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路徑是通過直接感受、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
有了前期預設和充分的準備工作,我們以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逐步推進微課程,主題實施以幼兒的興趣點出發,通過看一看、尋一尋、記一記的方式,由淺入深,縱向延伸,讓課程真正成為幼兒主導的課程,讓學習真正成為幼兒主動的行為。
螞蟻長什麼樣?是不是跟繪本中的小螞蟻長得一樣呢?孩子們提出了疑問。
給孩子們買了一個螞蟻宮殿,我們一起來認識螞蟻。
孩子們很喜歡新來的小成員,紛紛要給螞蟻們取名字,有的說叫「點點」因為很小,有的說叫「黑黑」因為長得黑,孩子們時常圍著螞蟻宮殿觀察著、交流著。
有了這樣的知識結構的支撐,孩子們還進行畫螞蟻和做螞蟻的美工活動。
搓一搓,揉一揉,捏一捏,我做的小螞蟻就誕生啦!進一步加深了螞蟻外形特徵的了解。
螞蟻究竟喜歡吃什麼呢?真的是小朋友猜想的那樣子嗎?
1.第一次尋螞蟻
先和孩子聊一聊螞蟻生活在哪裡?再去尋一尋螞蟻,根據繪本信息提示,孩子們給螞蟻準備了好多美味的食物,一起來看看孩子們第一次尋螞蟻探究過程。
孩子們尋遍了幼兒園的角角落落,都沒有發現小瑪蟻的蹤跡,看到孩子們興匆匆地去,灰溜溜地回,孩子們不停的問我:「老師為什麼找不到螞蟻?」根據課程實施的突發問題,立即調整展開討論,引導幼兒思考,為什麼平時隨處可見的螞蟻今天卻找不到呢?
2.第二次尋螞蟻
有了第一次的挫敗,於是我們等待時機進行第二次尋螞蟻的探究,三天後,氣溫回升到十度以上,久違的陽光灑向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到處都是暖洋洋的,陽陽在玩滑滑梯的時候發現了小螞蟻,趕緊跑來告知小夥伴們,孩子們激動壞了,再次出發尋螞蟻。
通過第二次探尋,孩子們解開了第一次尋螞蟻產生的疑問,得出小螞蟻出來活動的條件是:天氣暖和、不下雨。同時還知道了螞蟻不怕人類、螞蟻除了住在地底下還可以躲在樹洞裡。
因為有了尋找螞蟻的經驗,孩子們開始認真觀察我們飼養的大螞蟻,給孩子們提供了觀察用的放大鏡和記錄用的小本子。讓孩子們隨時隨地可以記錄自己觀察到的現象。觀察螞蟻、討論螞蟻成了孩子們最感興趣的話題。
環境也是主題實施的一部分,我們在閱讀區、美工區、自然角投放了有關小螞蟻的材料,讓環境成為主題課程實施的依託,與主題課程融為一體,成為課程實施的資源庫。
《小螞蟻大智慧》主題實施已經圓滿結束,反思主題目標的達成情況,《小螞蟻大智慧》主題實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始終圍繞幼兒的興趣點,孩子們的興趣濃厚、探究欲強,幼兒成為課程的主導者,教師成為課程的支持者,順利達成主題目標。
實施路徑為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學習方式看一看(觀察)、尋一尋(探究)、記一記(驗證)探究小螞蟻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方式。這其中要感謝家長們的配合和支持,家園互動、形成合力。
在主題的實施中孩子們陸續迸發出了新的疑惑,例如有的孩子提出:「為什麼有的螞蟻長翅膀?為什麼螞蟻有大有小的?螞蟻是怎樣把比自己大得多的東西搬回家的?螞蟻家族還有哪些?……」孩子們想知道的還有很多很多,由於時間限制主題開展的還不夠深入,可以基於兒童的需要,進一步延展活動的形式,使孩子真正成為課程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