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不同於在光伏行業其他環節的市場主導地位,中國企業在跟蹤支架這一細分領域的競爭力相對薄弱。在全球排名前十的跟蹤支架企業中,只有兩家來自中國。
「光伏行業全面平價以後,國內跟蹤支架的市場潛力巨大,至少與海外市場水平相比,還有較大發展空間。預計跟蹤支架2021年市場規模將在2020年的基礎上實現翻番。」天合光能中國區支架銷售總經理段順偉段順偉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判斷。
記者採訪發現,受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跟蹤支架是提升發電小時數和系統發電量的「重磅武器」。雖然全球跟蹤支架市場以外資企業為主導,不過,隨著我國龍頭企業不斷技術創新,國產「升級版」的跟蹤支架將越來越受市場歡迎。
國內市場佔比偏低
光伏支架被業內人士稱為光伏電站的「骨骼」,它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中為了支撐、固定、轉動光伏組件而設計安裝的特殊結構件。按能否跟蹤太陽轉動區分為固定支架和跟蹤支架。固定支架因價格低、穩定性好,前期投資少,成為國內光伏行業主流。
放眼全球,美國、歐洲等地跟蹤支架市場佔有率超過50%,而我國跟蹤支架市場佔有率約為10%。在跟蹤支架市場品牌競爭中,也呈現「外強內弱」格局。「早些年前,跟蹤支架市場幾乎被外國公司壟斷。」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直言。
據了解,不同於在光伏行業其他環節的市場主導地位,中國企業在跟蹤支架這一細分領域的競爭力相對薄弱。在全球排名前十的跟蹤支架企業中,只有兩家來自中國。
在段順偉看來,造成跟蹤支架市場「外強內弱」的因素是,從市場角度來看,中國市場跟蹤支架應用佔比較小;從品牌來看,國產跟蹤支架品牌的全球話語權相對較小,企業佔據的市場份額自然偏低。目前,國內跟蹤支架處在發展初期階段,滲透率不到10%,主要用在示範性、領跑者項目。
諸多因素掣肘行業發展
那麼,到底什麼因素掣肘我國跟蹤支架行業發展?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與我國光伏行業發展的大背景有關。鑑於光伏企業目前仍處於「互相攻伐」的「戰國時代」,其細分的跟蹤支架領域自然也難以出現「領軍者」。
「對於進入行業的『新手』來講,若缺乏足夠的光伏跟蹤支架項目做背書,會成為制約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上述人士表示,眾所周知,光伏支架可靠性是控制成本和保障收益的基礎,一旦出現安全「病症」,會給電站帶來巨大損失。在國內跟蹤支架市場佔有率較低的情況下,電站業主選擇跟蹤支架時也會趨于謹慎。
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我國跟蹤支架市場前幾年處於無序發展階段,許多企業為分『一杯羹』拓展了光伏支架業務,一時間支架企業『魚龍混雜』,惡意的低價競爭損壞了行業的健康持續性發展,直接導致中國的跟蹤支架應用一直上不去。」段順偉對記者坦言。
此外,技術壁壘、研發技術人才的稀缺也制約了行業發展。跟蹤支架曾被詬病成本高、沒有技術含量,而事實上,光伏支架卻是技術密集型行業,在整體方案設計、機械結構設計、生產工藝、跟蹤控制等環節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比如,在跟蹤控制技術方面,需要不斷優化跟蹤控制算法,研發新型的跟蹤控制技術,提升光伏電站自動化及智能化水平。」某支架企業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業內呼籲建立穩定生態圈
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各種因素阻礙了跟蹤支架在國內市場的滲透率,但隨著電池組件轉換效率提升難度的增加、平坦低成本場地的減少,光伏跟蹤支架越來越成為降本增效的途徑之一。
海通證券電新研究認為,進入平價之後,電站運營商兩條腿走路,降低初始投資成本和多發電增加收入。而提升發電量主要兩種途徑:一是組件發電效率提升,二是應用跟蹤支架。
研究數據預測,跟蹤支架市場前景較大。預計2022年跟蹤支架國內市場滲透率將達到30%,未來將提升至50%以上。2023年國內跟蹤支架需求將從2020年的3GW左右增長到11GW,海外跟蹤支架需求將從2020年的28GW增長到58GW。
正是看好跟蹤支架未來可預期的成長空間,國內企業中信博、天合光能均在支架領域頻頻發力。中信博前不久剛投資10億元擴建跟蹤支架、天合光能近日發布了天合跟蹤開拓者(Vanguard)600W+系列跟蹤支架解決方案。「2021年,天合光能跟蹤支架自主產能將達到7GW,其中70%是與600W+超高功率組件匹配的新型跟蹤支架解決方案。」天合光能跟蹤支架產品管理副總監束雲華告訴記者。
業內人士認為,在未來的平價市場裡,跟蹤支架不能再依靠傳統的「價格戰」,而是要做到規範、有序,技術前瞻性。「我們呼籲行業、友商,提升行業標準,建立起相對積極穩定的生態圈,共同推動跟蹤支架行業發展。」段順偉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