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而不墜」的風動石

2020-12-05 中國科學技術館

我們有時能看到這樣的圖片——懸崖峭壁旁聳立著一塊巨大的巖石,底部只有兩三個支點與山巒相接,看上去搖搖欲墜,驚險萬分,但卻長期屹立不倒,令人驚嘆。這種神奇的石頭,就是風動石。

風動石可以依靠精巧的內在力量保持平衡,用很小的外力,甚至風吹便能使其搖晃,但用更大的外力卻難使之移動。在我國福建省東山島就有一塊風動石,它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名列東山八景之一。東山風動石危立於東山島銅山古城東門海濱,石高4.73米,寬4.57米,長4.69米,重達200多噸。形體似碩大的兔子,斜立於一塊臥地花崗巖盤石之上,下部以弧形與磐石接觸,吻合點僅數釐米見方。海風勁吹時會微微晃動,蔚為奇觀。

那麼如此神奇的風動石是怎樣形成的?地質學家認為,風動石的成因有異地與原地之分。異地成因的風動石比較少,指的是從異地滾來的大石球,如冰川搬運來的、地震時山崩滾落下來的、洪水衝下來的等等;而絕大多數風動石是原地形成的。所謂原地形成,即通過差異性風化、剝蝕作用過後,大型石塊上軟弱的、破裂的、易碎的、易水溶的部分被剝蝕掉了,而剩下的堅硬難風化的、裂隙少不破碎的巖石被留存下來,隨著時間推移,上下巖層之間的接觸面積越來越小,我們肉眼觀察到的景象也就越來越險,越來越奇。

風動石在外力作用下會產生晃動,但傾斜到一定角度之後,就會停止晃動,並不會倒下,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動而不墜」。這是因為上面巖石的重心落在下面巖石邊緣的接觸面上,接觸面雖有傾斜,卻有幾個接觸點支撐著,而且上面巖石的重心偏下,只會微晃而不會滾動。從力學角度來說,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解釋:一個圓球位於不同情況下會有的狀態。下圖表示重力場中,球在不同形狀表面上的狀態。

圖a是穩定的,圓球在凹面上,當其偏離靜止位置時,由於重力引發的阻尼效應,它能回到原靜止位置;圖b是表面為水平時,其穩定性是中性的,圓球偏離原始位置後仍在水平面上,但通常不會回到原靜止位置;c是不穩定的,圓球在凸表面上時,對其靜止位置的微小偏離都會使球繼續偏離遠離原靜止位置;d表示穩定與否取決於擾動強度,圓球對於小擾動穩定對於大擾動不穩定,這種情況稱為條件穩定。而風動石,就是圖d的情況,在一定自然條件下產生的平衡與穩定。

雖然風動石「動而不墜」,不過它們卻有一個天然的剋星——地震。地震時地殼運動,地面結構被改變,風動石的平衡被破壞,就會使其轟然倒塌。除了自然因素外,挖礦、修路等一些人為因素也可能改變地面狀態,破壞風動石的力學平衡,損壞風動石。所以,我們在進行建設活動時,應該合理規劃,在保護的基礎上開展,珍惜自然的饋贈。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貴州銅仁梵淨山蘑菇石對上福建泉州風動石|有同樣的優點卻又不同
    當景色迷人的貴州銅仁梵淨山蘑菇石遇上天然機妙的福建泉州風動石,你更喜歡哪個?來到貴州銅仁梵淨山這個世界自然遺產觀光旅遊,一邊欣賞梵淨山風景的同時,也一路奔波著,就想早點看到這梵淨山的晚霞,是否那麼美麗,是否那麼動人,然而當小i到達蘑菇石這邊的時候,給小i的感受卻是一種說不出來的震撼感,這種震撼感不同於福建泉州風動石,蘑菇石帶給小i的感受是激昂,風動石帶給小i的感受是安靜。
  • 英國研究發現風動石可以用來協助預測區內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和強度
    英國研究發現風動石可以用來協助預測區內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和強度羅德在南加州測定一塊風動石。研究小組在一塊風動石貼上彩色標記,準備製作3D模型。(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世界不少地方的懸崖都有名為「風動石」的搖搖欲墜巨型天然巨巖石,英國一個大學團隊近日研究發現,這些風動石可以用來協助預測區內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和強度,而且準確度比過往的方式要高約5成。
  • 東山島旅行,南門灣文藝,風動石奇絕,古榕和海蝕景觀最讓人驚訝
    東山島旅行,南門灣文藝,風動石奇絕,古榕和海蝕景觀最讓人驚訝。馬鑾灣和金鑾灣都去過了,只剩下我久聞大名的南門灣還沒去,肯定是要過去一睹它的真容的。南門灣發呆出來,就要去東山島旅行的最後一個地方--風動石風景區,這個景區是東山島的一個標誌性的名片,因為有中國60多塊風動石之首銅山風動石而聞名天下。風動石奇絕在於它精妙的構造,200多噸的大石頭與磐石接觸才10幾平方釐米,無論多大的風吹動它都能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