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情人節,最動人的表白語或許不是「我愛你」,而是「想見你」。
下面進入正文在1593年那個沒有半導體的時代,我們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就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溫度計。
▲大概長這樣
到20世紀,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任何事物基本都離不開電,包括測量各類物理量。
為了感測溫度,人們發明了最基本的感溫元件——熱敏電阻。
熱敏電阻在電路中用字母RT表示,符號如圖所示:
正溫度係數熱敏電阻(PTC)——阻值隨著溫度升高而越來越大
負溫度係數熱敏電阻(NTC)——阻值隨著溫度升高而越來越小
在電子電路中負溫度係數熱敏電阻(NTC)使用得較多
1.零功率電阻值R25——指25℃時測得的零功率電阻值。熱敏電阻以環境溫度25℃時測得的零功率電阻值作為它的標稱阻值。
2.B值——B值是衡量負溫度係數熱敏電阻(NTC)對溫度敏感度的一個指標。B值越大,溫度變化時阻值變化越大。
3.熱時間常數——在零功率條件下,當溫度發生突變時,熱敏電阻變化到實際溫度對應的阻值所需時間的63.2%的時間值。這個參數可以簡單認為是熱敏電阻的反應速度
4.耗散係數——在規定環境溫度下,器件本身耗散功率變化與相應溫度變化的比值。熱敏電阻本質上還是一個電阻,對於電阻,有電流流過就會發熱,發熱就會影響溫度測量
5.最大工作電流——熱敏電阻在25℃ 環境溫度下允許施加在熱敏電阻上的最大持續電流值。
▲熱敏電阻參數
▲熱敏電阻參數
抵抗浪湧電流:通過在電源電路中串接一個NTC熱敏電阻器,能有效地抑制開機時的浪湧電流。
▲串接在電路裡的熱敏電阻
▲串接在電路裡的熱敏電阻
其原理是NTC熱敏電阻在剛上電時,具備一定的電阻值,可以限定流過電路的電流,抵抗浪湧。隨著通電時間加長,NTC熱敏電阻發熱,電阻變小,又不會影響後續電路工作,不會損耗過多能量。
溫度檢測——利用熱敏電阻阻值隨溫度變化的特性,使用電阻進行串聯分壓,送人ADC檢測,通過單片機計算相應的電壓對應的溫度,顯示溫度或者控制其他設備。
▲溫度檢測
原文摘自:頭條和我一起學電子。如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