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歡迎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約阿希姆·弗蘭克先生走進河南化院電子顯微鏡博物館

2021-01-20 河南化工技師學院

        2019年11月3號上午11點,憑藉冷凍電鏡技術獲得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德裔美籍學者約阿希姆·弗蘭克先生攜夫人一行走進我院。吸引他前來的,正是是河南化院裡中國唯一的電子顯微鏡博物館。

       在學院領導的陪同下,弗蘭克夫婦走進了博物館,由實驗技術學院郭運波副院長進行講解,他向弗蘭克介紹了中國電子顯微鏡博物館的基本情況,並介紹了中國電鏡事業的發展歷史。

       在參觀的過程中,老先生在博物館裡驚喜地發現了11年前自己在北京參加學術活動的照片,欣喜不已。

       弗蘭克先生還親自體驗了電鏡拆裝VR教學軟體,並興奮的宣布:「我造了一臺電鏡!」

       當得知河南化院培養的177位畢業生已在中國各高校和科研院所頂尖的電鏡實驗平臺工作時,弗蘭克先生連連稱讚,他說:「希望電鏡專業畢業生學好英語,將來到美國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工作。」這對於河南化院未來走向國際化發展,將是難得的契機。

       為了表達對弗蘭克先生的敬愛之情,電鏡專業的學生們連夜拼裝出來一臺微型積木透射電鏡模型,贈予弗蘭克先生作為紀念。

       最後,河南化院管錚副院長向弗蘭克先生頒發聘書。之後,管副院長、實驗技術學院魏葆婷院長、實驗技術學院郭運波副院長與弗蘭克先生合影留念。

弗蘭克夫婦及隨行人員與實驗技術學院師生合影留念




人物連結

      
      約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教授, 德裔生物物理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研究領域包括生物化學、分子生物物理學等。1975年到2008年間,弗蘭克教授完善了電子顯微鏡圖像處理的單顆粒算法,發明了SPTDER軟體,該軟體至今為全世界上百家實驗室廣泛使用。弗蘭克教授應用冷凍電鏡和單顆粒技術,在解析原核和真核細胞核糖體結構和功能領域做出了非凡的貢獻。2017年10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表彰他在「在開發用於溶液中生物分子高解析度結構測定的冷凍電鏡技術方面的貢獻」。


文/編輯:王    菁   陳瀅玉

攝     影:陳瀅玉   賀    磊

審     核:魏葆婷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獎得主阿希姆·弗蘭克受聘河南大學國際學術委員會主席...
    宋純鵬向阿希姆·弗蘭克頒發聘書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史曉琪 實習生 顧書維河南大學再添國際助力。11月2日上午,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阿希姆·弗蘭克正式受聘為河南大學國際學術委員會主席、校長特聘教授,並現場為河大師生作報告。
  • 每經專訪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希姆·弗蘭克:沒有自上而下的幹預...
    在第一季,每日經濟新聞每經商學院將獨家對話六位諾貝爾獎得主,圍繞世界經濟前瞻、科技創新等問題,進行深度探討。本期,我們帶來的是對2017年諾貝化學學獎得主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教授的獨家專訪。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教授於1940年9月12日生於德國錫根,他因發明單粒子冷凍電鏡(cryoelectron microscopy)而聞名全球。
  • 《未來簡說》赴美專訪諾貝爾獎得主 王星對話阿希姆·弗蘭克
    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鄧肯•霍爾丹(Duncan Haldane)與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約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熱情地接受了創客星球聯合創始人王星的專訪,兩位頂尖科學家熱情地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研究成果,或許他們的突破性成果聽起來或許有些晦澀,但在樸實的言語之中體現的是對科學的信仰、對創新的執著和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創客星球的使命就是為熱愛新知識、
  • 3科學家因「發展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獲諾貝爾化學獎
    新京報快訊(記者 許仁昌)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剛剛揭曉。雅克·杜伯謝(Jacques Dubochet)、約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理察·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三人獲獎,以表彰他們「發展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很高的解析度確定溶液裡的生物分子結構」方面的貢獻。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名科學家 盤點歷年得主
    中新網10月9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北京時間9日下午,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成為今年的諾獎得主,以表彰其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
  • 鋰電池之父們獲諾貝爾化學獎,讓我們拿起手機致敬!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出席發布會,笑容滿面。  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  威廷漢於1941年生於英國,現為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特聘教授,任材料研究所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主任。
  • 2019諾貝爾獎宣布時間 近十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17:45,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英裔美國科學家M·斯坦利·威廷漢與日本科學家吉野彰共同獲得此獎,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作出的貢獻;三人均分900萬克朗獎金,約翰·B·古迪納夫還以97歲的年齡成為年齡最長的諾貝爾獎得主。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永遠不會介意被得諾獎的消息吵醒—新聞...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約阿希姆·弗蘭克線上做客清華「巔峰對話」
    活動邀請了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約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教授作為特別嘉賓,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院長、化學-生物大類首席教授王宏偉作為對話嘉賓,與清華學子開展了題為「冷凍電鏡的前世今生,領略原子維度的重構藝術」的對話交流。130餘名清華師生在現場參與了本次活動。
  • 2017諾貝爾化學獎:三科學家發明冷凍電子顯微鏡(更新)
    【財新網】(記者 周辰)繼前日和昨日分別各有三名美國科學家獲得生理和醫學獎、物理學獎後,2017年諾貝爾科學獎得主名單上終於出現了非美國學者。北京時間10月4日下午5點45分許,諾貝爾獎評委會主席格榮·漢森(Goran Hansson)宣布,因發明用於生物分子的高解析度結構測定的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lectron microscopy),瑞士洛桑大學的雅克·杜伯謝(Jacques Dubochet)、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約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理查·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獲得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歷屆化學獎得主一覽
    中新網10月4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最新消息,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雅克·杜波切特(Jacques Dubochet), 喬基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理察·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表彰他們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很高的解析度確定了溶液裡的生物分子的結構。
  • 瑞士、美國和英國科學家分享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
    新華社發(石天晟攝)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4日電(記者李驥志 付一鳴)瑞典皇家科學院4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瑞士科學家雅克·杜博歇、美國科學家約阿希姆·弗蘭克以及英國科學家理察·亨德森,以表彰他們在冷凍顯微術領域的貢獻。
  • 2018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名科學家 盤點歷年得主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位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是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遺囑中設立的原始四大獎項之一,首次頒發於1901年,截至2017年,共頒獎109次,有178人次獲獎,化學獎得主的平均年齡是58歲。
  • 2017諾貝爾化學獎:三科學家發明冷凍電子顯微鏡
    繼前日和昨日分別各有三名美國科學家獲得生理和醫學獎、物理學獎後,2017年諾貝爾科學獎得主名單上終於出現了非美國學者北京時間10月4日下午5點45分許,諾貝爾獎評委會主席格榮·漢森(Goran Hansson)宣布,因發明用於生物分子的高解析度結構測定的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lectron microscopy),瑞士洛桑大學的雅克·杜伯謝(Jacques Dubochet)、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約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理查·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獲得
  • 剛剛,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揭曉了!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Jacques Dubochet, Joachim Frank 和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們對「冷凍電子顯微術」領域的貢獻。獲獎人簡介約阿基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德裔生物物理學家,現為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他因發明單粒子冷凍電鏡(cryo-electron microscopy)而聞名,此外他對細菌和真核生物的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研究做出重要貢獻。
  • 浙大教授解讀諾貝爾化學獎 通過冷凍電鏡解析生命奧秘
    2017諾獎化學獎獲獎科學家 北京時間10月4日下午17時45分,諾貝爾化學獎評委會在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瑞士洛桑大學的雅克·杜波切特(Jacques Dubochet)、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阿希姆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3位科學家獲獎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4) "← →"翻頁 10月4日消息,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雅克
  • 剛剛,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最高齡的諾獎得主
    2017年,約阿希姆·弗蘭克(瑞士),理察·亨德森(英),雅克·杜博歇(瑞士),他們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很高的解析度確定了溶液裡的生物分子的結構。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為美國科學家埃裡克·白茲格,美國科學家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和德國科學家斯特凡·W·赫爾,以表彰他們在超解析度螢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
  • 2016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歷屆化學獎得主一覽
    中新網10月5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最新消息,讓-皮埃爾•索維奇(Jean-Pierre Sauvage),J•弗雷澤•斯託達特(J. Fraser Stoddart)和伯納德•L•費林加三位科學家因「設計和合成分子機器」獲得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化學獎是諾貝爾獎的一個獎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從1901年開始負責頒發。
  • 數字裡的諾貝爾化學獎
    上午11點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瑞士科學家雅克·杜本內(Jacques Dubochet)、美國科學家喬基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英國科學家理察·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們在開發對生物分子進行高解析度結構測定的低溫電子顯微鏡方面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