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9年度同濟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生國際學術論壇在新加坡舉行。本次研究生國際學術論壇由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工學院電氣與計算工程系聯合舉辦,旨在促進雙方研究生交流學習,並拓展兩校在超構材料領域的人才培養與科研合作。來自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李果、呂渴強、吳瓊、陳旭、王宇倩、胡勇亮、曾超、吳家駒、範才富、房鑫盛10位研究生以及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的碩士研究生何逸輝一行參加了論壇。
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的Chen Zhining(陳志寧)教授致歡迎辭,對同濟大學師生表示熱烈歡迎,並簡要介紹了本次學術論壇的基本情況。本次學術論壇特別邀請了新加坡RFID和超材料領域的多位專家做了學術報告。新加坡科技局信息技術研究院(Institute for Infocomm Research,A-STAR)的Qing Xianming博士(IEEE Fellow)做了關於RFID技術的報告。報告集中於RFID系統中近場天線的相關研究,包括以多重線圈、網格迴路、超構材料、零位移線等實現的近場磁場偏轉,以及基於信噪比加強的磁共振MRI技術。來自新加坡的 Anna Lau、Lin Tuang Hin、Gao Xianke、Ramachandran等學者分別作了關於RFID技術在圖書館管理、機場管理、醫療定位等領域應用技術的精彩報告。
Chen Zhining(陳志寧)教授致歡迎辭
IEEE Fellow Qing Xianming博士做報告
依託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結構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先進微結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研平臺,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近年來在超構材料基礎與應用研究方面發展顯著。目前從事超構材料方向研究的教師約10人,在讀研究生總人數超過30人。已主持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內多個國家級科研項目,已發表PNA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RL等國際頂級期刊論文十餘篇。在研究生報告階段,來自我校的11名研究生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2名研究生也先後做了關於超構材料技術的學術報告,報告內容涵蓋了超構材料在高靈敏度檢測、電磁近場調控、無線電能傳輸、聲學調控等技術領域的應用,展現了我校在超構材料領域的研究成果和科研水平。
同濟大學物理學院博士生陳旭做報告
論壇期間,我校師生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參觀陳志寧教授的實驗室進行參觀學習。由於陳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方向和我校相關研究方向相近,同學們對實驗室中很多儀器設備都很熟悉,展開了熱烈的學術討論與交流。陳志寧教授為我校學生作關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及課題組概況的報告。新加坡國立大學QS全球大學排名第11位,亞洲排名第一。陳教授所在電氣與計算工程系是該校工學院最早的三個系之一,是全球頂級電氣與計算工程系,每年獲得的競爭性研究經費超過3000萬元新元(約1.5億元人民幣)。該課題組的研究內容涉及射頻識別、天線小型化、吸波材料、電磁隱身、平面成像等多個研究領域,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在自由發言討論階段,他與我校師生就兩校之間的研究生管理、博士生選拔機制、師生關係、評價體系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互動,大家收穫頗豐。
本次學術論壇活動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在學術科研、制度管理、人才培養上都取得了預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