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 7.9 ~8.4
酸礆值是指水中所含的氫離子及氫氧離子含量. 自然的海水因為水量大有相當穩定的酸礆度. 一般的淡水是中性PH約7. 海水裡含有大量礦物質所以偏礆, PH約 8.0~ 8.2所有的海洋生物已習慣這樣的環境而過高或過低或者變化大的酸礆值都會使海洋生物不適應. 在水族缸裡因為水量少, 會因生物的光合作用影響酸礆值, 當植物例如藻類或珊瑚進行光合作用時排出氧氣, 會使PH提升(變礆), 等到了晚上光合作用停止, 所有生物的呼吸會用掉氧氣, 排出二氧化炭使PH降低(變酸). 有的魚缸甚至可以在光合作用高峰時(經過一整天開燈的燈光熄滅前), P高到PH8.4, 然後慢慢的掉落至PH7.8(每日開燈前.) 硝化細菌進行分解活動也有使魚缸水慢慢變酸傾向. 硬度過低(7KH)的海水也會使酸礆值容易下降. 為了保持酸礆值高且穩定, 要使用添加物(以下有說明)來保持高硬度7-12dkh, 也可以用石膏水也就是氫氧化鈣 (Kalkwasser或Calcium Hydroxide) 或專門為養植海水動物所生產的PH穩定劑Buffer. 在添加PH提升劑時一定要緩慢, 不能一口氣倒入, 不能2-3小時內提升PH 0.2以上, 而且最好在夜間慢慢加入. 加入方式則可以在塑膠容器下加裝醫療用的點滴裝置或用氣閥控制添加速度.
硬度: 7-12 dkh
天然海水的硬度約有7-9 dkh. 海水的硬度和水中碳酸鈣含量有關. 海水的硬度主要有兩點影響. 硬度低的水PH較不易穩定, 在魚缸內容易造成PH過低, 另外很多海洋生物會吸收碳酸鈣用來骨骼的成長. 尤其石珊瑚更有可能因為硬度過低無法生存. 硬度高更會加速骨珊瑚的成長速度. 一般在海水魚缸只要把硬度保持在7-12 dkh就沒有問題, 過高的硬度會造成海水中鈣質的流失. 增加硬度的方法包括加入Calcium Bicarbonate, 所有的增硬劑都應該慢慢的加入, 而且不能和鈣質添加劑一起加入, 否則會馬上結合成碳酸鈣, 造成硬性及鈣質的下降.
註:兩類的添加劑至少要分開1小時以上, 最好不要同一天添加. 其他方式以下會有詳細介紹.
鈣質: 350- 450 ppm
海水中的鈣含量約有400-410ppm. 所有的硬骨珊瑚, 鈣藻, 管蟲及很多海洋生物都需要鈣質來製造骨骼以便成長, 鈣質最高只能容入500ppm, 超過此範圍就會凝結出來並像下雨般沉澱到水中, 當此情形發生缸中的水就會一片白茫茫. 儘管鈣可能容入500ppm, 超過450ppm就會使硬度降低. 可考慮的維持目標可以如以下: KH8-10, Ca 380-420 或者KH10-12, Ca 360-380, 也可以是KH6-8 Ca 420-440.海水可溶入固體的容量有限, 所以不能同時維持高硬度和高鈣含量. 所以只有兩者有一定的含量, 或者有一項偏高, 另一項偏低都不會影響珊瑚及其他生物成長, 最重要的是儘量維持穩定. 即使兩者稍微偏低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添加鈣質時應該慢慢的加入, 而且不能和增硬劑一起加入, 否則會馬上結合成碳酸鈣, 造成硬性及鈣質的下降. 兩類的添加劑至少要分開1小時以上, 最好不要同一天添加. 其他方式以下會有詳細介紹.
鈣的添加方式:
石膏水(Calcium Hydroxide/ Kalkwasser): 最古老的添加法, 優點多但也有風險, 不過是最佳的長期使用添加物.
優點:
1. 可以同時提高硬度, 鈣質
2. 可以提高酸礆值
3. 可以包覆磷酸鹽
4. 長期使用不會累積有害物質
5. 可提高蛋白機效能
6. 不易釋出雜質
缺點:
1. 使用方法繁瑣, 準備時間長
2. 因為PH高達12, 一次可添加量有限, 有可能不足以高鈣消耗量
3. 如果過量過快添加可使PH提高過快或過高毒害生物
氯化鈣 (Calcium Chloride): 目前最多人使用但也最多人濫用
優點:
1. 可以快速提高鈣質並不影響酸礆值
2. 快速並容易使用且不易使用過量
3. 不易釋出雜質
缺點:
1. 長期使用(超過1-2年), 會累積氯離子, 過量的氯離子會讓水質失去平衡, 造成鈣及硬度維持困難.
2. 如果要長期使用則須更常換水
3. 沒有其他優點
鈣反應機: 穩定且可同時維護硬度及鈣質含量
優點:
1. 可以同時提高鈣及硬度
2. 維護費用低, 只要設定好不需時常調整保養
缺點:
1. 初期投資高
2. 調整不易
3. 所用的素材對效果有很大的影響
4. 如果素材內有雜質會釋入水中
5. 使用不當也會影響系統平衡 (二氧化碳過高等)
鎂: 1200 ppm-1350 ppm
鎂也是海水除水及鈉以外的主要原素之一, 正常的海水裡約有1250-1350的鎂含量, 約鈣的3倍, 使用石膏水或有些添加物會使鎂含量降低. 鎂含量降至1000ppm以下會造成維持硬度及鈣質的不易, 要維持鎂原素可以用專門的添加劑或換水. 添加鎂質時應該慢慢的加入, 而且不能和增硬劑一起加入, 否則會造成硬性的下降. 兩類的添加劑至少要分開1小時以上, 最好不要同一天添加.
其他原素:
硬骨珊瑚也會利用鍶(Strontium)原素來製造骨骼, 碘(iodine)對魚蝦及多數軟體的生長也很重要. 如果要添加此類產品則必須小心按照廠商的指示標準添加, 並且要避免高濃度的添加物直接衝到軟體動物, 要在高流量的地方慢慢加入. 像碘的揮發性很大, 每日微量的添加才有效果. 而且高濃度的碘對珊瑚有毒, 不能直接流到珊瑚媳肉上. 其他的添加物雖有幫助, 但只要定期少量換水就可以補充, 新手不必太在意.
生物的排洩物及對水質的影響:
阿摩尼亞(NH3/NH4)及亞硝酸(NO2): 0 ppm硝酸鹽(NO3): 珊瑚缸 - <10 ppm , 海魚缸 – 40 ppm
當喜氧的硝化菌(過濾菌)將排洩物分解成毒性弱的硝酸鹽後, 需要在缺氧的環境才能讓厭氧的硝化菌慢慢的分解為完全無毒的氮氣. 多數的魚只或珊瑚能容忍較高的NO3, 但是高於40 ppm以上對長期健康會有影響, 並且會影響珊瑚的成長. 小螅肉的骨珊瑚也會因氧份過高而使色澤便暗. 珊瑚缸應以<10 ppm的目標努力, 因為在強光的照射下發藻會在過量的硝酸鹽下大量滋生, 甚至包覆珊瑚使其死亡. 一般的魚缸缺乏足夠的缺氧環境來分解硝酸鹽, 所以硝酸鹽都會慢慢增加. 降低硝酸鹽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定期換水. 另外也可以使用10公分以上的底砂(越細越好), 底部也會產生缺氧環境產生厭氧過濾菌來分解硝酸鹽. 目前也很流行另置草缸(Refugium)來繁殖高等藻, 應用高等藻來吸收硝酸鹽, 但是藻類的選擇必須留意. 目前還有使用酒精及硫化物來分解NO3, 但此方法都帶有很大的風險, 個人不建議使用. 只要能妥善平均系統, 不須依賴化學物品也可以達到0 ppm的硝酸鹽並飼養一定數量的魚只. 筆者有一個2米缸飼養40+魚及整缸骨珊瑚, 也可以達到每兩個月換水一次(30%)及< 1 ppm的硝酸鹽.磷酸鹽: 0 ppm
多數的磷酸鹽是由餵食帶入魚缸中, 即使微量的磷酸鹽就會造成惱人的低等藻滋生並且會影響骨珊瑚的骨架成長. 降低磷酸鹽的方式包括杜絕汙染源如汙染的海水或補充的淡水, 儘量別餵食過多. 也可以用藻缸或者商業專門磷酸鹽吸收劑. 有些磷酸鹽吸收劑有可能將吸收的磷釋回, 尤其是鋁化合物的產品, 而且多數在數周就會達到飽和, 無法再吸收更多的磷酸. 另外有些活性炭也會釋出磷酸鹽所以要留意.補充說明:
厚底砂:
務必要選購霰石aragonite (oolitic) 而不是方解石(calcite). 方解石和霰石都是碳酸鈣的一種, 但只有霰石會在PH8.0-8.4溶解. 顆粒要越小越好, 厚度要10公分以上. 用大顆粒的則要更厚及更強的水流才會成功.
優點:
1. 自然而且平衡的方法, 可同時保持鈣質及硬度.
2. 厚底砂可以分解硝酸鹽
3. 可以培養浮遊生物
4. 可以反射光線到珊瑚的反面, 避免珊瑚白化
5. 不容易爛用或危機魚缸
缺點:
1. 效果無法預料
2. 需要其他添加物輔助才足夠
3. 如果水流不夠或厚度不夠會累積穢物, 造成水質負擔
葡萄糖鈣或有機鈣(Calcium gluconate):
這種醣類的鈣質不會有上述氯化鈣所講的有累積氯離子的危機. 但是這類鈣還未有清楚的證據表示會對珊瑚鈣化成長有幫助, 不過這種鈣已確定會大大加速鈣藻的成長. 所以可以用來作為輔助的添加物.
蘇打粉
蘇打粉Baking Soda (sodium bicarbonate): 這是烹飪廣泛使用的物質, 主要成份為重碳酸鈉Sodium Bicarbonate. 經常被用來或者爛用以提高水的硬度及酸礆值. 它的效果通常只是短暫的, 而且容易造成PH過高或不穩定, 雖然這也是市售的Sea Buffer (PH穩定劑) 裡的主要成份, 但還是不建議新手長期使用.
優點:
1. 非常容易且穩定的補充液Ph水質穩定劑
雖然不會增加鈣質, 但一直以來被使用在水族箱以增加硬度及酸礆值. 雖然每種產品有不同的配方, 多數以 重碳酸鈉Bicarnonate, 碳酸鈉Carbonat 和一些硼酸鹽(Borate)為主. 部份產品也有添加氧化鈣(Calcium oxide), 硫化鎂(magnesium sulfate)等有益物質. 長期使用並不會格外昂貴但使用前必須測試水質以確保是否會過量. 這種產品可以有效提高酸礆值及硬PH/ Alk, 但是用法比較煩瑣. 一般只要有厚底砂加上石膏水都有可能不需要另外添加此產品.
查看以往信息請點擊瀏覽:
查看海精靈獨家視頻:請前往海精靈論壇獨家視頻板塊欣賞
歡迎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