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單分子雷射製冷首次達到接近絕對零度 |
超冷材料將可應用於製造量子計算機 |
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9月19日報導,科學家使用雷射,把分子冷凍到接近絕對零度,這是單分子雷射製冷首次達到這樣的低溫。向控制物質化學物理過程,製造量子計算機邁進了一大步。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物理學家就能將原子冷卻到非常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基本原理就是用雷射作用在原子上使之減速。當原子被冷凍到接近絕對零度時,它們就會遵守特殊的量子力學定律。在與它們的低能級相應的狀態下振動,這被用作超敏加速計和量子鍾,原子本身也會粘在一起形成一種「超級原子」,這就是著名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對分子製冷要比對單個原子更加複雜。原子可以通過雷射來製冷,因為來自雷射束的光粒子被吸收後,原子會重新發出一個光子,從而減少動能。經過上千次這種反應滯後,原子就被冷凍在絕對零度附近十億分之幾的範圍內。但分子比原子更重,更難對雷射起反應。而且,分子會以原子鍵和旋轉、自旋的方式儲存能量,這些因素都讓分子很難變冷。
美國耶魯大學的愛德華·舒曼和戴維·德米爾,使用了既有技術和幾項新技術,把氟化鍶(SrF)冷凍到僅有幾百微開氏度。研究小組用了一種新方法,使分子在同一方向上實現整體製冷。首先,他們選擇了氟化鍶,經過計算,這種分子不太可能發生振動阻礙製冷;然後,他們選擇了一束彩色雷射,以確保能量被分子吸收而不會讓它們自旋;最後,他們用了一種預先冷凍的氟化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這種超冷分子有助於科學家研究量子力學的化學屬性。超低溫度下,極性分子可被看作是微小的磁體,有著南北兩極,研究人員可利用這一性質,構建一個反應系統,讓極冷粒子在其中相互反應,而這用超冷原子是做不到的。
目前的溫度尚不是最低,研究小組正在設法讓氟化鍶冷卻到大約300微開氏度。研究人員表示,主要數據顯示還能做到更低的溫度。如果進一步把雷射製冷技術拓展到分子,就能讓多種不同的分子達到超冷穩定。
德米爾說,最終超冷材料將應用在量子計算機上。由於超冷分子具有「磁體」特徵,這意味著分子之間能通過磁場互相反應。使它們能執行分類量子計算,可能會突破現有計算機的編碼和解碼問題,實現量子重疊與牽連原理產生的巨大計算能力。這是當前最大的超級計算機由於物理化學方面的限制而無法實現的。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