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即將過去,青島艾山天文臺例行在12月的月末推出第七個全年回顧,以此與一直支持艾山天文臺發展的同仁展望2021。
一、「央視頻」設立直播間
2020年初,青島艾山天文臺正式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移動端「央視頻」籤約,開創《宇宙慢直播》,成為國內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在央視媒體端設立常規直播間的天文臺。常規直播間全年不間斷直播、主題直播間遇特殊天象等開闢互動直播。2020年間,直播間累積觀看量超過40萬次,粉絲量接近1.4萬人,第一時間對流星雨、珠峰登頂、超級月亮、日月食、嫦娥五號等天象和任務進行直播,不僅完成了科普的初衷,更承擔了重大事件的新聞解讀角色,觀眾反響強烈。
二、《月球觀測指南》出版
2020年春末,青島艾山天文臺撰寫的《月球觀測指南》一書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該書打破了國內天文普及書籍鮮有針對一個天體進行介紹的現狀,精選100個月面地形供初級愛好者觀測使用,是一本實用性很強的工具書。書內同時介紹了環形山命名者的奇聞軼事,全面回顧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國嫦娥工程,並首次將艾山天文臺專訪人類第二名登上月球的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博士的故事發表。該書是艾山天文臺計劃出版的五本基礎觀測類圖書的第一本。
三、參與青島科技周
2020年8月,艾山天文臺連續第二年受邀參加青島科技周活動,在「大國重器」展區和室外布展,是所有與會單位唯一設有兩個展區的機構。開幕式上,艾山天文臺和國家深海基地分別進行主題報告,這也是整個科技周僅有的兩場主題報告。會後,青島市科學技術局發來專函,肯定艾山天文臺為普及天文、航天知識做出的努力。
四、與青島書城籤約合作
2020年8月,艾山天文臺與青島新華書店書城籤約。艾山天文臺在書城設立「艾山天文臺城市課堂」,書城在艾山天文臺設立「新華教育實踐課堂」,共同為青島市民普及天文、航天知識添磚加瓦。
五、艾山天文臺觀測中心正式啟用
經過近一年施工,青島艾山天文臺觀測中心(二期)於12月初全部完工。觀測中心總佔地近200畝,其中5畝為天文觀測核心區,其餘為公眾活動區和採摘區。觀測中心的公眾接待承載率較一期有巨大提升,且視野更加開闊。承擔全國流星監測網CMMO的流星光學監測和數據整合、中國國家天文臺「羅扇項目」流星光譜觀測、隕石月面撞擊觀測和紫金山天文臺掩星任務。
六、「學習強國」天文元素
艾山天文臺相關內容多次刊登在「學習強國」平臺中,為普及天文知識、宣揚環保理念做出貢獻。同時為受眾提供壯美的星空照片,讓大家實際感受星空的美麗和對環保認識的重要性。
七、為艾山保護區提供生物資料
12月初,青島市膠州自然資源局刊文發布膠州艾山自然保護區保護狀況。其中生物狀況數據由青島艾山天文臺集合三年觀測資料整理提供。從2017年秋季開始,艾山天文臺在艾山周圍布設四臺紅外相機和兩臺監控,以監測保護區生物狀況。
八、第四屆流星會議舉辦
10月,艾山天文臺授權第四屆流星大會在山東淄博舉行。本次論壇首次邀請多個來自國家天文臺、中國科技大學、哈爾濱工程學院的專家團隊與會,為艾山天文臺建立的全國流星監測網的後續發展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九、多個項目落戶艾山天文臺
10月,中國國家天文臺李廣偉團隊與艾山天文臺達成協議,推出國內首個流星光譜觀測項目——「羅扇項目」,該項目以艾山天文臺建立的全國流星監測網為基礎,將對流星光譜進行深入分析;同時,「月面隕石撞擊」項目也同時成立,由中國國家天文臺鄭永春博士擔任首席顧問。這兩個項目均開創國內同類系統觀測先河。
十、入駐「觀海」客戶端
10月,艾山天文臺正式入駐青島主流媒體青島日報社客戶端「觀海」,開闢青島觀星指南主題板塊。
十一、推出《護佑嫦娥》專題
在「嫦娥五號」發射之際,艾山天文臺在經過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許可後,到青島航天測控站進行採訪拍攝,推出《護佑嫦娥》主題短片,闡述青島航天測控站在嫦娥五號任務中的點滴,這也是國內首部關於航天測控站的紀錄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