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岡仁波齊》,一行11人結伴上路,磕長頭一年,歷經2500多公裡的朝聖之旅。
大家應是各有所求有所願,才會如此虔誠上路的。無論那願是求小我,還是眾生,都是願。拋開這些不說,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仁青晉美。
32歲的仁青有一兒兩女,2012年時家裡蓋新房出了車禍,兩死一傷,賣掉了車和耗牛賠錢,還倒欠20多萬債。這樣比「一朝回到解放前」還絕望的狀態,讓他一蹶不振,迷茫無措,自然也沒了鬥志。
懷揣信仰,也或者說是把未來寄托在信仰和希望之上,所以上了路,結果磕頭的路上還把腳砸傷了。
夜裡大家在帳篷裡閒聊時,他說自家祖輩都是好人,都沒做過壞事,為什麼家裡還出那麼多事,為什麼自己這麼倒黴?
的確,為什麼不是好人就有好報呢?當然,沒有好報至少不要有大的壞事發生也好吧。
是因為表面虔誠,內心邪惡?還是因為吸引力法則說的那樣:沒有期待好的事發生,而是擔憂了壞的事?
不得而知,只是看到那些即使受了傷害、經歷了很多磨難的人,仍然在努力活下去,除了好死不如賴活著,就是因為心中還有希望。
這些朝聖的人,各有各的苦,也各有各的樂。他們綁上風馬旗,堆起瑪尼堆,幾步一個長頭……或許都是因為害怕壞事發生,是因為寄託,是因為信仰讓他們有期待。
這些人平靜平和,即使在路上遇到許多壞事情,比如受傷,比如車禍,比如老人在途中死去,女人在途中生下孩子,幫助途中其他人,或互相幫助……他們都習以為常,不哭不鬧,不聲不響。
也是因為信仰,才能如此平和,熱忱,甚至有些逆來順受。大概信奉他們所說的,把眾生的幸福都放在心中。
同時,即使這一生受苦,他們還是會寄託於某種信仰,因為他們相信有來生,有輪迴。如果這一輩子受了苦,下一輩子,也許就好過了。
所以說人要有信仰,也就是因為有信仰就有希望,就會堅持下去。
面對災難困苦也會覺得是考驗,覺得很快就會幸福了……
2.
年少時,也曾為了愛情撞得頭破血流。
以為那是一生最重要的東西,以為那是這世上最重要的東西。以為除了離了那個人自己會死。
就是因為這些自以為,才會在得不到、得而不滿或失去的情況下,歇斯底裡,生無可戀。
當然,那時的自己,除了愛情這種低成本的東西、除了一無所知還自以為是的青春,別的一無所有。
所以才把愛情當成唯一的信仰,得到了就是希望,失去了就是絕望。
甚至上升到自殺,是不光有自殺的心,而是真的試圖自殺。
不過為什麼沒有真的死掉呢,想必還心存僥倖,心存希望。
不過那時的希望,可能不是希望自己堅強起來忘記這個人,不是希望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而是希望有一天,自己一定會得到這個人。或是希望有一天,自己一定會擁有自己想要的愛情。
也是因為那些天真的希望,打敗了那些無知的絕望,才能活到後來吧。
只是後來,希望變了。希望裡,不光是小情小愛了,還有對親朋好友的在乎,對生存生活的描繪了。
也就是除了愛情,擁了別的東西,也看見了別的東西。
當然,還是會遇到失敗打擊,挫敗挫折,人你不斷懷疑自己,懷疑人生。
但是會一次次找到信仰,找到希望,一次次在頹廢后重新醒過來站起來。
未必有年輕時過的好,心裡的希望卻是比那時多了,比那時完善了,比那時有力了……
3.
想起一個有些零散的故事。
一對新婚不久的夫妻,丈夫某天出門後一直沒有歸來,後來定為失蹤。
妻子覺得,丈夫一定會回來的。於是她等,沒日沒夜的等了很多年。
她想過許多種失蹤的原因和理由,包括丈夫出軌了,難以面對她,所以跟情人私奔失蹤了。
她寧願承受這樣背叛式的疼痛,也不願相信他出事了他死了。
她相信他在世上某個地方好好的活著,又或者,他只是被暫時被圈住走不掉,終有一天,他會回來的。
懷揣這些希望,她等了30年,她每天梳洗打扮,每天收拾家園,希望丈夫回來時,看到依舊美麗的她,依舊美好的家。
直到偵查技術提高後,警方查出無人認領的遺骨中,有她的丈夫。
接到電話後,她沒有去認領。
她打扮整齊,來到她跟丈夫常去散步的大橋上,縱身一躍隨他去了。
她活下來的那些年,靠的都是希望,當希望破滅,還怎麼活下去呢?
當然,她這一生,唯一的希望就是等那個人。
如果她還有別的寄託和希望,也就不會是這樣的結局了。
4.
想要在無常生活中從容一點活下去,還是在心裡多藏一些希望吧。
充滿希望,才有力量,才有寄託,才有活下去的勇氣和意義。
不管那希望是一個人,還是一件物品,或者是拯救人類和地球,多幾個都不是壞事。
那是希望,也是每一個人的信仰。
朝聖的人也一樣,他們以為,神靈會幫他們實現希望,所以虔誠信仰。
至於多久能實現?會不會實現?他們會充滿希望地去等……
作者:萱小蕾、常用筆名漠泱,湫水寒。寫作七八年頭、刊發百萬餘字、出版圖書《不傾城不傾國》、《離開任何人,你都可以精彩過一生》、《我們改天再分手》、《女版柯南尋愛記》、《讀愛》等。{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聯繫刪除。更內容可關注公號「萱小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