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的傳說故事裡,水怪、魚精,總是伴隨洪水而生。
其實拋開幻想和神秘元素不談,這裡面還有一定的道理:每年的汛期,江河洪水洶湧,往往會一些藏匿在江河湖泊深處的「魚王、怪魚」,裹挾到下遊河道中,被人發現捕獲.....
比如最近新安江水庫(即千島湖)洩洪,下遊江河裡,不少人就發現一種奇怪的「白蛇魚」出沒......
浙江桐廬市民,河裡連續釣起兩條「怪魚」
浙江桐廬的市民劉先生,是一名擁有多年釣齡的垂釣愛好者,即使近日暴雨、洪水來襲,他也常去河邊垂釣。
經驗豐富的釣魚人都知道,洪水過境,河裡的魚種就會豐富起來,鯽魚、鯉魚、草魚、鱖魚甚至鱸魚等不常見魚種,都可能釣獲....
然而,這位釣魚人劉先生卻連續兩條,在同一條河裡,釣獲一種從未見過的「白蛇魚」!
「看起來跟蛇一樣,我開始以為是鱔魚,但(全身)都是白的,(前天)早上釣到一條,昨天晚上又釣到一條...」
劉先生稱,這兩條「怪魚」,都是他用蚯蚓做魚餌(原本是準備釣鯽魚和黃辣丁)在河裡釣起來的,應該是一種肉食魚或雜食魚。
但這「似蛇又似鱔」的怪模樣,令他非常的驚異,將這兩條怪魚帶回家後,也不敢食用,而是養在水桶中。
有人戲稱是新安江裡衝出來的「小蛟」
因為當地河道裡,以前從未見過這種「白蛇魚」,因此劉先生判斷,這兩條怪魚,很可能來自千島湖庫區,是因為洩洪被衝下來的。
確實,因為洪訊壓力大,新安江大閘近期也是開啟了史無前例的九孔洩洪,千島湖中的魚群瘋狂傾瀉而下,下遊的杭州、桐廬等地,甚至上演了「捕魚狂歡」...
(每當開閘洩洪,下遊地區往往無數大魚衝來——資料圖)
不過,千島湖裡逃出的大魚,大多是鰱鱅、鯉魚、草魚、翹嘴魚等常規魚種。
這種似蛇似鱔的怪魚,似乎還沒人捕獲過,這到底是什麼怪魚?
劉先生好奇之下,也是將圖片發到社交網絡,不少人其奇特外形,紛紛猜測到底是什麼魚——其中甚至有人戲稱是兩條從千島湖中逃出的「小蛟」
其實是罕見的河鰻,又稱白鱔
小蛟之說當然是戲謔之言,不過,這兩條形貌奇特的怪魚,確實很可能是從千島湖中遊出來的,並且「身份尊貴」。
經驗豐富的釣魚人或者漁民朋友,可能已經認出其的身份——這正是兩條已經非常罕見的「淡水奇魚」,河鰻。
河鰻自古就被推為淡水魚鮮裡的佳品,傳說其肉質嫩滑軟彈,口感居淡水魚之首,且富含各種營養物質,滋補價值極高。
河鰻是原本是長江水系中最珍貴瑰奇的魚種之一,它們通體雪白,只有背部呈淡青色,體長修長而優美,水中遊動起來確實頗有幾分「蛟龍」之姿。
(上世紀在江河裡,漁民經常能捕獲多巨型河鰻——資料圖)
河鰻是鹹淡水雙棲魚,會洄遊到淡水中產卵,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長江中下遊地區,各處江段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漁民們甚至常常捕獲體型一米多的「巨型河鰻」.....
野生河鰻數量已寥寥無幾
不過因為長江棲息環境變化,如今江裡的河鰻已寥寥無幾,反而是一些內陸的深湖大河中,還有不少河鰻藏匿。
比如千島湖,就是的棲息地之一,常常有當地的釣魚愛好者、漁民,捕獲這種「奇魚」。
對於釣魚愛好者來說,釣獲這種奇魚是一種獨特的體驗,並且河鰻的價值不菲,據說在江浙地區野生河鰻在300-500一斤。
不過,鑑於野生河鰻數量極少,每一條都有極高的生態價值。
因此,如果不是真的「非要嘗口鮮」,我們還是倡議將其放生為上佳,畢竟放流保育,這種奇魚的種群才有希望回復,將來才會有更多的人能碰到、體驗到垂釣這種奇魚的樂趣!
(助力生態,轉發、關注、隨手點個讚都是支持,也歡迎後臺私信我們爆料、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