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小財扒過今年企業和大佬們的高考祝福(回顧),然而,無論是俞敏洪的6分鐘視頻還是年輕版董大姐的準考證,都比不過下面兩位。
是的,繼樂視董事長賈躍亭之後,攜程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梁建章也寫高考作文了。
被傳即將出任樂視汽車董事長的賈躍亭,他的江蘇卷作文通篇在賣FF91的安利。
梁建章的上海卷《預測》就有誠意多了,而且一開口就緊跟時代熱點,談到當下最熱的人工智慧。
他表示關於未來機器取代人類工作的憂慮不必過度,機器人雖然在非創造性信息處理上超過人類,但腳手的靈活性遠遠不及,所以將來從事農業和製造業的就業機會會被轉移到服務業。
梁建章還進一步推測,機器人要勝任簡單的房屋清潔工作或航空乘務員的工作,至少需要30年的時間;無人駕駛汽車的普及也將至少需要10年時間。
比起失業,未來真正的問題是「休閒過剩」,因為將來只要少量高科技人員每周工作3天就能保證整體社會運轉。
人類跟人工智慧最大的差異在於創新,即使電腦具備創新能力,人類也會需要嚴格監控和審核其創新行為。
他還大膽預測,未來人類平均壽命超過100歲時,所有的東西都很便宜,唯一的奢侈品一定就是旅遊,因為旅遊能滿足人類永不飽和的精神需求。並在結尾寫到,「如果人類不再有旅行的欲望,那麼人類文明將開始衰落」。
不知道人口研究學者梁建章這篇融合數十年經驗的文章真的放上考場能拿多少分,但他的學生時代也是妥妥「學霸」一枚。13歲就以「電腦小詩人」聞名,16歲就考入復旦大學第一屆少年班,後前往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深造,21歲時便獲得了喬治亞理工學院電腦系碩士學位。
企業家們都開始寫高考作文了,雖然是藉助熱點宣傳思想,但明年某個大佬跳出來說自己答了一份高考卷也不是沒有可能。
梁建章寫的高考作文:
關於未來的人類社會會變成怎麼樣,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變數。不妨讓我們來預測下。
隨著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的進步,許多人開始擔心人類的工作機會將被機器人搶走。姑且不論這些工種是否消失,不過,從就業的角度預測,以往許多從事農業和製造業的就業機會一定會被轉移到服務業。
由於高度自動化而引起的失業,也是可以預測到的。其實,這並不是經濟問題,反而可以被視為一件好事——因為,只需要少量高技能創新工作者每周上班3天,就可以確保在其餘人口不工作的情況下,依然維持原先社會在商品和服務方面的供給水平。
當然,我們應該把未來的這種問題稱為「休閒過剩」,而不是失業。因為在短期內,服務行業還會產生很多工作機會;從長遠來預測,即使大部分的日常工作可以被人工智慧取代,未來仍會有許多與創新有關的工作機會屬於人類。
首先,當前機器人技術水平還遠遠達不到完全代替人類從事服務行業的程度。另外,雖然AI(人工智慧)在非創造性信息處理上超過人類,但機器人腳手的靈活性還遠不如人類。舉例來說,雖然Alphago棋力超強,但還是要靠一個人類工作人員把Alphago的每一步棋放在棋盤上。
我預測:機器人要勝任簡單的房屋清潔工作或航空乘務員的工作,至少需要30年的時間;無人駕駛汽車的普及也將至少需要10年時間。所以,在不遠的將來,服務業的工作機會將繼續快速增長,足以抵消製造業就業機會的減少。
其次,即使電腦能夠幫助專業人員(例如記者、股票分析師,甚至律師和醫生)做一些分析工作,但電腦主要還是讓專業人員變得更有效率,而不是直接取代專業人員。很難想像,一個機器人律師能夠出庭為被告進行慷慨激昂的辯護,因為仍然需要一位有血有肉的律師,在法庭上針對人類組成的陪審團進行道德和價值觀上的說服。
最後,還可以預測的是,與創新有關的工作可能一直主要由人類完成。
在幾十年內,人工智慧還只能解決某一項的專業領域的問題,還不能解決跨行業的綜合問題,如複雜的商業和政治問題。長遠來說,即使電腦具備創新能力,人類也會需要嚴格監控和審核其創新行為,或者說人類不會允許AI來主導創新,如果允許電腦主導進行創新,可能帶來人類無法掌控的危險後果。另一方面,創新往往涉及審美和口味的判斷。例如,如果任務是評估一段音樂、一部電影或一道新菜,人類可能永遠都要比機器人更了解自己的需求。
所以,長遠來看,創新不光是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更是對於未知事物的探索。人類對更多食物和住房的需求很容易飽和,然而人類總是有興趣探索新的器具、新的故事或者新的遊戲,還包括探索太空。
正是由於人類這種不斷探索的天性,也讓我對未來的旅遊有了更大膽的預測,比如若干年後,活都讓機器人幹了。那時平均壽命超過100歲,所有的東西都很便宜,唯一的奢侈品一定就是旅遊。
如果你做更長遠的預測的話,假定是一百年、兩百年,旅遊可能是除了健康以外最大的產業,可能遠遠超過其他任何一個產業。因為人的物質需求總會飽和,無論是吃飯、穿衣服還是居住,只有精神需求是不會飽和的,旅遊就可能是一種永不飽和的精神需求。
而且可以預見,旅遊這個精神需求永遠是非常昂貴的,因為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物理上產生的位移,無論是住酒店、飛行,或者未來到太空旅行,都是需要很大的成本,而電影、遊戲或者看書這類精神需求則可以是變得非常廉價的。
總之,只要人類保持著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不用預測或擔心在後AI時代,人類沒事可幹。反之,如果人類不再有旅行的欲望,那麼人類文明將開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