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門應否敞開爭議再起:南京大學獲資助啟用行人「門禁」

2021-01-13 澎湃新聞
南大鼓樓校區南門的交通道閘,師生需刷卡進入。澎湃新聞記者 陳卓 攝

南京大學鼓樓校區自1952年啟用以來,或將面臨一個巨大改變——近日起,教學區的多個出入口均安裝了交通道閘(俗稱「門禁」)。

這也意味著,今後,包括該校師生在內,任何人要想進入該校園,必須要「刷卡」才行。

為了「校園安全」而安裝「門禁」,南大此舉在公立高校中雖非首例,但仍在校內外引發廣泛爭議。

外界擔心,作為著名高校,南大推行「門禁」的做法,似乎真的把高校校園自我封閉為與外界隔膜的「象牙塔」,此舉在精神層面也與國立大學被外界賦予的原本更應倡導的開放包容文化相背離。

南大鼓樓校區南門貼出通告,行人門禁試運行,實行分時段管理。澎湃新聞記者 陳卓 攝

刷卡方可進入校園

南京大學主要有兩個校區,一個是位於南京傳統主城區的鼓樓校區,一個是位於遠郊新興的仙林校區。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到,目前安裝「門禁」的是鼓樓校區。

南大鼓樓校區又分為生活區與教學區,一條並不寬闊的漢口路將其隔為南北兩園。此次啟用行人「門禁」的是北園,即教學區。

北園共分有漢口路門、天津路門等5個校門,其中隔離南園北園的漢口路大門是平日人流量最大的校門——師生需要經由此門進出教學區。

10月8日,在南大鼓樓校區北園(教學區)的兩處校門,澎湃新聞記者均看到了一則通告:行人門禁系統將實行分時段管理,師生員工校園卡信息均已錄入行人門禁系統。系統將於9月27日起試運行。

不過,對於如何「分時段管理」,該通告並未詳加表述。校外人士應當以何種方式進入校園,也未明確。

澎湃新聞記者看到,漢口路大門雖已經安裝了交通道閘,但目前並未使用。該校保安介紹說,天津路門已經開始啟用門禁系統,師生員工需刷卡進入,校外人士在說明來意後登記姓名、身份證號及手機號便可進入。

多位保安還介紹說,行人門禁並非是全天候的,早上6點到8點、晚上6點半到8點半,就無需刷卡,也能自由進出校園。

南大鼓樓校區行人門禁管理辦法顯示,北園開放時間為早上6點到8點,晚上6點半到8點半。澎湃新聞記者 陳卓 攝

銀行捐資200萬修建門禁系統

10月9日下午6時許,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向澎湃新聞發來了一份由該校保衛處出具的《情況說明》,也從側面證實了南大鼓樓校區正在試行「門禁」制度。

據該《情況說明》介紹,南大鼓樓校區由於地處市中心,周邊流動人員眾多,「為制止各種擾亂教學、科研秩序的行為」,自2018年9月27日起,行人門禁管理開始試運行。

南大官方稱,南京大學鼓樓、仙林兩校區校門交通道閘、門禁管理系統,是2017年南京大學與中國建設銀行籤訂協議,由建設銀行捐資200萬元修建的。並且,「實施門禁是經過師生討論通過的」。

南大保衛處稱,為起草《校園交通和行人門禁管理辦法》,自2016年8月,保衛處多次召開學生、相關職能部門參與座談會,發放2000餘份調查問卷,徵求工會代表意見,並經學校聯席會議討論通過。

不過,這份《情況說明》未明確何為「分時段管理」,僅表示「師生上、下課尖峰時段免刷卡通行」。同時,對於外來訪客應當如何入校,也未作說明。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校園門禁」一連數日成為南京大學小百合站上的熱門話題。支持「門禁」的聲音認為,這是維護教學秩序和安全——平日裡廣場舞聲音吵鬧,校外人士佔用體育場、遊泳館、教室等太多資源。

而反對者則表示,高校應當保持開放姿態,「納稅人交了那麼多錢,就不能允許他們進來參觀一下嗎?非上課時間,教室裡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座位是空的,如果有校外的人想進來自習,有何不可?」

專家:有彈有贊

在此次南大試行「門禁」並引發爭議之前,國內一些高校之前也有過類似的做法。而它們給出的管制理由也頗為類似,比如,過多的遊客會帶來教學秩序的影響和安全隱患等。

對此,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教授對澎湃新聞表示,「公辦大學不是公立公園,學校實施限行管理的初衷可以理解,但具體制度可以更加靈活和人性化。大家最關心的是,分時段管理後,遊客和訪客怎樣進出校園?」

他以北大施行的登記制度為例——學生持卡出入,校外人士登記出入。「校方可以儘早說明,對於訪客和遊客等校外人士,門禁只是多一道身份確認程序。」

張志安表示,大學的開放和封閉是有一定彈性空間的,不是絕對的開門關門,適當限流有其合理性,「關鍵是要把握好這個度」。

不過,武漢大學社會學系一位教授認為,大學校園設置行人「門禁」,可能會引起公眾對學校的反感與不滿,他們會覺得該大學不友好、不開放,缺乏氣度和人性化管理。

她說,學校考慮校園安全與教學秩序的需求,可以理解,但實施「門禁」確需慎重,應當策劃多種方案,綜合考慮、擇優選用,儘量避免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此外,她認為,「大學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並不只是一個學校的資產,也是學術、文化等各方面的象徵,是全民共享的文化資產」。

據她介紹,武漢大學櫻花季由於人流量太大,顧及安全考量,校方也會設置臨時「門禁」系統,參觀者需要出示武漢大學微信公眾號預約信息和身份證即可通過門禁進入校內。同時,各出入口還會配備工作人員輔助管理。

「如果有人純粹從消極角度來說,實施門禁可能確實會引起『不夠有氣度,不夠開放自由』的批評,但換個角度,從治安角度來說,出現安全問題誰來負責呢?比如你丟了實驗設備,誰來賠呢?」 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小武對澎湃新聞表示。

胡小武認為,在大學校園社會化、公共空間化的時代,並非不需要進行校園管理。中國的國情較為複雜,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治安事件和安全事故的發生,校園實施門禁管理,事實上有助於公共利益最大化和個人安全的有效保障。

「這不是全面門禁,一禁了之,而是適度開放,適度管控,登記式的開放。」胡小武表示,「我覺得這是可取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官宣:南京航空5位專家,獲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青和優青項目資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1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4人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能源與動力學院的譚慧俊教授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航空學院的黃銳教授和季宏麗教授、自動化學院的黃旭珍教授及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的劉偉強教授獲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 廣東部分高校啟用「論文反抄襲系統」引發爭議
    廣東部分高校啟用「論文反抄襲系統」引發爭議 來源:中國廣播網 2010年04月26日15:17   廣東部分高校啟用計算機軟體「論文反抄襲系統」,專家建議為防誤判應人機檢測相結合  還有一個多月就進入高校的答辯月,大學生們正陸續上交畢業論文。
  • 香港多所高校的年輕學者獲2020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資助
    新華社香港9月22日電(記者張雅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20年度「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日前公布結果,來自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5所高校的21名學者的項目獲選,每人獲120萬元人民幣資助金額。記者22日從香港相關高校獲悉,港大有7名學者獲選,科大有5人、香港理工大學有4人、香港中文大學有3人、香港城市大學有2人。這次獲選的研究項目涉及不同範疇,包括醫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物理學、數學、化學、工程學、電腦科學、地理學等。有關學者所獲的資助金額可直接在香港作研究經費,資助期限3年。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份期刊分別獲評中國高校「百佳」「優秀」科技期刊
    近日,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第24次年會在重慶召開。會議期間,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高校傑出·百佳·優秀科技期刊」遴選結果,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主辦的《大氣科學學報》入選「2020年度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報》入選「2020年度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 內地高校排行榜: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位居前八位
    在泰晤士2020世界大學排名之中國內地高校排行榜上,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位居前八位。南京大學南京大學簡稱「南大」,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211工程、985工程。
  • 1348個金點子角逐50萬元投資資助!「贏在南京」青年大學生創業大賽...
    ,共接受海內外報名項目1348個,來自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大、華中科技大、英國約克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等近300所國內外高校的青年學子和在華留學生們將於線上線下同臺競逐、共話創新。   其中,來自南京農業大學的這個項目,突破了普通實驗室檢測非洲豬瘟耗時長、成本高的難題,建立了一個快檢體系。
  • 南京高校秋景!欣賞一下|秋景|梧桐樹|南京林業大學|南京|南京師範...
    秋風拂過,整個南京像打翻了顏料盤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換上了新衣不僅僅是街道上高大的梧桐在南京高校的校園裡秋景也是美不勝收~銀杏、楓樹、梧桐、無患子……這些五彩斑斕的植物把校園打扮得美美噠今天放鬆一下一起欣賞南京高校的秋景南京大學南京大學是所有考生夢寐以求的名校一所源遠流長的高等學府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坐落於最繁華的鼓樓區總給人大隱隱於市的悠閒寧靜之感斑駁的老牆和木門跳動著滄桑厚重和古樸懷舊的氣息深秋的南京大學橙黃色染滿了整個校區葉子落到了地上落到了長椅上
  • 南大校友、愛荷華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傅海從小立志:「考上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在歷屆全國高校天文學科評比中均位列第一,擁有天文學科唯一的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半個多世紀以來,南大天文系人傑輩出、踵武賡續,為國家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傑出人才。到了高中,傅海也知道了中國最好的天文學系是在南京大學,是所有天文愛好者的夢想最高學府。傅海的目標也更加明確,考上南京大學,去讀天文。
  • 敞開的大門也是城市的胸懷
    近日,杭州街頭的不少便利店、快餐店都貼出了一張服務單,向環衛工、外賣小哥等戶外工作者敞開大門。這些店鋪,或提供開水、歇腳點,或提供飯菜打折、免費熱飯等服務。這個愛心舉動成為寒冬裡的一股暖流,網友們評論:「人不在杭州,心卻為這份溫暖感動。」  寒冬裡的一杯熱水,風雨裡的一處歇腳點,雖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著實暖在了環衛工、外賣小哥等戶外工作者的心頭。
  •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獲 「2020年度高校治安安全示範點」
    12月23日,上海市高校安全保衛工作會議暨2020年度高校治安安全示範點表彰會隆重召開。經上海市教委綜合辦和文保分局初選推優,視頻審閱,實地抽查和綜合評審,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榮獲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公安局文保分局頒發的「2020年度高校治安安全示範點「榮譽稱號,並予以掛牌。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結果出爐,深圳大學獲資助項目348項
    深圳大學獲資助項目348項,資助率高於國家平均水平,其中獲資助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項,再創歷史新高。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集中接收期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接收項目申請269671項,目前共資助項目合計42492項,當前資助率(資助數/申請數)為15.8%,較去年下降3個百分點。
  • 20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結果出爐深圳大學共獲348項資助
    深圳大學獲資助項目348項,其中獲資助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項,繼去年傑青項目創歷史新高之後,又創一項新紀錄。在全國平均資助率下滑的背景下,深圳大學保持穩定,資助率高於國家平均水平。在公布結果中,深圳大學獲資助348項,基本與去年持平。深圳大學資助率為20%,高出國家平均資助率4.2%。
  • 2020年度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14人都從南京大學走出
    近日,2020年度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公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今年共對300個項目予以資助。南京大學共有14人入選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總數在全國高校中並列第3位。2020年度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中,南京大學的喻良、宋鳳麒、史壯志、江德臣、趙勁、李朝升、陳帥、張愛鋮、趙坤、王孝磊、吳鏑、張徐祥、馬曉星、曹汛等14位教授入選,具體名單如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主要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
  • 南京大學羅斌教授獲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青年成就獎
    羅斌,2002年獲清華大學基礎科學學士學位,2005年獲中科院高能所天體物理碩士學位,2010年獲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天文學博士學位。先後在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和賓州州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15年入職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為博士生導師。
  • 敖廣集團與南京中醫藥大學聯合研發中心正式啟用!
    2020年11月27日,由江蘇敖廣日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中醫藥大學聯合創辦的總面積超過1500平方米的聯合研發中心正式啟用! 敖廣集團深耕日化產業20年,此次與南京中醫藥大學強強聯手,雙方將融合各自優勢,促進企業產品升級與產品創新,推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努力在大日化產品的研發
  • 車諾比敞開「大門」之後
    然而,此舉引來不小爭議——有專家表示,該區域開發旅遊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也有人直言,「這是在消費苦難」。生機重現時鐘撥回1986年4月26日。當天凌晨1點23分58秒,位於烏克蘭北部靠近白俄羅斯邊境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核洩漏事故。
  • 華北理工大學、紹興文理學院、南京審計大學最新排名及錄取分數線
    華北理工大學、紹興文理學院、南京審計大學最新排名及錄取分數線,實力如何?小編從三所高校的全國排名、師資力量等方面對三所高校進行了總結,具體來看一下,數據均來自網絡,僅供參考。01三所高校在全國排名在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華北理工大學全國排名第211,紹興文理學院全國排名第256,南京審計大學全國排名第187。
  • 歷屆國家傑青本科校友數據統計:南京大學位列高校第二!
    從1994年至2018年,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共176人,位居高校排行榜第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每年受理一次,整體資助項目約4000個。自2007年以來,在每屆增選的兩院院士中,有大半增選者都曾獲得過國家傑青基金的贊助。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再獲國家資助!
    該重大項目包括五個課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工程學院主持其中1個課題,課題為「陸相頁巖油流動機理與有效開發方式」,獲直接經費349.6萬元。9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關於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的通告》,中國石油大學(華東)110個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直接經費合計5473萬元。包括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66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項、國際(地區)合作研究與交流項目2項。
  • 國立中央大學最後成了哪所高校?南京大學還是東南大學?
    歡迎關注:大學視野中國高校史上最「多產」的高校,非國立中央大學莫屬,這所高校曾經號稱「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然而,在特殊歷史時期,國立中央大學所衍生出來的高校(舊南京大學)被分拆,很多院系被獨立出來,變成了數十所高校,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