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皮泳衣曾是遊泳運動員的最愛
在2年前的倫敦奧運會上,孫楊在1500米項目中遊出14分31秒02的成績,比自己一年前親自創造的世界紀錄足足快了3秒。但遺憾的是,孫楊原本還可以遊出更好的成績,卻被不解風情的國際泳聯壞了好事——假如孫楊能夠穿著「鯊魚皮」高科技泳衣參加比賽,成績勢必會更加出色。
2009年,國際泳聯做出四項重要決定:第一,禁止在比賽中使用高科技泳衣;第二,泳衣材料必須為紡織物;第三,泳衣不得覆蓋四肢;第四,新規則使用前世界紀錄不作廢。
鯊魚皮泳衣由澳大利亞天才索普引入,在雪梨奧運會遊泳比賽中,澳大利亞選手伊恩·索普穿黑色連體緊身泳裝參賽,速度飛快、身材性感的索普既贏得了3枚金牌,也贏得了萬千少女的芳心。
1999年10月,國際泳聯正式允許運動員穿鯊魚皮泳衣參賽。在隨後的十年間,鯊魚皮泳衣成為遊泳運動員提高速度的神器。
據了解,鯊魚皮泳衣的核心技術在於模仿鯊魚的皮膚。鯊魚皮膚表面粗糙的V形皺褶可以大大減少水流的摩擦力,使身體周圍的水流更高效地流過,鯊魚得以快速遊動。
這款泳衣還充分融合了仿生學原理:在接縫處模仿人類的肌腱,為運動員向後划水時提供動力;在布料上模仿人類的皮膚,富有彈性。此外,這款鯊魚皮泳衣還使用了能增加浮力的聚氨酯纖維材料。
從體育競技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角度出發,國際泳聯理應大力支持鯊魚皮泳衣的使用,因為這樣更有助於人類挑戰極限、激發潛能。C羅、梅西都靠高科技球鞋提高自己的奔跑速度,科技是當代體育發展的巨大推動力。
但在2009年的遊泳世錦賽上,一個偶然事件的發生使高科技泳衣開始面臨巨大的輿論壓力。
在2009年遊泳世錦賽200米自由式決賽中,天下無敵的菲爾普斯敗給了德國選手比德爾曼——並非因為菲爾普斯失誤或是比德爾曼水平高超,而是德國人身穿的「Arena」泳衣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飛魚索普是鯊魚皮泳衣的引入者
當時鯊魚皮泳衣已經有了10年的使用期,很多其它公司也盯上了這塊產業,更多高科技手段被應用到泳衣的製作上,鯊魚皮泳衣開始落伍。身著鯊魚皮泳衣的天之驕子菲爾普斯居然會敗給名不見經傳的比德爾曼,就是泳衣提速差距的真實體現。
所以,高科技泳衣表面上看是有助於人類挑戰極限,但本質上講其實是一個不公平競賽的始作俑者。
從1999年允許使用該泳衣開始,引來很多批評,許多專家認為這種「鯊魚皮泳衣」的高科技應用違背了比賽不藉助外力的本質,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中,國際泳聯於2009年7月底作出了最終決定。
運動員提高成績應該靠刻苦努力訓練,而不是靠尖端科技泳衣,泳衣越來越高科技,就意味著運動員真實實力影響比賽成績的比重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高科技泳衣自然只能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