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背面究竟有什麼?二零一九年一月三號,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實現了全人類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讓全世界熱愛太空探索的朋友們為之激動。他還有哪些未解之謎呢?他真的很難探索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由於地球與月球之間的潮汐鎖定關係,其實在地球上我們所看到的月亮自古以來都只有一面,可以說雖然不在一個地方,但看見的月亮都是一樣的。但是因為月球背面受到遮蔽,而接收不到來自地球的無線電傳輸,使得月球的背面永遠不為人們所見。月球背面甚至得名月之暗面,正是這層神秘的面紗,再加上各種傳說與幻想,月球背面的世界真的能夠說得上熱鬧非凡。
美國從六十年代就開始進行阿波羅計劃,歷經了十一年終止,但在隨後八十年代時開始盛傳登月太空人曾經在月面上目擊過大量不明飛行物,當時不斷出現的類似報導,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的想像力。
大家覺得月球上肯定有外星人的基地,而那個基地肯定就在月球的背面,而且他們堅信外星人的基地一定深藏月球底下,他們一直暗中觀察人類,趁機佔領地球,當然也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十佳話題之一。
甚至有一些學者相信,戰爭剛剛爆發的階段,納粹德國便已經開始了登月計劃的各項前期研究工作。畢竟當時德國的黑科技多多少少讓人有些眼紅。火箭、噴氣飛機等等,那麼他們去一個月球應該也不是不可能。尤其德國當時的太陽神槍計劃中,用一面巨大的太空放大鏡攻擊同盟國的城市的想法,更是讓一部份人堅信月球上沒有納粹基地天理難容。
不過這都是人們的猜想,事實上月球背面並沒有那麼神秘,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登陸後,遺憾的是並沒有在月球背面發現外星人的基地,也沒有發現任何人工建築物或人為活動的痕跡。月球背面看起來只是一片保存了四十億年之久的荒涼大陸。
這是月海,指月球上大片顏色較深的黑斑區域,名字中雖然帶有海,實際上是一些寬廣的平原,一滴水也沒有。這些區域對太陽光的反射比較弱,看上去比周圍更暗一些,很像地球上的海洋,約佔月表面積的百分之十七。
月球上共有二十二個月海,其中十九個分布在月球的正面,月球背面只有東海、莫斯科海和智海等三個月海。除月海以外,這些顏色較淺的部分因為類似地球上的陸地,稱為月陸。整體上月陸面積約佔月球表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三,在月球背面,月陸佔據著絕對主導地位。
而月球表面的巖石類型也比地球上要簡單得多。在變質巖、火成巖和沉積巖三大巖石類型中,月球上只有火成巖。月海主要是玄武巖,月陸主要是斜長巖,都是由各種矽酸鹽礦物和金屬氧化物組成,主要包括氧、矽、鐵、鈣、鋁等元素,而且月球背面的月殼整體來講比正面厚,由於月球背面巨大的隕石坑都呈現出白色,科學家研究認為,由於月球背面的月殼很厚,熔巖無法溢出。而正面月殼很薄,熔巖很容易破縫流淌在表面,所以背面顏色比正面要白皙。
大家有沒有發現你所看到的月球背面,一眼瞧過去,這張面孔並不漂亮,好像皺紋比較多。而月球正面相對平坦的地方比較多,因為整個月球表面都分布著密密麻麻的撞擊坑,記錄著四十多億年來小天體撞擊月球留下的痕跡。正因如此,嫦娥四號的著陸區選擇將是一個有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最終探測器選擇的著陸點是馮·卡門撞擊坑,它位於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中部,直徑約為一百八十六公裡,坑內地勢平坦,這為探測器的著陸與巡視提供了安全前提。
那為什麼月球背面如此的難以探索呢?關鍵就是月球背號的信號問題。由於月球本身的阻攔,使得不能夠直接地和地面進行無線電通信,地面的人員就無法了解到飛船的運行狀況,也無法對飛船進行各種操作。如果是飛行在月球上空數十至上百千米高度的探月衛星,在通信中斷的情況下,還可以依照慣性保持原姿態繼續飛行。但若是月球車或者登月艙要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需要實時測量飛行軌道才能實現安全著陸。
去一趟這麼麻煩,我們何必一定要去呢?主要是因為月球背面更為古老,因為少有人涉足,所以保留著更為原始的狀態,具有不同於月球正面的地質構造,對研究月球和地球的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像這次我國就利用嫦娥四號就為光譜探測數據證實了月幔富含橄欖石推論的正確性,為月幔物質組成提供了直接證據。這一發現使人類揭開月球內部深層物質的秘密成為可能。
要前往沒有人去過的地方,需要是勇氣,但更多的是壓力。因此我們要感謝航天人員的辛苦付出,為我們奉獻如此成功的月背之旅。那真實的月球表面和你們想像中的有什麼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