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訊(記者 王思思)對於電話微信詐騙,一般人都是相當警惕,但是當你的親人給你發來微信語音時,心理防範瞬間全無。近期,利用語音偽裝成親朋實施詐騙的新型方式在網絡上流傳開來。太原市公安局還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警情提醒。
家住石家莊市的董女士收到父親的微信留言。「我在超市買點東西,沒帶錢,你給我轉200元吧。」董女士一想,父親手機上沒綁卡,平時消費都是用現金,可能真忘帶錢了。想到網上詐騙常有,謹慎的董女士還問了一句:「爸,是你嗎?」「是我!」很快,董女士收到了語音回復,她一聽,確實是父親的聲音,便轉了200元過去。下班回家後,董女士問父親去超市買啥了?父親詫異:「今天在家看孩子,我沒去超市啊!」
警方介紹,首先騙子利用軟體植入木馬盜取「獵物」的微信號,隨後再購買「克隆微信」的軟體,利用克隆出來同樣的微信號實施詐騙。
根據警方掌握的情況,登錄這種克隆微信後,其操作界面和微信如出一轍。自己微信中所有的聯繫人和朋友圈內容都在,還可通過軟體進行添加、刪除微信好友等操作。「一鍵轉發語音」功能,不僅可轉發自己發出的語音,好友發來的或群聊中的任何語音消息都能被一鍵轉發。
此外,這類軟體中有朋友圈的多項「增強功能」,比如,在微信通訊錄中選擇一個好友,查看其「個人相冊」,可「相冊批量複製」,「克隆」一個朋友的朋友圈只要短短幾秒鐘。更出人意料的是,不僅是好友的朋友圈,就算是陌生人,不用添加好友,也可以進行「克隆」。
微信安全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語音消息不同於文字消息,一個人的語音很大程度上具有個體唯一性、不可複製性特徵,能對應到用戶的真實身份,出於個人隱私保護考慮,微信不支持語音轉發。文/記者 王思思
法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