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問我,自來水水質行不行,長時間吃會不會有什麼問題,要不要裝一臺淨水器?
作為一個勉強可以被稱為專業的人士,同時作為多年的自來水用戶,我的答案是肯定的。這並不是說自來水就一定有什麼問題。實際上,從我掌握的知識以及在各地多個水廠的參觀情況來說,自來水在經歷幾個常規淨化步驟,出廠時水質控制是很嚴格的,起碼幾個核心水質指標是絕對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的。
我們也可以從水源到家庭水龍頭之間的幾個環節來看看下自來水的來龍去脈。大部分城市特別是南方城市常以地表水為水源,也就是取水自城市上遊的河流或湖泊水庫。近些年,政府和民眾越發重視環境保護,甚至農村養豬都受限了,水源地基本得到了有效保護,水質問題並不十分突出,至多說是存在個別微汙染。而且取水到了自來水廠,還要經歷幾個處理步驟,通常是混凝-沉澱-過濾-消毒。這個組合工藝雖然很古老,但是卻很有效,而且時間證明一切,至今仍然在採用就很能說明問題。分開簡單來說,混凝就是加入一些化學藥劑,讓水中一些細小顆粒,懸浮物能夠更容易,高效的沉澱下來。而沉澱就是一個大大的緩流水池,水流通過後,裡面的雜質沉到水底,清水從上面溢流出去進入過濾程序。過濾就是讓水自上而下通過一個砂子組成的厚厚的墊層,目的進一步去除水中更細小的顆粒物,使水更加清澈透亮。如果再使用活性炭床層來過濾還能吸附去除水中有機汙染物,起到改善口感的作用。最後的消毒是加入化學藥劑或其他消殺措施如臭氧或紫外線等,殺滅水中的細菌病毒等一切病原微生物。特別地,為了保持水在輸送給城市各個區域家庭過程中不滋生細菌,出廠時還外多加氯消毒劑,也就是保持有餘氯。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平時放出龍頭的水基本還能聞到氯的味道。現在,水處理技術理念更進步,在傳統淨水步驟上甚至還多加深度處理的工藝,比如臭氧氧化和活性炭過濾聯用,強化淨水效果,再加上實時檢測技術設備也更先進,出廠水質安全絕對是有保證的。當然一些非常規檢測汙染物突發事故也是有可能的,不過這個概率就很低很低了。
因此,可以說自來水在出廠時是讓人放心的。那為什麼還要建議大家採用淨水器呢?
一般有兩個方面的考慮。其一是從水廠到千家萬戶用水點之間的供水管網有些讓人不放心。整個水廠服務區甚至城區的供水管網一般是環狀相通的,到小區用戶後一般是樹枝狀分散的。城市管網又通常分不同時期建造,管材材質不同,特比是早些年有些管材可能會滲出汙染物,比如已經停用的鍍鋅鉛管長會滲出重金屬。運行一段時間後,管道內也自然會有沉積汙垢,金屬管道更會出現腐蝕結垢,這些都是潛在的供水二次汙染源,當餘氯不足時,還將成為滋生細菌等微生物的溫床。另外一個可能的二次汙染問題是中間水池或水箱。市政供水壓力通常只有0.35Mpa左右,也就能滿足大概4到6層樓高度使用,更高的樓層都要設置中間水池二次提升或頂樓水箱。這一環節增加了管理負擔,即使管理到位的也要經常清洗水箱,每次清洗還會出現渾水持續若干小時,影響使用。渾水濁度高,觀感差,只能衝廁洗滌,不能飲用不能做飯。當中間水池水箱管理不善時,會出現一些極端惡劣水質問題,甚至像新聞媒體偶爾有一些聳人聽聞的報導,某某地方水箱出現垃圾,死老鼠,小動物屍體等等,讓人倒胃口。
第二是為了應付一些突發情況,也有必要使用家庭淨水器。比如,我家居住樓層比較低,屬於市政直供水,但是也經常出現渾水黃水現象。怎麼回事呢?一打電話詢問就是市政搶修。這個現象不在少數,我沒有精確統計過,感覺一年應有十次左右。或許是市政建設繁忙,城市裡到處是開挖的工地,一不小碰到供水管就爆管了。在中原某市上學時,老師曾戲言:某州某州天天挖溝,一天不挖不叫某州」。哪裡想到,我定居的南方濱海小城,也是經常挖挖建建,並無分別。
曾經,在決定裝淨水器之前,我弄了一個PP棉檢查器,裡面是一個小小的聚丙烯纖維壓縮圓筒,直接安裝在自來水龍頭上,工作時水從PP棉筒的外部側面滲透後再經過中心孔流出,如果水有些顆粒物,特別是有顏色的如鐵鏽,黏土顆粒等就會截留在PP棉表面。由於PP棉原來非常潔白無瑕,有雜質截留後對比很強烈,經過1天廚房用水後就有變化,一周後幾乎變黑了。這還只是看得到雜質顆粒物,看不到就只能想像了。或許其實也沒什麼別的可以想像的汙染物了,當然,這個結果還是促使我直接在某東上下單了一臺淨水器。
再說淨水器,市面上五花八門,該怎麼選呢?首先哪些簡單過濾型的,比如前置濾網,從完整性來講,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淨水器。我們經常選擇的淨水器通常包含前置過濾、PP面過濾、活性炭過濾等在內的幾道淨化程序,核心技術環節主要就是超濾(簡稱UF)和反滲透(簡稱RO)兩種膜工藝。怎麼選擇呢?因人而異。但這裡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技術經濟比較。技術上呢,反滲透過濾精度比超濾高,具有去除重金屬等離子汙染物的能力,也就是脫鹽能力,但是反滲透操作壓力大,制水速度慢,廢水率高。這也意味著反滲透淨水器一般需要配置穩壓或增壓泵和儲水罐;而超濾可能就不需要這些了。經濟性能上,類似規格的超濾淨水器價格低一些,也就是一次投資會小一些。從長時間用水上看,超濾也更節省一點濾芯更換也便宜點,廢水率低,也少點水費,若沒有儲水罐的更可以節約這部分的維護更換費用。至於PP棉濾芯和活性炭濾芯,不同型號,甚至不同廠家價格之間都差不多,幾十塊錢一個。也有從其他方面比較的,比如有人說反滲透的不好,廢水率太高,不利於節水,在水資源不充足地區不適宜應用;也有受反滲透的脫鹽功能太厲害,水硬度太低,微量元素都去除了,長時間喝怕是有問題,甚至還舉例,英國研究某某淨水專家只喝蒸餾水,最後五六十歲就掛了。也有說超濾膜過濾不徹底,擋不住重金屬離子。等等言論,不一而足。
我當然也不會給出什麼具體建議結論。只能告訴大家,我自己用的是反滲透淨水器,這有個好處是燒開後直接飲用,代替了家裡原來的桶裝水純水。我一直是喝熱水或溫開水的,也有人說反滲透可以直飲。我感覺還是算了,喝開水是個好習慣,亞洲人的好習慣,沒必要都什麼都向歐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