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北印度洋出現了一個又大又強的風暴,名字叫「安攀」(Amphan)。5月18日晚上7點,安攀的中心位於印度古都、第三大城市加爾各答以南約1000公裡。衛星雲圖可見,安攀的風眼清晰,氣勢滂沱,雲系幾乎佔滿了孟加拉灣。
5月18日白天,安攀的衛星雲圖,來自風雲4號衛星
5月18日白天,安攀的衛星雲圖,來自Meteosat衛星
事實上,安攀比預期更加強大。用色調強化雲圖看,安攀有大片極強對流,雲頂溫度低於-81度;用雲圖動畫看,可見安攀的核心對流在圍繞中心瘋狂旋轉。因此,中央氣象臺給了它16級的定強,按我國標準是超強颱風;美國和印度更是都給安攀最高級別的評價:五級熱帶氣旋、超級氣旋性風暴。因此,安攀已成為2020年至今的北半球「風王」、1999年以來孟加拉灣的最強風暴。
5月18日下午-晚上安攀色調強化雲圖動畫,來自H8數據中氣愛製作
安攀前方,是30-32度的極暖海水,一直到它登陸前,但19日下午起垂直風切變會有所增強,南亞次大陸的幹空氣也會逐漸捲入。因此,接下來安攀還將繼續增強一段時間,隨後緩慢減弱到登陸前。按我國標準,安攀的巔峰風力有可能達到62米/秒,超過17級。
中央氣象臺對安攀的路徑預報
安攀的路徑非常穩定。主流超級計算機模式已達成共識,認為安攀將在兩環高壓之間的縫隙北上,最大可能是5月20日夜間在印度西孟加拉邦或孟加拉國沿海登陸,其最強風力、最大暴雨、最猛烈的風暴潮,都將直接襲擊恆河三角洲。
ECMWF對安攀路徑的集合分析,中氣愛製作
這是全球面積最大、人口最密集的三角洲,但也是對天災最脆弱的三角洲。因為這裡海拔特別低,基本上都在10米以下;更因為這裡的貧困和基礎設施的落後。在英國殖民時期,「加爾各答」旋風即令人聞風喪膽;1970年,「博拉旋風」襲擊了還沒有氣象局的東巴基斯坦(即孟加拉國),造成了30萬人死亡(另有50萬人的說法);1991年,無名風暴02B襲擊孟加拉國吉大港,造成近15萬人死亡(也有說法稱死亡人數超過1970年風暴)。
恆河三角洲地勢低平,風暴潮高於5米大片土地都會被淹沒
當然,安攀應該不會造成如此大的人員傷亡。一來,安攀雖然現在很強,但登陸前強度還有不確定性,有減弱的可能性;二來,印度和孟加拉國都有了氣象局,印度氣象局長高度重視此次風暴,已經開始親自直播講解;三來,印度的防災水平也大大進步,去年強颱風級別的「法尼」登陸奧裡薩邦,印度當局實施了百萬人口級別的撤離,最終死亡人數不到50人。
印度氣象局長親自直播講解安攀,官方發出預告
但安攀的威脅,還是要遠遠大於去年的法尼,畢竟法尼登陸的地方人口稀疏,且背後就是德幹高原;法尼體型較小,登陸後很快減弱消失,影響時間短。而安攀體型巨大、水汽充沛,登陸後還要闖進尼泊爾,在喜馬拉雅山邊才會消失。即使登陸前減弱,它的風雨潮都會大大強於法尼;它的風圈要覆蓋近2億人口,撤離難度大大增加。
根據ECMWF,安攀存在以超強颱風強度登陸加爾各答以南的可能性。來自海德堡大學
因此,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尤其是加爾各答,以及孟加拉國的華人朋友,最好在5月20日之前暫時離開;如果實在無法離開,囤積充足的物資,在地勢較高的堅固建築物內躲避,不僅要防風雨潮這些自然災害,也要防交通、基礎設施被風暴破壞後的社會災害。
安攀將在平潮期登陸恆河三角洲,但恆河口潮差較大,風暴威脅仍不可小視
安攀的大部分水汽,都將在喜馬拉雅山前抬升,化為暴雨降落在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等國。但也有一部分水汽將翻越喜馬拉雅山和西南諸山,進入我國西藏、四川和雲南,帶來降雨;其中,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也將受安攀影響出現降雪,正在執行任務的珠峰測量登山隊可能需要關注安攀動向,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做出調整。
5月18日晚安攀底層掃描。來自FNMOC
安攀對我國的直接影響,還算溫柔。不過,它還有一手間接影響,那就是給我國送水---它全面引爆孟加拉灣西南季風,將其推入南海。後天(5月20日)起,華南龍舟水、臺灣梅雨將全面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