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進化過程是漫長且複雜的,生物繁衍是基因突變的基礎,生物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則決定著基因的遺傳。在地球上生存著萬千物種,其實都是在殘酷的演變過程中倖存下來的,現代人類在與數百萬年前的古猿相比,仍然存在著太大差異。如今的人類創造出了高科技文明,有很多人認為人類的進化已經停止了,這樣的說法是否有依據呢?
進化的過程是非常宏大的,作為人類本身來說,我們是看不到身體正在發生變化的,但是進化過程是無法忽略的人類目前仍然在進化,只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或許這個過程會持續數萬年數10年的時間。科學家近幾年也在觀察人體結構的變化,這些變化雖然不是非常明顯,但是也會意味著未來人類與現代的我們存在某些差別。
人類的體溫正在下降。
從小我們就對人體的溫度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我們的生活經驗中判斷一個人發燒與否就是看他的體溫,一般來說人體的恆定溫度是37攝氏度,不論是低於這個數字還是高於這個數字,都意味著身體正在得病。37度是在1868年科學家所規定的,雖然一直延續至今,但是這個溫度也已經不太準確了。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科學家就曾發表過聲明,人類的恆定溫度正在下降,平均溫度已經接近36.6攝氏度了。
這樣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科學家也曾經翻閱了近200年來的醫療記錄,把這些溫度進行整合後,他們發現人類的體溫每10年正在下降0.05度。科學家猜測之所以會出現溫度降低的情況,其實也代表著人類生活水平正在提高。在經濟還比較落後的年代裡,人類通過體溫調節是刻有抵抗病毒和細菌侵入的,如今人類的醫學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我們再也不用糾結於病毒的侵入了,所以也不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提高溫度。
人類的基因正在發生變化。
世界上的人有的愛吃肉食,有的愛吃。在2016年的時候科學家就曾發現一部分,喜愛素食的人類身上有一個記憶發生了特定的突變,這個基因便是f ads2。科學家認為這類基因發生了突變,可以更好的來消化處理脂肪酸,並且可以更高效的轉化成大腦所需的化合物,但是雜食的人就不能夠很好的處理這種脂肪酸了。但科學家也指出,如果自然環境發生了變化的話,這部分人獲得的能量來源更多,也就具備了生存的優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過這樣的問題,當我們縱觀整個自然界,好像只有人類是成年之後還會喝牛奶的生物,這是因為在數千年前,人類進化出了某種基因,可以在腸道中製造出分解乳糖的酶。但是這種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這其實是一種有利的進化。而那些喝牛奶的人多了食物來源的補充,自然能夠更好的生存下去。
人類的骨密度在降低。
其實現代人與古代人來比的話,骨骼重量和密度都是不同的,在遠古時期人類進入農耕時代,這標誌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發生了變化,那個時候人類不再進行捕獵運動,而是從事農耕活動。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骨密度也變得越來越低,這其實就意味著人類的骨骼越來越脆弱了,這個變化究竟是否會影響到人類,目前還不得而知。看到這些人體的變化,我們也能夠相信人類的進化並沒有停止,我們的進化方向也始終在朝著更加有利的一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