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一個農民。」第一次見到張福軍,是在首航舉行的
光伏沙龍上,作為演講嘉賓的他,第一句話就讓記者印象印刻。整個演講過程,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更沒有什麼經典段子,嘮的都是特別實在的百姓嗑,但就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卻在2017年做了將近100個光伏項目,裝機總量將近1MW。
跑地面集中電站第一次接觸光伏與很多人主動代理光伏不同,張福軍與光伏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從光伏廠家主動找他開始的。
「我是土生土長的遼寧人,在朝陽北票老家有500畝林地,說是林地,其實根本沒有樹。大約兩年前,包括協鑫在內的不少光伏廠家看中了這塊地,想和我協商建光伏集中電站。後來因為國家林地不允許建光伏電站的規定,這個電站也沒建成。」張福軍表示,雖然他家空地上的電站沒建成,不過卻讓他第一次聽到了「光伏」這個詞,更重要的是,看到跑電站能賺錢的他,開始做起了廠家的業務員,聯繫地面電站業務。
「我跑了大約兩年地面電站業務,不但沒賺到錢,還倒搭了6萬多塊錢。」就在張福軍準備放棄的時候,分布式光伏大爆發,「老百姓個人屋頂就能安光伏,安一套的價格也不貴,我覺得這是個好機會。」
戶用代理艱難起步 10.4KW項目做了近4個月看到
戶用光伏商機的張福軍,沒有冒冒失失的直接代理,而是先找了自己的一個思想比較開放,經濟條件也可以的親戚,和他介紹了這件事,反覆溝通後,這個親戚終於同意安裝,並預付了2萬元訂金。
有了親戚的承諾,心裡有底的張福軍立馬著手註冊公司,並熱火朝天的忙起了這個10.4KW的項目。
「備貨、安裝、跑發改委、跑電業局,這個項目16年6月份定下來做,一直到當年的10月17日才最終併網。」張福軍介紹,由於初次做光伏很多東西不懂,這個10.4KW的項目他們忙了將近4個月的時間。
做事踏實獲認可 業務量逐漸增長時間雖然長了點,但踏實的做事作風也為晶成新能源以後的業務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只是當時的張福軍並不知道,他正在為接不到第二個訂單而發愁。
「第一單做完,我招了個銷售專門跑業務,他跑了很長一段時間也沒有業績,他很歉疚,也為了抵業績,找到我商量在他自己家安裝了一套7.8KW的。」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張福軍很感動,也很無奈。
「那時候找項目確實挺難的,我們16年一共就做了3個單子,除了我親戚和業務員的,還安了一個5.2KW的項目。」張福軍介紹,不只2016年的業績不好,2017年上半年,晶成新能源也只做成了7、8單業務。
講究信譽贏得信賴 2017年業務量激增「從7月份到現在這段時間,公司的單子特別多,我們3個組同時裝都忙不過來。」晶成新能源的安裝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從2017年年中到年尾,他們基本沒怎麼休息。
「可能是我們老闆這人比較實在吧!」問起訂單突然多起來的原因,從創業起就跟著張福軍的劉福鑫介紹,晶成新能源在宣傳時,不論是發電量、安裝價格,還是電站所用的組件、
逆變器品牌,從來不忽悠人。
「這是筆良心帳,能找我安是信得過我,大家都是鄉裡鄉親的,我要糊弄他們以後見面了怎麼交代?」張福軍介紹,過去一年,晶成新能源安裝了近100戶,安裝量近1MW。
「2018年,我們預計裝3—5MW吧!」有了2017年下半年的突然爆發,對於新一年的安裝量,張福軍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