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顆藍色星球上,群居物種總是要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方式進行交流,傳遞信息。作為人類的我們,主要是通過語言和文字這兩種交際工具進行交流。發達的大腦和靈活的發音器官,讓我們可以談天說地,暢所欲言;靈巧的雙手,讓我們可以寫下心中所想。但是居住在海底世界的「海民」們並沒有語言和文字這樣的交際工具,那麼它們是通過什麼方式來進行社交呢?
聲音
在海底世界,無脊椎動物、魚類和哺乳動物這三類「海民」是能夠發出聲音的,從而傳遞信息進行交流。有研究表明,這些「海民」所發出的聲音,可能和繁殖有關,也有可能是在發出警告。
在無脊椎動物中,最愛「發聲」的是甲殼類動物,比如蟹類和蝦類。它們通過撞擊、摩擦鉗和觸角,發出「噼啪」,「咔噠」等聲音。而軟體動物中的貝類,則是在開合它們的殼時發出碰撞聲。
瘋狂開合,向前進的扇貝
烏賊和章魚它們的嘴巴比較堅硬,在吃東西的時候會發出銼磨聲,在水中向前移動時通過噴水發出噴噴聲;藤壺和海膽在移動時也會發出喀噠聲。
發出噴水聲的烏賊
魚類則主要通過摩擦、魚鰾振動、遊動時產生的咕嚕聲、咯咯聲和噗噗聲進行交流。它們主要在產卵、繁殖和戰鬥中發出這些聲音,當然這些聲音也可以用於導航、識別捕食者以及獵物的存在。
比如,「大嗓門」——大黃魚就具有發出強烈聲音的本領,尤其是在它們繁殖的季節,雄魚會發出「咯咯」、「嗚嗚」的鳴聲,雌魚會發出「哼哼」的鳴聲,並且可以持續一整天。當他們聚集在一起的時候,發出的聲音就好像開水煮沸和江濤奔湧之聲,不得不說真是名副其實的「大嗓門」。
聚集在一起的大黃魚
還有一種魚,是通過非常特殊的方式發出聲音,從而進行交流,這種魚就是鯡魚。一些科學家發現,在鯡魚生活的區域往往會有奇怪的噪音,其實這是鯡魚在放屁。鯡魚在放屁的過程中會產生一連串小氣泡,並產生高頻率的聲音,科學家們推測這可能是鯡魚在進行夜間群體社交。
聚集在一起進行社交的鯡魚
在哺乳動物的交流過程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鯨豚家族了。在我們生活的這顆藍色小星球上,除了地球上的靈長類,最聰明的就屬海洋世界裡的鯨豚類了,科學研究發現,它們的通訊信號是一系列類似哨音的聲信號。
鯨豚們具有豐富的「詞彙」和超強的交流能力,被稱為「海中智叟」。聰明的海豚們會通過釋放信號發出聲音,尋找自己的同伴,當它們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更是會嘰嘰喳喳互相「八卦」。
兩隻互相「八卦」的小海豚
另外大海裡的「歌唱家」座頭鯨也是非常亮眼的,它們非常喜歡唱歌,甚至一次能夠連續唱歌22小時,我們都知道一首歌可是要包含好些「詞彙」呢。科學研究發現,它們這些「歌聲」主要是為了表示性別以及保持和群落之間的聯繫。
正在唱歌的座頭鯨
不僅如此,就像生活在同一個國家不同地區的人說不同的方言一樣,生活在不同的海域中的鯨豚們也有屬於自己的方言。美國科學家德萊斯發現,海豚發出的叫聲共有32種,其中大西洋海豚經常使用的有17種,太平洋海豚經常使用的有16種,兩者通用的9種,但有一半語言卻互相聽不懂,這就是海豚的方言。(引自《海洋世界裡的方言》王小波)
氣味
通過氣味進行交流,這在動物世界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在陸地上的動物長耳鹿就通過氣味傳遞信息,當長耳鹿媽媽發現敵人時,它們感到驚慌,會跳開,在這種情況下,它們會通過腿上的分泌腺散發出一種氣味報警,告訴小鹿們趕緊跑。
在海洋世界裡,慈鯛在和競爭對手互相攻擊時,會以尿液作為媒介向對手發送化學信號,也就是通過尿液來傳遞它們的氣味信息。除此之外,雌性斑馬魚會分泌信息素,來傳遞繁殖和交流的信息,以便那些雄性斑馬魚聞到這種氣味尋魚而去。
慈鯛
顏色
顏色變化可分為生物成長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顏色變化和由心情、社會環境或非生物因素如溫度導致的顏色變化,後者常見於許多分類群。對海洋中的魚類來說,顏色可以說是它們非常有效且發達的交流方式。
很多海洋魚類可以通過改變自己表皮的亮度,來傳遞某些信息;還有一些魚甚至能夠改變自己表面的顏色模仿其他海洋生物。還有一部分魚會將自己表面的顏色變得非常鮮豔來警告周圍的魚或者捕食者不要靠近。
顏色鮮豔的魚群
動作
但並不是所有的「海民」們都能夠通過聲音、氣味或者顏色來交流,因此一些動物就用肢體語言或動作來代替。在海洋中,很多魚類有超強的運動天賦,能隨水流和掠食者做出各種動作。不過它們彼此之間的吸引、跟隨、排斥是如何進行的,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答案。
生物發光
海洋中能夠發光的生物是非常多的,有浮遊生物、底棲生物和遊泳動物,其中又以魚類最多。比如,比目魚、鰻魚、海馬、貓鯊、扁魚都能夠發光。電筒魚就能夠通過發光,引誘一些小魚小蝦,然後飽餐一頓。
科學研究表明,魚類發光現象是由於體上分布了一些發光的器官,這種器官內的某些特殊物質在進行緩慢氧化過程中放出一種「冷光」。這些光的作用在於,種類識別、照明、引誘食餌、驚嚇敵害。
發光的電筒魚
電脈衝
海洋中還有一部分生物可以通過「發電」來釋放交流信號,不過至今為止只在魚類中發現這一現象,我們稱之為電魚。
比如海底「發電達人」,電鰻。在交流時,電鰻使用的是短脈衝產生的低放電釋放信號。電鰻能在水下探測和識別這些信號,並能收集附近其他個體的信息,並以電信號傳遞信息。
海底世界是美麗而又神秘的,「海民」們的社交方式五花八門,從上面我們不難看出,有些社交達人還會好幾種交流和傳遞信息的方式。當然,不管「海民」們選擇哪種方式進行交流,彼此之間應該也能夠做到「一個眼神,就心有靈犀」。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 海洋生物發聲
2、《海洋世界裡的方言》王小波
3、新浪科技 《魚類之間是如何交流的?方式豐富多樣》https://tech.sina.com.cn/d/a/2020-01-17/doc-iihnzhha2990900.shtml
4、奇點使者 《海洋生物互相交流也是有聲音的?鯡魚靠放屁溝通,它們臭的有道理》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144817272973930&wfr=spider&for=pc
5、小狗在家 《科學家破解了海豚的語言...發現它們不僅常聊八卦,還會講髒話…. 》
https://www.sohu.com/a/217256936_45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