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有一俗話,最貼切形容這個國家的發達程度,那就是「窮人玩車、富人玩表」,就是瑞士的窮人主要是玩車,富人就是玩表。當其他國家都還在埋頭苦幹發展重工業的時候,瑞士的精密製造業也是遙遙領先了,可以想像瑞士這個國家的發達程度。
很多人也奇怪,瑞士是一個內陸小國家,沒有出海口,國土面積也只有4.1萬平方公裡,也就相當於兩個北京大小,卻擠了八百多萬人口,絕對屬於高人口密度國家。國內大部分時間都是冬天,農民只用四個月時間在放牧與耕種,自然資源不豐富,很多都是山脈,也沒有豐富的礦山與石油,為什麼能發達富裕呢?小編就在這裡分析:
一 瑞士的國民收入
現在,我們瑞士的發達程度,瑞士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根據國際匯率計算佔據世界第八位,也是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人均財富(包括金融與非金融資產)佔據世界首位(摩洛哥除外)。
根據2019年世界各國人均GDP排名數據顯示,瑞士人均GDP大約為81993美元,排名世界第二。作為世界霸主的美國,人均GDP大約為65111美元,排名為世界第七。同比較我國最發達的城市首付北京,人均GDP也只有23805美元,比瑞士落後一大截。要知道,發達國家標準是人均GDP也就是三萬美元,瑞士差不多達到高出三倍之多,可以看到瑞士的發達程度。
二 瑞士人的生活
瑞士一個高消費、高工資、高福利的國家,以高工資高福利為名。在瑞士工作,稅後的平均時薪為39美元,月薪為5241美元,約3.5萬人民幣。在瑞士工作一周的時間,就可以買一臺最新款的IPhone 手機。
發達的瑞士,也有著完善的國民福利待遇制度,體現在醫療、養老、教育、子女撫養等多方面,可以說福利從搖籃到墳墓。而且,瑞士也力求縮小貧富差距,收入低的群體免稅,收入高的群體多繳稅。
雖然福利待遇制度完善,瑞士人也不懶,道德水準挺高,都努力去工作。
三 瑞士發達的產業
瑞士最發達的四大產業,第一大產業就是機電金屬產業,在瑞士是最大的製造產業,也是重要經濟部分。
第二是化工醫藥,瑞士的醫藥產品在世界一直都處在領先地位。
第三是瑞士的鐘表製造業也是非常有名,瑞士製造的手錶品牌都是世界聞名。瑞士最著名的三家鐘錶企業是斯沃琪、勞力士、CHEMOONT。
第四瑞士的銀行業與金融業也是很發達。瑞士銀行管理資產達到3萬億瑞士法郎,由於瑞士銀行有嚴格的保密制度與管理制度,使得國外很多資產都存進瑞士銀行。
此外,國土面積小的瑞士也有好幾個世界500強企業,比如電力和自動化領域的ABB、食品與飲料的雀巢企業、製藥領域的羅氏等。
四 瑞士產業發達的原因
我們需要指出,瑞士產業的發達不是依賴於資源,不是靠天吃飯。我們也要看到,瑞士的自然資源並不豐富。
如前面論述的,瑞士是內陸國,沒有出海口,大多是都是山地,也不是中國的山脈與丘陵,卻是崇山峻岭的雪山。如南部的阿爾卑斯山,佔據瑞士國土的60%,以及西北地區的汝拉山,佔據瑞士國土10%面積。瑞士中部的地勢略微平坦。這些雪山不僅海拔高,寒冷更加不適宜農耕。
而且,瑞士也有歐洲傳統強國的壓制,如西邊的法國與東邊的德國。瑞士的陸地運輸業不算太發達,境內物流成本也比較高,唯一的大河就是東南的萊茵河。
當時瑞士在工業革命發展製造業的時候,也想到沒有大河的運輸,製造業形成不了規模,成本難以降低,必然造成工業品的成本高,也很難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利潤也被壓低。所以,瑞士人在定位製造業發展目標時候,就是精密,走替代性低、技術含量高、利潤附加值高的產品,追求產品的生產流程、具體操作,工業的關鍵環節或者零部件的精密,也不求生產大宗工業製成品。
如瑞士手錶就以精密與時間無差錯聞名世界。在瑞士產品的精密與一流的服務品質、運營能力、商業模式、營銷手段面洽,任何國家技術壁壘也是無用,這也是瑞士製造業能打遍世界市場的原因。
另外,瑞士的發達也與歷史積累分不開的。由於瑞士在一戰與二戰中都是中立國,沒有捲入戰火之中,追求平穩發展,這有利於大量積累基本與發展技術。工作上摸索一條附加值加工製造的道路,在產品研發中注入技術與文化知識,使產品在世界上富有競爭性與脫穎而出。如瑞士手錶就是瑞士工匠精神的體現。
瑞士也加大對科研與教育的投資力度。瑞士和我國一樣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各類學校1.1萬所,平均計算每3.6平方公裡就有一所學校。瑞士的人口雖然少,卻擁有密集的高教網,國內有20多所高等院校。瑞士學界有不少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在所有領域的諾貝爾獎得主中,有113位與瑞士有關係。這也驗證了「科教興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