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目前全球能源供應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但目前全球最主要的能源依然還是以石油為主。而我國近些年的飛速發展以及龐大的人口基數也註定了將是石油消耗大國,我國多年來一直是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每年都會花費大量的錢來進口石油。而近日,有一消息或許會極大改變我國目前的被動局面。
據中國海洋石油公司5月26日消息,自然資源部完成了對渤海灣墾利6-1油田探明工作其石油儲量超過一億噸。提煉柴、汽油後,可供100萬輛汽車行駛20多年,該油田也是渤海萊州灣北部地區首個億噸級別的大型油田。新增一億噸石油儲量對我國的石油供應安全來說無疑是件重大利好消息。但與此同時,也有業內人士卻指出,我國不需要著急去開採,這是為何呢?

業內人士指出,從經濟角度來考慮,在全球低油價時代背景之下,開採的成本將會增加,再加上位於渤海灣地區。一旦開採後,還要考慮器材海蝕、操作成本以及環境保護等一系列因素,所以在降低開發成本之前,其實不必要操之過急地開採新油田。等到未來渤海灣地區基礎設施完善,國際油價趨於正常,再進行考慮開採也不遲。而且看看目前美國的頁巖油慘狀也應該對我們有所警示。
美國早些年憑藉開啟「頁巖油革命」,使得美國頁巖油產量大幅提升,已經超過俄羅斯和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但是前一段時間因沙特和俄羅斯引發的「石油大戰」一度導致國際油價跌到「白菜價」,再加上新冠疫情突然席捲全球,導致美國國內乃至世界各國石油需求量下跌,美國頁巖油行業立即陷入了發展低谷期。

一般來說,美國頁巖油的生產和銷售周期大約為2-3周左右,但目前困擾美國人就是無法解決石油滯銷的問題,現在美國基本上所有的儲油設施都是滿負荷工作,如果未來幾個月內,滯銷的問題難以解決,那麼大多數「塔樓」和「油田」都必須停止開採。而一旦石油停產,要想重新開採,將帶來更大的成本問題。
可以看出,美國的頁巖油產業已經陷入一個僵局,不管是繼續開採還是停止開採都無法有效止損。而且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對美國頁巖油產業造成持續多年的衝擊。除了產量銳減、大批公司倒閉外,存活下來的公司也將更小更弱,無法像過去那樣擴張。
所以我國在渤海灣地區發現了億噸級大油田當然是值得欣喜的事情,但是在全球石油市場供過於求的大環境下,保存實力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畢竟像美國的頁巖油一旦開採以後,想要停下就只能走向破產的尷尬境地。(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