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日前,江蘇省常州市公安局通過對一起傳銷警情緊盯不放,成功摧毀一個橫跨江蘇、山東、河北、福建、河南等地,編造「民生保障網」虛假項目的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24名,核實涉及全國多個省市受害人3000餘名,查封凍結涉案資金500餘萬元。
辦案民警收到受害者贈送錦旗
據介紹,「民族資產解凍騙局」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初,一批人打著國家、民族旗號,以所謂的「民族資產」需要解凍為名,宣稱交納一定啟動費用便可獲得巨額報酬。近年來,假借時下精準扶貧等熱點政策名義,藉助網際網路社交工具、金融工具,民族資產解凍詐騙就像插上了翅膀,逐漸成為一種集返利、傳銷、詐騙為一體的混合型犯罪,花樣翻新,各種組織、項目層出不窮。這類騙局雖然被稱為「民族資產解凍騙局」,但實際上它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主要特徵是犯罪分子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製作虛假證件,以「歷史資產」、「精準扶貧」、「慈善幫扶」,甚至「軍民融合」為名義,引誘群眾受騙上當,騙取錢財,影響非常惡劣,損失極其巨大。
「雲劍2020」和「淨網2020」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常州市公安局按照公安部、省廳統一部署要求,建立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日常接處警深挖機制,全力研判發現線索。今年7月中旬,常州警方接到市民報警,稱銀河灣電腦城2號樓有人實施傳銷活動。天寧公安分局蘭陵派出所民警到達現場後發現,「江蘇軟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蔣某國(男,48歲,本市人)正在組織人員上課,民警迅速將在場的17名涉案人員控制。經現場搜查,民警發現蔣某國等人利用微信群宣傳「民生保障網」項目,聲稱加入投資可獲取巨大利益,符合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犯罪特徵,遂立即向上級匯報。常州市公安局高度重視,市公安局合成偵查中心迅速組織刑警、天寧分局等相關警種部門成立專案組,圍繞該案開展偵查攻堅。
專案組圍繞到案人員開展研判,發現該團夥運營的「民生保障網」項目在虛構事實等方面,與公安部公布的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項目「人際網」高度相似,疑似其演變項目。專案組對蔣某國的資金流、信息流等進行碰撞分析,發現了一個層級分明的犯罪團夥。通過深度研判團夥成員的活動軌跡,專案組發現其中多人曾同時前往山東,在蘭某(女,55歲,江西九江人)的組織下進行線下活動。
在初步查清犯罪脈絡基礎上,專案組組織30餘名警力,成立多個工作小組分赴江蘇省宿遷市及河北、山東、北京、福建、江西等6省市,累計行程數萬公裡,抓獲團夥上線蘭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7名,查扣凍結涉案贓款500餘萬元,並搜查固定大量電子證據。
由於該團夥採取傳銷模式運營,犯罪嫌疑人被嚴重洗腦,到案後採取頑固對抗態度。專案組民警認真學習相關案例和法律法規,從海量電子證據中尋找突破口,鎖定證明犯罪嫌疑人主觀明知與犯罪動機的證據,成功擊潰嫌疑人的心理防線。犯罪嫌疑人交代了利用「民生保障網」虛構事實,通過編造「國家精準扶貧項目」,誘騙他人投資入會的犯罪事實。經查證,該案中的「民生保障網」項目確為公安部公布的「人際網」項目「改頭換面」的產物。
辦案民警介紹,該犯罪團夥利用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假借國家政策和社會熱點,宣稱「民生保障網」為國家精準扶貧項目,只要繳納3400元的「入網費」後便可成為會員,享受債務清零、徵信洗白和高額返利等「國家福利」。他們利用網際網路社交工具,在微信群內傳發所謂「中央文件」「領導講話」「官方新聞」,對團夥成員進行傳銷式「洗腦」,以小投入獲得大回報為誘餌實施犯罪,在短短4個月內已發展成一個人數眾多、層級分明的跨省市犯罪團夥,各層級均有相應的代理商、統計員、講師及收款員等角色。
目前,所有到案的犯罪嫌疑人均已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常州警方提醒廣大市民,當前我國沒有任何民族資產解凍類的項目,凡是打著類似民族資產解凍旗號進行斂財的,均是詐騙;凡是自稱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幹部,通過電話、微信、電子郵件、QQ等方式進行所謂的「委託」「授權」「任命」的,均是詐騙;凡是轉發鼓動、宣傳所謂民族資產解凍類相關信息或組建相關微信群、QQ群招募會員、收取費用的均涉嫌違法犯罪。您始終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就不會落入被騙的陷阱。(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