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歲在庚子,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
席捲了荊楚大地,蔓延全國。
然而,
寒冬再漫長,也阻擋不了春天的腳步。
暮然回首,頤和園的花已悄悄綻放。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年春天錯過的花期~~
「蠟梅」
縞衣仙子變新裝,淺染春前一樣黃。不肯皎然爭臘雪,只將孤豔付幽香。
——鄭剛中《蠟梅》
早春的蠟梅,疏影參差,含苞待春華。
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香。
山 桃
桃花瘦。寒食清明前後。新燕子,禁得餘寒,風雨把人苦。梅粒今如豆。減卻春光多少。空自有,滿樹山茶,似語如愁臥晴晝。幽人展襟袖。惜鶯花未老,江山如舊。杜鵑聲裡同攜手。嘆陌上芳草,堤邊垂柳。一春十病九因酒。愁來獨搔首。
豆蔻。枝頭小。應可惜年華,孤負時候。九十韶光那得久。問芍藥覓醉,牡丹索笑。三萬六千,能幾度,君知否。
——葛長庚《蘭陵王 桃花瘦》
山桃花是早春最燦爛的春花,沒有之一,在柳樹剛剛長出嫩黃的新芽,西堤的山桃花就 迫不及待地綻放了,由此拉開一場春的視覺盛宴。
山桃開敗後,西堤北段豳風橋附近的「品霞」桃漸漸綻放。
「梅花」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如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裡春。
——元 王冕 《白梅》
「榆葉梅」
七律·步默然《榆葉梅》原韻
迊雪笑風傲曲枝,花紅葉綠惹相思。
香軀造就含煙貌,玉骨生來帶雨姿。
葩豔三春迷鳥醉,蕊香四野令人痴。
丹心碧膽開新境,百卉同歡共此時。
「杏 花」
《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杏花飛簾散餘春,明月入戶尋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屬水涵青蘋。花間置酒清香發,爭挽長條落香雪。山城薄酒不堪飲,勸君且吸杯中月。洞簫聲斷月明中,惟憂月落酒杯空。明朝捲地春風惡,但見綠葉棲殘紅。
《憶少年 春色二首 其一》
(清末·吳湖帆)
桃花流水,杏花微雨,梅花香雪。
芳菲會同夢,佔春光三絕。
紅袖高樓簾半揭。正相宜、紫簫吹徹。
華燈用何有,有多情明月。
明·文徵明《玉蘭》
綽約新妝玉有輝,素娥千隊雪成圍。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試羽衣。
影落空階初月冷,香生別院晚風微。
玉環飛燕原相敵,笑比江梅不恨肥。
皎潔的玉蘭花伸展著枝條,映著朱紅的廊柱,花瓣舒展而飽滿,滿樹花香,異常絢爛。
但是玉蘭的花期卻很短暫,積攢了整個冬日的力量,只為那極致的綻放。
宮廷之中的玉蘭花,有著它獨有的氣質。在古建築的襯託下,錯落有致的身姿展現著清新脫俗的氣質,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美。馥鬱的芳香隨風飄散,墜落的花瓣伴舞輕旋。
「連翹」
後山中御路位於萬壽山與後湖之間貫穿萬壽山後山東西向的一條主幹線,坡度平緩,是當年帝後們在後山後湖遊玩時經常走的一條路。後山中御路從西到東根據花期的不同分別種植了連翹、丁香、紫薇等植物,形成了著名的丁香路、連翹路和紫薇路。
「丁 香」
《代贈》
【唐】李商隱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攝影:陳強)
碧 桃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宋] 秦觀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亂山深處水縈迴,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
「西府海棠」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李清照
歷史上,關於海棠最早的記載出自《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據考證,其中的「木桃」即指木瓜海棠或貼梗海棠。到唐朝時,才出現「海棠」這一稱謂。唐代賈耽著《百花譜》,譽海棠為「花中神仙」。
海棠寓意吉祥美好。「海」有「大」「多」之意,「棠」與「堂」諧音,喻示著兒孫滿堂、滿堂富貴,因此海棠花「富貴花」之稱。
「紫藤」
紫藤掛雲木,花蔓宜陽春。
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
——唐朝·李白《紫藤樹》
紫藤緣木而上,條蔓纖結,與樹連理,瞻彼屈曲蜿蜒之伏,有若蛟龍出沒于波濤間。
——《花經》
紫色,自古被認為是紫微真氣化出,為皇室所推崇。紫藤,因其枝蔓綿延、果實累碩,有子嗣昌盛、江山永固之喻。
「櫻 花」
櫻桃花下送君時,一寸春心逐折枝。別後相思最多處,千株萬片繞林垂。
—— 唐 元稹《折枝花贈行》
臨河殿旁的櫻花盡情綻放,花團錦簇間一派盎然春意。
「牡 丹」
劉禹錫《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徐凝《牡丹》
何人不愛牡丹花,佔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芍 藥」
自古風流芍藥花,花嬌袍紫葉翻鴉。詩成舉向東風道,不願旁人定等差。
——宋 張鎡《芍藥花》
「木香」
紫皇寶輅張珠幰,玉女燻籠覆繡衾。萬紫千紅休巧笑,人間春色在檀心。
——宋 張耒《木香》
《閒情偶寄》:「木香花密而香濃,此其稍勝薔薇者也。」「薔薇宜架,木香宜棚者,以薔薇條幹之所及,不及木香遠。木香做屋,薔薇作垣,二者各盡其長,主人亦均收其利矣。」
這個庚子年,
註定會在我們的記憶裡留下深刻的一筆。
願這抹春色為您帶走煩惱和憂愁,
帶去欣喜和笑意。
願國泰民安,山河永固。
期待與您再次共赴一場花的盛宴~~
圖片來源:頤和園微攝影團隊
圖文編輯:頤和園研究室
*圖文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