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固廢網訊:18元,在當前的中國經濟形勢下能做什麼?一杯咖啡,一頓飯,一次近距離打車……人民幣升值的同時購買力卻越來越低,18塊錢著實是個極小的數目。不過,就是這18元,卻是國內一些中小城市焚燒一噸垃圾的價格。
中國的城市,無一例外地都面臨垃圾的高增長問題。城市要發展,「垃圾圍城」便是一座不得不逾越的大山。眾所周知,減量化、資源化與無害化是垃圾處理的三大準則。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遵循三大準則的基礎上,城市垃圾極小的部分經過回收利用,剩餘的大部分需要無害化處理,而目前主流的處理方式有兩種:填埋和焚燒。填埋已經不再適合國情,焚燒又成為最主要的處理方法。
一方面是垃圾焚燒的迫切性與必然性,另外一方面卻是越來越低的焚燒價格,兩者疊加導致的必然結果是:「垃圾焚心」越演越烈。如果不能對症下藥,我國垃圾焚燒必然走進「死亡螺旋」,不死不休。
Not in my backyard(不要建在我家後院),垃圾焚燒的鄰避效應是理性經濟人與非理性社會人糾結的結果,也是人之常情。填埋方式佔用較大空間並汙染土壤和地下水,焚燒則可能產生有害氣體。在焚燒產生的有害氣體中,「二噁英」向來都會成為鄰避效應產生的直接因素。
的確,二噁英是一類致癌物質,含有劇毒,但其危害被明顯擴大,然而民眾的質疑和焦慮尚未得到妥善解決,日臻惡劣的低價競爭已經鋪天蓋地而來,讓鄰避效應雪上加霜,火上澆油。於是乎,垃圾焚燒的迫切與必然只能幹巴巴地迫切著必然著。
資料顯示,從2015年6月新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報出48元/噸開始,其後垃圾焚燒領域中標價格持續下降。2015年8月安徽蚌埠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26.8元/噸,2015年10月江蘇高郵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26.5元/噸,2015年12月浙江紹興項目以18元/噸的報價再度刷新行業底線。僅僅數月時間,中標最低價從48元/噸驟降至18元/噸,降幅達62%。
低價中標的項目如何運營?其帶來的環境服務真的讓人放心?不管答案如何,民眾對垃圾焚燒項目的「敵意」恐怕只增不減抑或縱使減少也會保留長久的恐懼。
說來慚愧,老崔給不出垃圾處理真正100%無害化的方法與技術,想必業內的專家也正披肝瀝膽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努力不休。老崔想說的是,打破鄰避效應,技術突破是必然因素,但與之配套的項目透明度、宣傳普及度和政府公信力。正如一位日本主婦所說:「我們相信政府一定會讓我們生活在安全的環境裡。」
垃圾分類意識、公眾參與、環評的嚴格和公開、企業自律以及監管等,垃圾焚燒並不是一個閉環,而是從焚燒本身和焚燒外的系列連鎖效應組成的有機體。擺脫「死亡螺旋」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是「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原標題:【洞察】垃圾焚燒的「死亡螺旋」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