這是釣友們為冰釣做準備吧。我算是一個橋筏新手只是有些自己的心得體驗,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在下方留給留言改天我整理出一套分享給大家!
題外話:水體的穩定性
如果養過魚的人會發現一個問題,不管水髒成什麼樣魚都不死但是每次大量給魚缸換水(自來水直接注入)時就會出現魚的死亡。許多水族愛好者都不理解其中的問題,這裡涉及到一個水族常用詞《水體的穩定性》。大量的換水破壞了水的穩定性,這使得魚瞬間不適應這種水體變化從而生病死亡。很多人這時候都會把責任歸於硝化細菌,但硝化細菌真的不背鍋。
一般我們家裡的魚缸水溫基本會在18-22°C之間,但自來水的溫度會在5-10°之間。突然大換水後導致水溫驟降到8°C左右時,魚會因溫差較大出現生病並且大量死亡。
魚是變溫動物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身體機能也隨之變化的一種生物,為了保證自身機能的正常運作魚會隨著水溫的變化來尋找棲息場所。這也驗證了釣魚界的一句諺語:春釣灘、夏釣潭、秋釣陰、冬釣陽。
歡迎大家給我留言提出您寶貴的意見,有錯改錯無錯交友。如果您覺得說得有點道理點個關注、點個讚就是對我辛苦寫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