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閱讀了一篇文章《不死必歸的是垃圾鴿》,頗有感悟,想與鴿友們分享交流一下。
不死必歸的賽鴿
該文從三個方面論證不死必歸的是垃圾鴿,筆者稍加總結了一下:
一、從賽鴿運動的核心活動談「不死必歸」——不符合賽場要求的鴿子。
眾所周知,賽鴿運動的核心活動是比賽,而比賽的目標是贏,贏的表現只能是鴿子「按時必歸」。 高級賽鴿的必備素質」的最大可見指標是「按時必歸」,絕非「不死必歸」。
二、從遺傳學角度談「不死必歸」——必須淘汰的劣質基因
於賽鴿而言,凡是不符合賽事要求的,均屬劣質性狀,是賽鴿絲毫不能容忍的劣質性狀,必須堅決淘汰。
三、從賽鴿者水平談「不死必歸」——業餘玩家和專業玩家的區分標誌
中華賽鴿,只有在當初的農耕時期和新手參與的初級階段,才會欣賞和追逐「不死必歸」。 「不死必歸」不但毫無新意,反而突顯出它的業餘、不入賽鴿「大道」的落伍性,甚至體現了倡導者的思想僵化和思維極限。
如今有部分鴿友認同這種觀點,或許有一定道理,但筆者不敢苟同。
筆者想到了奧運會的賽場上,筋疲力盡的運動員,拖著受傷的腿,頑強衝線,那一刻無論是電視機前還是在場的觀眾,無一不為之動容,為其喝彩。我們能說這名運動員是「劣質」的運動員嗎?
再者,什麼才是不死必歸?舉個例子,鴿子受傷了,但是堅持飛得很快回來了,這是不死必歸。如果降低一點要求,鴿子受傷了,然後隔天遲歸了,那麼也算是不死必歸。還有一些鴿子奮力回來,回到家的時候已經虛脫了,甚至說都沒有辦法站立好好走路了,但是鴿子確實回來很快,這樣的鴿子也算是不死必歸了。其實不死必歸的情況有很多種。但是不是說鴿子回來就是不死必歸。
比如說一羽鴿子比賽回來身上沒傷,沒生病,什麼問題都沒有,只不過是有點消瘦而已,但是遲歸了,這樣的鴿子其實也是算不上不死必歸的。一些鴿子短距離比賽本來應該當天回來或者是隔天上午就到家的,結果飛了好幾天才回來,這樣的鴿子其實也算不上不死必歸。
或許,在賽鴿當道的今天,更多的鴿友選擇追求成功,追求第一名,為此不惜代價。養鴿人喜歡不死必歸,賽鴿人喜歡按時必歸。在養鴿人眼中,鴿子能夠回來就好,不管是早歸還是遲歸。在賽鴿人眼中,鴿子沒有按時歸來,就算不上合格的賽鴿,得淘汰。這只是個人的選擇罷了,無可非議。只是,我們問自己一句,如今的鴿圈,需要不死必歸的精神嗎?如果需要,那它就不應該被淘汰。
點擊此處直接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