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忠 攝
「才花兩分鐘就生出來了,我們足足等了16個月。」
「歡迎大家幫忙給犀牛姑娘取個好聽點的名字。」
本報訊 (通訊員 鞠立嘉記者史潔)一個月前,杭州野生動物世界裡一頭白犀牛懷孕的消息就傳開了。昨天凌晨,它終於產下小仔,成為國內人工飼養、首次自然繁育成功的非洲白犀牛。
1月22日,白犀牛被送進產房後,就再也沒出來過,一臺監視器24小時觀察它的動靜。
監視器旁的桌子上,放著一個小本子,詳細記錄了犀牛媽媽分娩前後的全過程:
凌晨1:00,犀牛媽媽開始在籠舍內來回走動;1:35,犀牛媽媽突然站起來兩次,情緒開始煩躁;2:45,它更加煩躁,不停走動……工作人員說,這時候馬上就要生了。
3:38,順利產出小仔。「好快啊,連拍都來不及,才花兩分鐘就生出來了,我們足足等了16個月。」(下轉第3版)
(緊接第1版)野生動物世界動物管理部經理曹天海笑著說,「已經看過了,是個可愛的犀牛『姑娘』。」
觀察記錄上,記下了小犀牛的第一個動作——大耳朵動了幾下。4點10分,小犀牛站了起來,搖搖擺擺的,很容易摔倒。半個多小時後,它已經能夠站著走動幾步。到了5點30分,經過幾次學習,小犀牛已經走得很穩了。
產下寶寶的犀牛媽媽顯然還沒完全適應這個新「角色」。記錄上顯示:從5點40分、6點、6點45分、7點31分……一直到8點20分,小犀牛一邊輕聲叫著,一邊尋找媽媽的乳房,可犀牛媽媽總是避開,就是不給它吃。
8點48分,飼養員開始一邊給犀牛媽媽餵胡蘿蔔和蘋果,一邊給它抓抓癢,分散它的注意力。小犀牛這才喝上了它來到這世界上的第一口母乳。
要知道,這不僅是國內人工飼養的非洲白犀牛首次自然繁育成功,而且這頭小犀牛,也成了我國最年輕的白犀牛。犀牛姑娘現在還沒有名字,野生動物世界的負責人說:「歡迎大家幫忙取個好聽點的名字,又有紀念意義的。」
他悄悄補充:「動物園裡實在有太多小動物叫杭杭或野野了,麻煩大家換個新鮮點、好聽點,能體現白犀牛珍稀的名字。」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給本報熱線85109999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