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剛》到《猩球崛起》,全球「追猩」80年背後的電影工業革命史

2020-12-01 鈦媒體APP

春天剛看完抖森的《金剛》,這個初秋,猩猩又來了。

全球席捲3.68億美元票房的《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昨日在中國上映,無論是網絡還是線下交口稱讚,上映兩天票房達到3億,影院排片也高達46.3%。

尚未加入這波「追猩」潮流的觀眾,可能對於《金剛》、《人猿星球》、《決戰猩球》之類的「猩猩」電影傻傻分不清楚。和國內西遊記題材的影視作品經久不衰一樣,海外六大片廠也熱衷於把猩猩不斷推向大銀幕,難怪人們要開玩笑,只有猴子才能拯救全球票房。

「猩球崛起」三部曲系列是「人猿星球」系列前傳,2011年英國導演魯伯特·瓦耶特拍攝第一部時,給影片起名「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翻譯過來是「猩球升起」或者「猩球崛起」。

在今天看來,當年的翻譯似乎意味深長。同為靈長類,猩猩就是人類社會一面鏡子。從帶著皮套在微觀模型中登場,到如今耗資1.5億美元拍攝、利用動捕和擬人化視效塑造非人類英雄,「猩球」崛起的背後,既是電影工業的革命性進步,又何嘗不是人類對於進化史中人性與獸性博弈的探索與反思。

「猩球」是怎樣「崛起」的,小娛為你解讀。

猩猩與人類相愛相殺的上下八十年:從怪獸電影到成長哲學

說到以猩猩作為主角的電影,更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金剛》,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把金剛稱為「猩猩」,它是一種巨大的靈長類生物,外形類似於猩猩。但1933年美國導演梅裡安·C·庫珀執導的《金剛》堪稱此類怪獸特效大片的開山之作,所以猩猩電影的起步就從這裡開始算起。

雖然日後彼得·傑克遜版本的《金剛》名氣更大些,但庫珀的這部《金剛》是一切的開始。

從《金剛》開始,人類開始了對於猩猩這類生物的各種電影解讀。

猩猩是與人類最相近的生物,基因相似度高達96.4%,但猩猩與人類最大的不同在於,猩猩仍舊被稱為動物,仍舊具有野性,或許因為這樣,人類對於猩猩始終保持特別的好奇心,也不乏有人想像有一天猩猩是否會取代人類(法國作家皮埃爾·布爾的科幻小說《人猿星球》背景設定就是未來世界由猩猩主宰),所以猩猩也成為越來越多電影中的主角。

《金剛》的出現為電影世界增添了一個新的怪獸,與觀眾以往看到的怪獸最為不同的是,猩猩雖然巨大而醜陋,但卻具有最類似人類的思維與內心,一個有感知會思考的怪獸,成為電影主角市場上新的寵兒。

以猩猩為主角的故事最初出現時,它幾乎完全被當做一個怪獸的形象來處理,故事主線就是進入人類世界之後被人類消滅。《金剛》是個悲傷的故事,影片以「美女與野獸」的套路塑造了一個加西莫多式的猩猩,金剛在帝國大廈上的垂死掙扎最讓人震撼與心痛,影片最終向觀眾展現的是異類無法與人類世界融合,怪獸最終死掉了。

故事設定的簡單化只是開端,之後猩猩類電影又有了新的內容發展。

1963年,法國作家皮埃爾·布爾的科幻小說《人猿星球》出版,這部小說的靈感來自於他在動物園看到大猩猩的類人化行為。在小說中,皮埃爾·布爾將故事背景設定在未來2500年(其實距離我們現在的時間不遠了……),世界已經被猩猩統治,人類失去語言能力,而誤入猩猩世界的人類要學著與猩猩共存並找到人類的生存之法。

皮埃爾·布爾的《人猿星球》提出一個全新的概念,即人類不再是世界的主人,猩猩取而代之。在《人猿星球》的故事當中,猩猩建立了自己的國度,擁有自己的文化,與之前簡單的怪獸形象相比,《人猿星球》之後的猩猩成為一個更複雜的形象了。

1968年,美國導演富蘭克林·沙夫納將這部小說改編,同名電影《人猿星球》上映,在此後五年間,這個系列的電影以平均每年一部的速度出產,分別是《人猿星球》(1968)、《失陷猩球》(1970)、《逃離星球》(1971)、《猩球徵服》(1972)和《決戰猩球》(1973)。

這五部電影的故事時間線並非與電影上映時間一致,是跳躍式講述人類與猩猩之間的主宰權爭奪(網站上有很多帖子細細整理的這一系列的故事線索,有興趣可以去搜索看一下),在反覆的形象塑造中,電影為猩猩這一主角賦予了越來越多的設定,從一個野生的靈長類生物發展成為一隻可以將人類取而代之的物種,猩猩的角色有了更多可能性,從而也引發了觀眾更多思考與解讀。

這時候,猩猩類電影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衝擊力,還有銀幕之後的許多思考,猩猩類電影從簡單的電影變成了一項吸引了無數人的文化現象。

1973年「人猿星球」系列最後一部之後,這個系列暫時中止,除了蒂姆·波頓2001年翻拍了一版《人猿星球》(翻拍自1968年版本)撲街,此系列沉寂多年。

在「人猿星球」系列沉默的近四十年中,猩猩卻並沒有消失於銀幕中。

1987年的美國喜劇《X計劃》塑造了一隻會武功的逗逼猩猩,1998年的《巨猩喬揚》(翻拍自1949年同名電影)講述了一段人類與猩猩的友情故事,2000-2004年間美國還拍攝了《大展猴威》系列家庭喜劇共三部,以猩猩超人的運動能力為主要展現方面。

在這些電影中,猩猩不再是怪獸形象,而以友善萌態出現,有時候也作為人類的寵物,可以說這一階段內猩猩的形象向著卡通化進展了一些。

接下來,猩猩類電影迎來了重要的一年——2005年彼得·傑克遜版的《金剛》上映,仍舊是1933年的那個故事,但這一部在技術方面有了改朝換代的革新,不僅為猩猩類電影重新定位,也開闢了電影工業的新階段。

2011年,英國導演魯伯特·瓦耶特重啟「人猿星球」系列,故事設定為《人猿星球》前傳,取名為「猩球崛起」,在這個系列中,世界仍舊被人類主宰,除了人猿兩類的對抗,更著重講述主角「凱撒」從一個失去母親的孤兒成長為猩族英雄的個猩成長史。

與之前所有的猩猩類電影不同,「猩球崛起」系列用三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猩猩的成長故事,與人類的對抗只是他成長的一部分,他還擁有了自己的親情、友情與愛情,內心深處有了對於自己身份的思考。

此時的猩猩其實不再是猩猩,而是一個人,當電影發展到現在,故事核心也已經與人性思考達到統一,如今的猩猩類電影早不是怪獸電影,而是一部講述人類自己的寓意故事。所以看吧,猩球真的崛起了。

電影工業突飛猛進,全球觀眾都愛看「來自猩猩的你」

猩球崛起,除了猩猩形象的豐富與多樣,更重要的一點是,此類電影的發展背後便是一段電影工業發展簡史。

1933年梅裡安·C·庫珀拍攝《金剛》時,電影還處在黑白片時代,庫珀將動畫、真人和模型相結合,製造出了當時最震撼的特效畫面。

如今看起來像皮影戲式的這幅畫面,確實就是當時的創世之舉。

為了呈現金剛形象,庫珀專門製作了模型,模型主要是用金屬搭建,以兔子毛模擬金剛的皮毛,拍攝時是用模型逐幀拍攝的。

在1973年的《人猿星球》中,猩猩都是由演員扮演的,整個形象也是很簡單地套了一個頭套。

片中的猩猩看上去像是偷穿了七十年代星戰戲服的至尊寶,不過這部電影誕生時正是特效化妝飛躍的時代,所以《人猿星球》也是好萊塢電影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式作品。

因為之前的頭套不能展現演員的面部表情,所以好萊塢化妝師約翰·錢伯斯為《人猿星球》設計了革命性的乳膠面具,以演員的臉塑性做出模具,再倒入乳膠使面具成型,最後粘在演員臉上。在當時的特效化妝水平下,乳膠面具的使用是電影工業中一項革命性創造。

除了利用乳膠面具,《人猿星球》裡的演員也會在手上貼上動物毛、將指甲塗上深色指甲油,以模擬猩猩的樣貌。

七十年代的「人猿星球」系列中,猩猩形象都是用這種方法塑造的,1976年的《金剛:傳奇重生》中,化妝師李克·貝克自己套上一層皮毛大衣扮演金剛。

2000年左右出現的一撥猩猩類電影則完全沒有炫技,直接用了猩猩自己做演員上場。

2001年彼得·傑克遜翻拍《金剛》,故事還是那個故事,但技術不再是那套技術了,彼得·傑克遜將新舊手法結合,打造了一部劃時代特效大片。在猩猩形象方面,彼得·傑克遜再次請來動作捕捉大師安迪·瑟金斯飾演金剛。

在扮演金剛的過程中,安迪·瑟金斯穿上仿生設備,臉上貼著132個用於傳輸數據的傳感器,拍攝過程中有52臺攝像機同時捕捉瑟金斯的身體運動,20臺攝像機捕捉他的面部表情變化,所有的數據傳入電腦之後再進行電腦後期合成,從而在電腦中形成一隻猩猩的形象。

有了這些畫面之後,電腦動畫師會繼續進行渲染、添加特效等工作,與CG技術結合,最後完成一隻猩猩的形象塑造。

將人體表演與電腦特效結合所塑造的猩猩形象,遠超以往單獨由演員表演或是電腦製作的形象,技術的升級也為猩猩形象的進一步深刻塑造提供了條件。

2005年的《金剛》之後,安迪·瑟金斯繼續參加了《猩球崛起》系列的拍攝,飾演主角凱撒。在《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中,猩猩形象的塑造更上層級,除了在棚內綠幕前的拍攝,劇組還將動作捕捉的拍攝場景搬到了戶外,網絡上之前也曝光了主演穿著動作捕捉設備在海邊的片場照。

除了猩猩的形象塑造,在《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中,凱撒的眼神簡直是當今特效展現的一個頂峰,關於凱撒的眼神,威塔公司的視效總監丹·雷蒙表示,在特效工作開始前他們專門研究了猩猩的眼睛,並向眼科醫生了解人眼的各種細節,開發了包括瞳孔變化和眼部肌肉變化的眼睛系統,在這樣的系統中,可以做出凱撒眼神的多種變化。

而且,在製作凱撒的眼神時,他們特意讓猩猩的眼神像人類眼睛的方向靠近,這樣一來,除了技術的展現效果更加細膩,也契合了凱撒內心狀態的變化。

從一個模型發展到今天人機結合共同塑造的一個可以穿透人心的眼神,猩猩類電影特效技術的發展也是電影工業發展的一個側面表達,同樣的,電影拍攝技術的發達與崛起,也推動了猩猩電影的時代崛起。

最後,看一下猩猩類電影的票房情況。

從猩猩類電影在北美地區的票房情況來看,七十年代票房收入層次不齊,2005年版《金剛》成為當時的全球爆款,之後猩猩類電影的票房穩定增長(《猩3》的海外票房表現有所下降),可以看出觀眾此類電影佔據穩定市場且在不斷擴張。

國內引進猩猩類電影時間較晚,但從國內票房數據可以明顯看出觀眾對於此類電影的關注度與喜愛度始終攀升,似乎與海外市場相比,猩猩類電影在國內的崛起與霸主之態更加明顯。

從猩猩的形象設定到樣貌塑造,是一段電影特效發展史,也是一段電影人對於電影內核的思考歷史,當凱撒完成使命以英雄的姿態倒下,正是猩球崛起的高潮時刻。

【鈦媒體作者:娛樂資本論,文/白羅那 ,編輯/曹樂溪】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焦點

  • 全球「追猩」80年,「猩球」到底是如何崛起的?
    作者/白羅那 編輯/曹樂溪春天剛看完抖森的《金剛》,這個初秋,猩猩又來了。全球席捲3.68億美元票房的《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昨日在中國上映,無論是網絡還是線下交口稱讚,上映兩天票房達到3億,影院排片也高達46.3%。
  • 電影《猩球崛起3》全球熱映 串燒版漫畫借勢出街
    伴隨好萊塢科幻大片《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以下簡稱《猩球崛起3》)的全球熱映,漫畫界也按捺不住強烈的創作衝動,將要推出IP交叉的跨界混搭。對於漫畫迷們來說,9月15日即將登陸中國內地院線的《猩球崛起3》,將是一部不得不看的預習片。近日,擁有《猩球崛起》系列漫畫的出版社Boom! Studios再次腦洞大開,計劃於今年11月推出《猩球上的金剛》系列漫畫。《猩球上的金剛》總共會有六刊,將會串聯《猩球崛起》、《金剛》兩大漫畫IP。
  • 《猩球崛起》首發片段 「金剛」與壞小子鬥法
    《猩球崛起》首發片段 「金剛」與壞小子鬥法     由《阿凡達》、《金剛》金牌特效團隊WETA DIGI傾力打造、英國影壇新銳導演魯伯特·瓦耶特執導的好萊塢科幻巨製
  • 最經典的5部大猩猩系列電影:《猩球崛起》上榜,《金剛》最經典
    一、《猩球崛起》《猩球崛起》是科幻片,由魯伯特·瓦耶特執導,詹姆斯·弗蘭科,湯姆·費爾頓,芙蕾達·平託,布萊恩·考克斯等主演。 劇情主要講述人猿進化為高級智慧生物、進而攻佔地球之前的種種際遇,主題是帶有警世性質的——人類瘋狂的野心所產生的惡果。
  • 從《猩球崛起1》到《猩球崛起3》,一起見證大猩猩凱撒的成名之路
    從站在帝國大廈打飛機的金剛,到揭竿而起的凱撒,在眾多的好萊塢電影中,總能看見我們的近親「大猩猩」在熒幕裡大戰恐龍、大戰人類……究其原因,也許僅僅是因為我們太過相似。作為「猩球崛起」系列最終章,這部傳世經典之作讓影迷翹首期盼了足足三年。
  • 國產特效片距離《猩球崛起》有多遠?
    作為《猩球崛起》系列的最終章,《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打破了好萊塢續集電影越拍越爛的魔咒。截止到目前,這部電影的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3%,IMDB評分高達7.8,是整個電影系列中口碑最好的一部。在國內上映後,《猩球崛起3》同樣取得了不俗的票房的口碑。
  • 特效與劇情兼顧,《猩球崛起》打破了續集魔咒
    作為《猩球崛起》系列的最終章,《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打破了好萊塢續集電影越拍越爛的魔咒。截止到目前,這部電影的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3%,IMDB評分高達7.8,是整個電影系列中口碑最好的一部。在國內上映後,《猩球崛起3》同樣取得了不俗的票房的口碑。截止到發稿前,該片的內地票房已經超過了7億,豆瓣評分為7.1分。
  • 電影猩球崛起熱播 京東3D高清投影推薦
    (中關村在線投影機頻道原創)最近什麼電影最火?除了《敢死隊3》,你還關注什麼電影?當然是正在熱播的《猩球崛起:黎明之戰》,該片自2014年7月11日北美上映以來,已狂攬5億美元票房,接下來便是備受關注的中國票房。
  • 《猩球崛起》:人猿星球前傳,帶你了解人猿題材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很多看過《猩球崛起》這部電影的觀眾都會記得,在影片中的結尾交代了兩件重要的事情,一件就是黑猩猩凱撒選擇回到了族群,另一件就是賦予了猿類智慧的112型藥物看起來像病毒一樣在人間傳播。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解讀「人猿系列」的嶄新篇章《猩球崛起》。
  • 《猩球崛起3》變體漫畫封面 亮相聖地牙哥漫展
    《猩球崛起3》變體漫畫封面 亮相聖地牙哥漫展 近日,作為今年暑期檔最熱的電影,《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暫譯,以下簡稱《猩球崛起3》)片方二十世紀福斯攜手爆炸漫畫工作室(BOOM! Studios),在動漫展上推出了《猩球崛起3》漫畫第一刊的變體封面。爆炸工作室是美國知名漫畫公司之一,手握《恐龍戰隊》、《猩球崛起》、《金剛》等知名IP的漫畫改編權。
  • 《猩球崛起》「凱撒」本尊是誰? 《猩球崛起:終極決戰》今年8月上映
    2017年5月18日訊,電影《星球崛起:終極決戰》曝光最終版預告,飾演「凱撒」的演員安迪·瑟金斯靠著動態捕捉歷來演活多個角色,在當代表演藝術中頗有名氣,但心中仍有遺憾:「觀眾們從來都不知道真實的我長什麼樣!」
  • 0714-0720香港票房 《猩球崛起2》逼退《變4》
    本周《猩球崛起2》逼退《變4》   2014年7月14日—2014年7月20日香港票房 (單位:萬港元)代替本片登上榜首的是福克斯的《猩球崛起2》,但1600萬的單周成績,只能說是讓人基本滿意。迪士尼的新作《飛機總動員2》舉行優先場放映,票房也仍然一般。其他的新老電影則普遍表現不佳。
  • 北美票房:《猩球崛起3》奪冠軍《蜘蛛俠》居亞
    1905電影網訊 上周周末(07.14-07.16)北美票房收入總計1.634億美元,環比前一周下降20.9%。另一部新片,來自《安娜貝爾》導演約翰·R·萊昂耐迪的恐怖電影《許願》則「見光死」,首周在2250家影院只拿到560萬美元票房,爛番茄新鮮度只有20%,被認為「蠢兮兮」「不嚇人」。
  • 北美票房:《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奪冠
    原標題:北美票房:《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奪冠  中新社洛杉磯7月16日電 連日來,北美電影市場風起雲湧,熱門大片接踵而至。時隔三年捲土重來的「猩球崛起」,不負期望勇奪最新一輪北美票房排行榜冠軍。  北美票房統計網站boxofficemojo.com16日公布周末電影市場數據,45部影片票房報收約1.63億美元,環比下跌20.9%。兩部新片《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和《許願》(Wish Upon)衝入榜單前十。
  • "猩球崛起"中文版威塔視效特輯 人猿大戰幕後揭秘
    《猩球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又譯《猿族崛起》)即將於10月28日登陸國內院線。 猩猩的表情幾可亂真   「要是放在幾年以前,拍攝《猩球崛起》簡直是件不可能的任務;」負責影片特效的威塔資深總監喬·萊特裡Joe Letteri開門見山,他隨後更強調了影片的一大創新性舉措,「與拍攝《阿凡達》不同,《猩球崛起》的動作捕捉表演都是在實際場景中完成的。」
  • 《猩球崛起3》好看嗎?猩球崛起3豆瓣影評
    用數據說話,《猩球崛起3》有多666...《猩球崛起》系列作為好萊塢特效大片的標杆,少不了其幕後功臣、公認的世界最厲害的特效公司之一的維塔工作室。工作室為了製作《猩球崛起3》中的猩猩特效,投入近1000名工作人員,完成1440個特效鏡頭。
  • 從《人猿猩球》到《猩球崛起》,人類還是地球的唯一霸主嗎?
    從《猩球》到《猩球崛起》,人類還是我們這個星球的唯一霸主嗎? 猿類一直都是我國人民心目中的朋友,而且,猿類中還出了一個孫悟空這樣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
  • 《猩球崛起3》新片段:猿族古惑仔們玩猛龍過江?
    在全球多地口碑炸裂的科幻動作冒險巨製《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以下簡稱《猩球崛起3》)即將在9月15日登陸內地院線。今天,電影出品方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曝光了兩個新片段,猿族領袖凱撒「兄弟連」的幾大成員花式亮相。除了此前大家熟悉的三位「好兄弟」——大智若愚的紅毛猩猩毛裡斯,擁有「金剛」體魄的猩猩盧卡,戰鬥力極強的倭黑猩猩火箭,此次還新加入了一隻個頭小小、其貌不揚卻幫了大忙的「小壞猿」!
  • 《猩球崛起》藍光版碟評 一個字頭的誕生
    而這部由魯瓦特·瓦耶特導演的《猩球崛起》,則是以當下的城市生活為背景,聚焦於猩族的智力是如何的被不斷的開發、拓展,而人類又如何的因為自己的自大、盲目、野心而導致了一連串不可控的後果……影片的劇情非常的流暢,對於前傳故事的探討也通俗易懂,並圓了人類地球為何向猩球過渡這個細節。但影片更加被人讚許的是動作捕捉技術。
  • 《猩球崛起3》即將上映 "凱撒"現身為猿族打Call
    這部被外媒譽為「影史最佳電影續作」的科幻巨製自暑期檔北美上映以來,全球票房已突破3.6億美元,在各大影評網站上的評分屢破紀錄,在爛番茄影評網上的新鮮度更是高達93%。如此死摳細節,也難怪《猩球崛起3》的特效如此受到推崇,甚至連知名動物學家珍妮•古道爾也為影片「代言」,認為影片中的猩猩角色栩栩如生。有國外網友評論說:「這是一部主打特效的影片,但特效卻真實到讓你感覺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