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好多年前全世界很多國家都在為臭氧層空洞這一問題緊張擔憂不已,也正是那一陣子的報導和科普讓很多人知道了臭氧層對於地球和人類的重要性。臭氧層是平流層中臭氧濃度高的層次,大約在幾十公裡的高度。人類直到1839年才發現臭氧層的存在。
臭氧性質活潑而無色,雖然臭氧有損身體健康,但是高空中的臭氧層可以為我們阻擋來自太陽的紫外線。假如沒有臭氧層,也就不會有今天的地球,不會有繁茂的樹木草地,也不會有生機勃勃的人類與各種各樣的動物。臭氧層保護了我們,可是人類的工業發展社會活動都會對臭氧層造成破壞。
殺蟲劑,滅火劑,冰箱空調使用的氟利昂,等等,很多化學製品釋放的成分累積在一起,就造成了臭氧層空洞越來越大。還記得好幾年前人類都在為不斷擴大的臭氧層空洞而擔憂,那麼問題來了,當年讓人類緊張不已的臭氧層空洞,為什麼現在沒人提了?
現在確實不再有媒體提及,背後原因也讓我們人類很有成就感了,當年緊鑼密鼓的會議沒有白開,《蒙特婁協議書》的約束力也是顯而易見的,幾乎每個國家都在自覺履行協議,做出應盡的貢獻,科研人員也研製出了不再依賴氟利昂的空調與冰箱,這些環保產品也被無數消費者所接納和認同。
臭氧層空洞在上個世紀70年代出現在南極上空,後來逐步擴大化,好在人類及時關注與重視,並付出了實際行動,使得臭氧層空洞面積逐步縮小。日本科學家也曾給出一份預測報告,表明不斷恢復中的臭氧層空洞,有望在2050年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