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朱秀才修仙記(凡人番外篇)
多年前,白石村有個叫朱玉的秀才。此人很有才學,但生性灑脫,不重名利。他厭惡單調老舊的八股文,深得唐宋遺風,熟讀天下詩文。
朱玉16歲中秀才後,連著兩次鄉試都不參加,反而學著李太白一般,喜歡四處遊歷尋仙訪道。19歲那年,他一人在寶雞地界進入了秦嶺山脈。
有一天,他深入一個叫落鳳山的山中,在林間撿到一隻綠色的小瓶子,瓶上刻著古怪的花鳥蟲魚,此瓶三寸長短,卻足有十餘斤重,也不知裡面裝的何物。
朱玉回客棧後,就關門研究瓶子,此物明顯不凡,肯定是個寶貝。
瓶上塞著一個紅色的塞子,上面還銘印著一些符文,只是朱秀才一個也不認識,看來此物年代極為久遠。人的好奇心不滿足,是無法停歇的,朱玉想著各種法子來打開瓶子,想要知道裡面到底裝著什麼東西。
可是,朱玉折騰了足足三天,也沒有找到揭開瓶塞的辦法。他甚至用大錘砸,用火燒都試過了,可一點兒不管用。
這晚朱秀才累極了,把瓶子放在窗臺上,怔怔的看著瓶兒,不禁感嘆自己的渺小,這瓶子到底是什麼玩意啊?想盡辦法不能打開,連一點印跡都不能留下。
這時候,月光照在窗臺上,他隱隱發現那瓶子變得有些透明,心中非常吃驚,就一聲不吭地觀察起來,這難道有什麼機關玄妙在其中?
只見月光灑入瓶中,在瓶子中心凝成一粒豆粒大小的東西,隱隱泛著綠光。朱玉靠近瓶子,不知道那團綠光是何物,就是算是寶貝,自己也取不出來啊。
這時,房間裡忽然響起一聲咳嗽,朱玉嚇了一跳,回頭一看,見身後出現一個約模三四十歲中年人,此人劍眉星目,生得相當俊朗。朱玉看他長相不似壞人,心中雖然驚異,還是連忙起身施禮。此人憑空出現,難道與這瓶子有關?
中年人長嘆一聲,看了看四周。他看著朱秀才,呵呵一笑說,你小子命好,竟然撿到了這寶貝。時空逆亂,顛倒陰陽,這不知又是哪一方世界啊。
中年漢子說,你將我喚醒,也是你的仙緣到了!你小子雖無仙根,看上去卻比那無情無義的韓小子,順眼多了。有我大衍神君,助你走上仙路,也並非難事。
朱玉聽得迷迷糊糊,他自小就仰慕仙人,可是從來沒有遇到過真正的修仙者,難道此人便是仙人嗎?朱玉恭敬地邀請他坐下,對這個自稱大衍神君的人很是好奇,問他為何會出現在此,他口中的那個韓小子,又是怎麼回事?
中年人說,大衍神君是老夫當年的稱號,老夫當年,是極西之地千竹教的教主。因為一些變故,只得以靈魂存活下來,躲在一具傀儡之中。
不料後來,被一個姓韓的小子算計,老夫跟著他走南闖北,多次救他性命,可這小子飛升靈界又飛升仙界,還成了仙界至尊,卻將老夫拋在一邊不管不問,這韓小子真是個沒良心的傢伙。
要不是老夫當年留了一個心眼,轉世之時,將一股靈魂印記偷偷潛入這小瓶中,也早就不存在了。此瓶的神奇通靈之處,豈是他一個韓立能理解的。這寶瓶永存於天地間,每過一些天地之劫後,便會凝聚再生出來。
剛才這瓶子吸收月光精華,便開始復甦,我的魂魄甦醒了過來。
朱玉聽他說完這種種因果,顯得很是憤怒,大罵那叫韓立的小子無良,別人都說知恩圖報,吃水不忘挖井人嘛,大衍神君幫他那麼多,卻碰上一個白眼狼。中年人對朱玉很是滿意,說將引他走上仙路。
朱玉欲拜神君為師,中年人說不必了,二人朋友相交即可。
大衍神君仔細檢查了朱玉的體質,這確實是一個凡人,想修仙,第一步得想辦法得到靈根。以大衍神君的才智和閱歷,有好幾種辦法可以做到。
大衍神君拿出兩片龜甲,往桌上一扔,卜算起天機來。不到盞茶功夫,他就睜開雙眼,說真是天助我也,沒想到世間還有如此奇事。
中年人說,仙路茫茫大道無情,你可要想好了?若你確定修仙,你就需要斬斷俗世情緣,不能有太多牽掛。朱玉想了想,家中放心不下的,唯有一個老母,但他上面還有兩個兄長,倒也不擔心母親無人奉養。
二人又細談一陣,大衍神君見那瓶中的綠色豆粒光團越來越小,就把使用小綠瓶召喚他的方法說了。原來,此瓶吸收月光之華,凝五行之精,瓶中的大衍靈魂,就可以藉助此瓶,在外面凝形而生,但需要消耗五行精氣,消耗完後他就必須回到瓶中,否則魂魄就會消亡。
第二天,朱玉回到老家,在母親身前盡孝了三個月,又請求兩個哥哥好好照顧母親,然後就離開家,按照大衍神君的指示,到了千裡之外一個叫清靈山的山下,這山下有一座南宮山莊。
南宮山莊的大小姐,名叫南宮婉,生得非常漂亮,正在待嫁年齡。
大衍神君讓朱玉前去提親,朱秀才沒奈何,只好硬著頭皮上。沒想到這大小姐仰慕他文才,一眼相中了他,不久二人就在南宮山莊成親了。婚後月餘,大衍神君便傳授了朱秀才一個長春決,讓他也傳給南宮婉,夫妻倆一起修煉。
原來,這南宮婉身負天靈根,和朱秀才成為夫妻後,朱玉便從妻子身上得了好處,慢慢形成了一道木屬性的靈根,也可以修仙了。
不久後,這朱玉帶著妻子南宮婉,一起離開了南宮山莊,真正進入修仙的世界,去尋找更好的機緣。有了大衍神君和那個神秘的小瓶子,或許他們將來也能飛升仙界,成為真正的仙人吧。
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圖片源自網絡,喜歡請關注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