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磨鉗子,鯡魚愛放屁……他們竟然都是在社交

2020-10-28 中國網

在這顆藍色星球上,群居物種總是要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方式進行交流,傳遞信息。作為人類的我們,主要是通過語言和文字這兩種交際工具進行交流。發達的大腦和靈活的發音器官,讓我們可以談天說地,暢所欲言;靈巧的雙手,讓我們可以寫下心中所想。但是居住在海底世界的「海民」們並沒有語言和文字這樣的交際工具,那麼它們是通過什麼方式來進行社交呢?

聲音

在海底世界,無脊椎動物、魚類和哺乳動物這三類「海民」是能夠發出聲音的,從而傳遞信息進行交流。有研究表明,這些「海民」所發出的聲音,可能和繁殖有關,也有可能是在發出警告。

在無脊椎動物中,最愛「發聲」的是甲殼類動物,比如蟹類和蝦類。它們通過撞擊、摩擦鉗和觸角,發出「噼啪」,「咔噠」等聲音。而軟體動物中的貝類,則是在開合它們的殼時發出碰撞聲。

瘋狂開合,向前進的扇貝

烏賊和章魚它們的嘴巴比較堅硬,在吃東西的時候會發出銼磨聲,在水中向前移動時通過噴水發出噴噴聲;藤壺和海膽在移動時也會發出喀噠聲。

發出噴水聲的烏賊

魚類則主要通過摩擦、魚鰾振動、遊動時產生的咕嚕聲、咯咯聲和噗噗聲進行交流。它們主要在產卵、繁殖和戰鬥中發出這些聲音,當然這些聲音也可以用於導航、識別捕食者以及獵物的存在。

比如,「大嗓門」——大黃魚就具有發出強烈聲音的本領,尤其是在它們繁殖的季節,雄魚會發出「咯咯」、「嗚嗚」的鳴聲,雌魚會發出「哼哼」的鳴聲,並且可以持續一整天。當他們聚集在一起的時候,發出的聲音就好像開水煮沸和江濤奔湧之聲,不得不說真是名副其實的「大嗓門」。

聚集在一起的大黃魚

還有一種魚,是通過非常特殊的方式發出聲音,從而進行交流,這種魚就是鯡魚。一些科學家發現,在鯡魚生活的區域往往會有奇怪的噪音,其實這是鯡魚在放屁。鯡魚在放屁的過程中會產生一連串小氣泡,並產生高頻率的聲音,科學家們推測這可能是鯡魚在進行夜間群體社交。

聚集在一起進行社交的鯡魚

在哺乳動物的交流過程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鯨豚家族了。在我們生活的這顆藍色小星球上,除了地球上的靈長類,最聰明的就屬海洋世界裡的鯨豚類了,科學研究發現,它們的通訊信號是一系列類似哨音的聲信號。

鯨豚們具有豐富的「詞彙」和超強的交流能力,被稱為「海中智叟」。聰明的海豚們會通過釋放信號發出聲音,尋找自己的同伴,當它們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更是會嘰嘰喳喳互相「八卦」。

兩隻互相「八卦」的小海豚

另外大海裡的「歌唱家」座頭鯨也是非常亮眼的,它們非常喜歡唱歌,甚至一次能夠連續唱歌22小時,我們都知道一首歌可是要包含好些「詞彙」呢。科學研究發現,它們這些「歌聲」主要是為了表示性別以及保持和群落之間的聯繫。

正在唱歌的座頭鯨

不僅如此,就像生活在同一個國家不同地區的人說不同的方言一樣,生活在不同的海域中的鯨豚們也有屬於自己的方言。美國科學家德萊斯發現,海豚發出的叫聲共有32種,其中大西洋海豚經常使用的有17種,太平洋海豚經常使用的有16種,兩者通用的9種,但有一半語言卻互相聽不懂,這就是海豚的方言。(引自《海洋世界裡的方言》王小波)

氣味

通過氣味進行交流,這在動物世界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在陸地上的動物長耳鹿就通過氣味傳遞信息,當長耳鹿媽媽發現敵人時,它們感到驚慌,會跳開,在這種情況下,它們會通過腿上的分泌腺散發出一種氣味報警,告訴小鹿們趕緊跑。

在海洋世界裡,慈鯛在和競爭對手互相攻擊時,會以尿液作為媒介向對手發送化學信號,也就是通過尿液來傳遞它們的氣味信息。除此之外,雌性斑馬魚會分泌信息素,來傳遞繁殖和交流的信息,以便那些雄性斑馬魚聞到這種氣味尋魚而去。

慈鯛

顏色

顏色變化可分為生物成長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顏色變化和由心情、社會環境或非生物因素如溫度導致的顏色變化,後者常見於許多分類群。對海洋中的魚類來說,顏色可以說是它們非常有效且發達的交流方式。

很多海洋魚類可以通過改變自己表皮的亮度,來傳遞某些信息;還有一些魚甚至能夠改變自己表面的顏色模仿其他海洋生物。還有一部分魚會將自己表面的顏色變得非常鮮豔來警告周圍的魚或者捕食者不要靠近。

顏色鮮豔的魚群

動作

但並不是所有的「海民」們都能夠通過聲音、氣味或者顏色來交流,因此一些動物就用肢體語言或動作來代替。在海洋中,很多魚類有超強的運動天賦,能隨水流和掠食者做出各種動作。不過它們彼此之間的吸引、跟隨、排斥是如何進行的,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答案。

生物發光

海洋中能夠發光的生物是非常多的,有浮遊生物、底棲生物和遊泳動物,其中又以魚類最多。比如,比目魚、鰻魚、海馬、貓鯊、扁魚都能夠發光。電筒魚就能夠通過發光,引誘一些小魚小蝦,然後飽餐一頓。

科學研究表明,魚類發光現象是由於體上分布了一些發光的器官,這種器官內的某些特殊物質在進行緩慢氧化過程中放出一種「冷光」。這些光的作用在於,種類識別、照明、引誘食餌、驚嚇敵害。

發光的電筒魚

電脈衝

海洋中還有一部分生物可以通過「發電」來釋放交流信號,不過至今為止只在魚類中發現這一現象,我們稱之為電魚。

比如海底「發電達人」,電鰻。在交流時,電鰻使用的是短脈衝產生的低放電釋放信號。電鰻能在水下探測和識別這些信號,並能收集附近其他個體的信息,並以電信號傳遞信息。

海底世界是美麗而又神秘的,「海民」們的社交方式五花八門,從上面我們不難看出,有些社交達人還會好幾種交流和傳遞信息的方式。當然,不管「海民」們選擇哪種方式進行交流,彼此之間應該也能夠做到「一個眼神,就心有靈犀」。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 海洋生物發聲

2、《海洋世界裡的方言》王小波

3、新浪科技 《魚類之間是如何交流的?方式豐富多樣》https://tech.sina.com.cn/d/a/2020-01-17/doc-iihnzhha2990900.shtml

4、奇點使者 《海洋生物互相交流也是有聲音的?鯡魚靠放屁溝通,它們臭的有道理》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144817272973930&wfr=spider&for=pc

5、小狗在家 《科學家破解了海豚的語言...發現它們不僅常聊八卦,還會講髒話…. 》

https://www.sohu.com/a/217256936_454226

相關焦點

  • 鯡魚那麼臭的原因終於找到了!它們交流竟然靠放屁!
    是的奶叔剛知道這一信息時也很詫異,聽過魚磨擦牙齒、摩擦骨骼,這魚放屁還真是頭一遭聽說。而且,最讓奶叔驚訝的是,這麼特立獨行的魚還是荷蘭人民人見人愛的鯡魚。由此,幾位科學家們猜想,鯡魚們發出的這種「快速重複水泡音」會不會具有某種社會性功能呢?為了探尋真相,他們又安排了一輪實驗。在實驗之前,三位科學家先假定了兩個方向。他們認為鯡魚放屁要麼是想跟同伴交流,要麼就是對恐懼作出的應激反應。
  • 鯡魚靠放屁溝通,它們臭的有道理
    筆者:三體-小遙在世界各國人民的食譜中,由於不同的地域和文化差異,總會有一些奇怪的食物出現,比如我國的皮蛋、臭豆腐,還有北歐的鯡魚……除了引起人們的獵奇心理之外,還有很多人專注於這些獨特食物的研究,而鯡魚作為其中的代表性食物
  • 瑞典監聽水下神秘信號15年 專家揭秘:是鯡魚在放屁
    時至今日,人類對海洋的了解還是不夠充分的,雖說神秘的海洋怪物不容易發現了,但莫名的水下信號還是有的,瑞典為此就花費巨資監聽水下信號,結果被專家發現大部分是都沒用的。最終,教授解密了這些水下信號,這種聲音類似於炸培根的聲音,好像是在水柱中釋放氣泡一樣,研究之後發現信號來自鯡魚,確切地說來自鯡魚膀胱。鯡魚在海洋中遊動時,如果遇到了驚嚇,它們就會釋放出大量氣體,它們的膀胱與肛門直連,這樣就會出現類似放屁的聲音,最終變成神秘的水下信號。
  • 書評|《深夜放屁大賽》:孩子們都愛的屎尿屁故事
    筍乾豆好吃,但是豆子吃多了容易放屁,於是小朋友整天「屁呀,屁呀」,真是不太雅觀。越是不讓說,小孩就說得越起勁,讓人好氣又好笑。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我想到了萬能的法寶——繪本。比起父母的嘮叨和說教,故事傳遞的教導和指引,更容易被兒童接受。於是,《深夜放屁大賽》這本書就來到了家裡。
  • 《愛說話的動物》奇妙的語言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說話方式不是用肚子唱歌,不是用次聲波交流而是「放屁」?!好吧,原來還有這樣的交流方式。原來對於鯡魚的最大印象是「紅鯡魚」的概念,特別是在我最愛的推理小說之中,「紅鯡魚」代表著視線的轉移和迷惑人的障眼法。但是,現在讓我記住它的則是它和同類間的交流方式——放屁。
  • 驚掉下巴冷知識:公蚊子母蚊子有這種差別,鯡魚靠放屁來溝通?
    驚掉下巴冷知識:公蚊子母蚊子有這種差別,鯡魚靠放屁來溝通?   金針菇是人們在吃涮鍋的時候必點的食物,大家都經常吃,那你們了解金針菇對人的身體有很多的好處嗎?
  • 原創:黃子韜放屁被抓包,獲「咣哥」外號,遭周冬雨無情嘲笑!
    12月24號中午播出的,第四期《小小的追球》,尹正、王彥霖、周冬雨、黃子韜四人正式進入北極,觀察北極熊的生活狀態,當然北極除了大家都熟知的北極熊外,還有還有北極梟、角嘴海雀、北極松雞、北極獵鷹、北極禿頭鷹、茴魚、北方狗魚、灰鱒魚、鯡魚、胡瓜魚、長身鱈魚、白魚及北極鮭魚、北極狐、北極狼、北極兔、北極馴鹿、北極麝牛、北極黃金鴴、北極馴鹿、北極麝牛等等。
  • 來看看「鯡魚」引發的戰爭,西瓜視頻科普
    大家好,我是講史實的小墨,今天我們要講講,一群鯡魚引發的戰爭,看完讓人驚呼鬧劇。鯡魚罐頭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堪稱「生化武器」的鯡魚罐頭也會引發戰爭?由於這場戰鬥是因為鯡魚而導致的結果,也被後世稱為鯡魚之戰,法國軍隊也被嘲笑這麼大的優勢下連一支後勤部隊都打不過。這讓當時的法軍士氣受到巨大打擊,甚至讓奧爾良城的法軍差點開城繳械投降,直到後面的聖女貞德暴走,才解了奧爾良之圍。
  • 寶寶放屁竟然是求助信號?!父母千萬別大意
    很多媽媽經常吐槽說自己的寶寶經常放屁,並且屁都很臭(羞羞……)都沒有帶寶寶的心情了,要不是自己親生的真想扔掉!可這「小屁孩」的屁可不是白放的,一聲聲中蘊含各種健康信息,屁屁以什麼形式出場,也不是隨意選擇的。想要揭開寶寶放屁的秘密?那就捂著鼻子,大家一起來嘛!
  • 阿德萊德抓螃蟹全攻略,工具、方式、地點都給大家整理好了!
    耙螃蟹應該是人與蟹最親密的互動方式了:手握耙子,在淺灘中仔細尋找;發現螃蟹的身影后,下耙穩準狠,受驚嚇的螃蟹一激動,就會用鉗子夾住耙子以示反擊,然後就大功告成了!相比耙螃蟹來說,撈螃蟹的操作會稍微簡單些,大家需要用到專門的捕蟹網,超市和漁具店都可以買到。
  • 她用最萌的簡筆畫,畫出了動物們「最深的心酸」:都是冷知識
    美國一個女孩叫布魯克·巴克,她從小就愛動物,愛動物的知識,愛用自己的畫筆表現各種動物的萌態,她收集了許多許多動物的冷知識,並結集出版了一個繪本冊,並且中文版已經引進叫《是我把你弄哭了嗎?》11、大象跳不起來12、鯡魚靠放屁交流
  • 嬰兒期寶寶老是放屁的3大原因
    而剛出生十幾天的寶寶,一直母乳餵養,他們放屁時有時會帶出一點屎,肚子裡面還經常咕嚕咕嚕響。圖片來源於太平洋親子網  嬰兒胃腸發育不成熟,造成嬰兒各階段腸道蠕動不協調,引起腸道脹氣——肚子咕嚕咕嚕響,排氣多,放屁多,並頻繁出現不明原因的哭鬧。醫學上將這種現象稱為嬰兒腸絞痛。
  • 世界最著名的臭味食物排行,鯡魚罐頭僅排第二,第一堪稱生化武器
    俗話說,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很多食物雖然散發出陣陣惡臭,但是吃起來卻是十分的鮮美可口,世界各地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臭味食物,今天小玥就給大家盤點世界五大最著名的臭味食物。5.柳州螺螄粉螺螄粉是廣西柳州的著名小吃,近幾年螺螄粉在國內火的一塌糊塗,很多人都愛上了螺螄粉那辣爽鮮美的獨特風味,但與此同時,網絡上也出現了許多被螺螄粉臭到來訴苦的網友,有人說這味道像洗腳水,有人說像沒洗的廁所,愛的人甘之如飴,不愛的人避之不及。實際上,螺螄粉的味道來源於裡面的酸筍,酸筍是筍子醃製後的產物,有一種難聞的廁所味,但是吃起來十分的鮮美。
  • 【玩轉美國】關於捉螃蟹,您了解多少?藍蟹——美麗且美味的水生物
    藍蟹的生存領地遍布新澤西州的海岸沿線,無論是潮溝、河流,還是淺水灣、鹹水灣,從哈得遜河(Hudson River)到德拉瓦灣(Delaware Bay),到處都蘊藏著豐富的藍蟹資源。儘管最為理想的捕蟹區域只有小型船隻才能到達,但幾乎所有河岸、防洪堤、橋梁或碼頭周邊的水域灘涂都是捕蟹人們優良的捕蟹場所。
  • 鯡魚罐頭到底有多臭?看看老外們的表情就知道
    曾經有人在吃完鯡魚罐頭後,連續一個星期都不想吃飯了。看他們面目猙獰的模樣,就知道鯡魚罐頭有多恐怖。 在三百多年前,當時的瑞典可不像如今這樣人人富有,那時很多瑞典人都窮得吃不飽,所以當他們出海捕捉到鯡魚之後
  • 世界上最噁心的食物Top5,鯡魚罐頭就是弟弟,看完後大開眼界!
    越南北方人喜歡吃長得老一些的毛鴨蛋,這時的鴨嘴和腳爪都已顯雛形,不僅噁心而且恐怖。通常這種食物都是煮熟了帶殼吃,剝殼前要把裡面的肉湯吸掉。蛋殼內即將孵化成功的鴨仔骨頭都已成型,但吃起來還是軟軟的。你邊吃就可以邊看到帶著骨頭,毛皮和血管的小鴨仔的屍體,略微的帶著一絲血腥的感覺,看起來是十分的殘忍了。這個東西別說老外了,恐怕大多數中國人也是不能接受。
  • 你若成功放屁都是道理,你若失敗再有道理都是放屁,這話說得對嗎
    「你若成功,放屁都是道理,你若失敗,再有道理都是放屁」,這句話說得對嗎?歡迎點讚、收藏、關注、評論、轉發。這句話也對也不對。不對,是因為做人不能太勢利眼,唯利是圖,毫無原則。也對,是指這句話反映出了現在社會上的一種普遍現象。01對有錢有權之人,有一種不自覺的順從。
  • 生活科普:螃蟹為什麼會橫著走?有沒有豎著走的螃蟹呢?
    螃蟹屬於甲殼類動物,它與蝦、龍蝦、寄居蟹是同類動物,常見的螃蟹有梭子蟹、遠海梭子蟹、青蟹和中華絨螯蟹等。,絕大多數種類的螃蟹生活在海裡或近海區,也有一些棲於淡水或陸地。
  • 人放屁時點火體內會爆炸嗎
    這個很多人都會好奇,人放屁時點火體內會爆炸嗎,答案是,一般是不會的。此處是說不會發生化學爆炸。小編還是建議不要這麼操作,雖然不知道是否真實,可是萬一是真的話,那麼後果會不堪設想,所以最好還是不要輕易的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