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漫威史上票房與評價皆慘的電影,由李安執導的《綠巨人浩克》肯定是其中之一。但正如所有超級英雄都必須經歷過從蛻變到重生的歷程,這個慘敗,反倒孕育了日後華人世界第一位世界級名導。2001年,以《臥虎藏龍》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李安,終於在好萊塢闖出一片天。這個獎有多難?在他之前的華人名導,陳凱歌、張藝謀的多部電影都與奧斯卡失之交臂。而李安,用極東方的元素及美學,徵服了西方觀眾及主流評審的眼睛,但他並沒有被這個成功衝昏頭。李安知道外語片畢竟不是好萊塢主流。翻過臥虎藏龍這座高山後,他下一個挑戰,就是要硬碰硬的去做美國主流商業片市場。

李安曾說,電影靠的是一股人氣,是一種聚集人氣的活動。人氣最旺的戰場,當然就是好萊塢商業片,這才是電影之神安排的主戰場。野心勃勃的挑戰,結果卻差點讓李安在電影這行粉身碎骨。李安回憶拍攝《綠巨人》時,他完全不懂電腦特效,對科幻美學一無所知,但過去的成功讓他充滿信心:我的無知在某方面可以為影片帶來新義,我的懵懂讓我還不知道如何去害怕。我一直想再拍部結合嚴肅劇情與流行文化的東西,這部分我很拿手,我想嘗試更大的挑戰。
他太高估當時的自己,那一年,李安49歲。從影以來每一次的跳躍,李安都能夠順利跨過,但這一次,他的心太大,大到無法駕馭。全新的動畫技術,好萊塢的商業與製作機制、漫畫美學等陌生領域,再度拼掉他半條命,加上年近50歲的中年危機,久未碰觸的父子情感,所有的情緒都在此刻一次爆發。電影中主角班納在童年時因父親造成心理陰影,形塑他冷淡壓抑的個性,後來由於基因變化,引發潛藏的憤怒,迅速變成一個龐然怪獸,當中反映了李安與父親的關係。

你們看到的班納,80% 都是反映我的性格」李安坦承。拍《綠巨人》之前,他自認與母親個性較接近,像父親的部分少,因為自己行事素來柔軟、不喜衝撞,曾評論自己是個濫好人,深怕得罪人,有禮貌卻拖拖拉拉,凡事逆來順受。與他共事過的人也總是形容,當拍片遭逢不順時,他會頻生悶氣,卻不將感受說出口。然而,就在拍《綠巨人》的過程中,李安才在自己身上發現了父親的影子。觸及父子間的緊張,還有死亡與創作間的關係,我覺得體內好像有什麼東西硬要迸開,讓我在電影裡面不自覺的用暴力表達出來!向來溫婉的他語氣難得激動。情感上瀕臨潰堤,再加上首次碰到好萊塢的商業與發行機制,讓不擅交際的李安徹底崩潰。拍片後面有很多的社會、人情,水面下80% 的工作,是我受不了的。
結果,這部砸下1.3億美元超高製作成本的電影,全球僅賣出2.4億美元票房,扣除行銷費與戲院分紅,慘賠收場。惡毒的批評接踵而來,甚至被美國影評認為悶到爆炸的爛片。這次的失敗,幾乎絕了李安的導演之路。臥虎藏龍時的病痛還沒養好,綠巨人又讓他遭逢地獄深淵,我身心俱疲,很想就此收手,他說。沒想到,就在這最沮喪的時候,竟然盼到了父親對他的肯定。

打從他走上電影這一行以來,父親向來只勸他打消念頭,回學校當老師,但這次卻對他說,你不能放棄,要戴著鋼盔繼續拍下去!從影以來第一次得到父親正面的鼓勵,李安頓時覺得有了繼續往前走的力氣。他到了人煙稀少的美國中西部,拍攝成本僅1,400萬美元的小品斷背山。

我儘量不多想,不動氣,每天按部就班,把該拍的拍完,人雖然沒什麼力氣,但還是很投入,李安坦承,就是拿這部片來休養生息。過去他總無所不用其極要把演員的潛能逼發出來,看到他們最精彩的一面,這一次,他卻一度因為疲累想停拍,面對演員時甚至想:幹嘛這麼壓榨人家?這是他從未有過的念頭。身體的狀況,迫使李安不得不放鬆,沒想到,這反而讓他找回渾然天成的手感。《斷背山》讓他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成為華人世界有史以來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