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之神經網絡特訓班課程過半,這些內容關鍵點你不能錯過

2021-01-17 雷鋒網

2016 年,谷歌 AlphaGo 下圍棋戰勝了人類世界冠軍李世石;美國白宮發布了人工智慧白皮書;微軟研發的 AI 語音識別首次超過了人類...人工智慧一躍成為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科技進步的關鍵源動力。

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一趨勢,但現實是:仍有許多朋友對 AI 一知半解,如霧裡看花。究其原因,或許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找不到系統的學習資料,缺少經驗豐富的「引路人」,以及沒有一個合適的學習、交流平臺。

為此,雷鋒網聯合國內頂級 AI 培訓平臺「1024MOOC學院」,邀請到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博士生導師鄧志東教授作為授課嘉賓,舉辦「人工智慧之神經網絡特訓班」。鄧教授從事包括深度神經網絡在內的人工神經網絡研究 25 年,在清華授課 20 餘年,研究無人駕駛技術 8 年,具有非常豐富的研發和教學經驗。

上周末(3 月 4 日、5 日),第一期課程「人工智慧之神經網絡特訓班」結束了前兩個章節的學習,並將於本周末進入最後兩個章節。下面,我們將簡單匯總上周課程的講授重點,以幫助那些錯過上周末直播的朋友更好地理解後續內容。

上周講授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 人工智慧與生物神經系統;2. 人工神經網絡基礎。

人工智慧與生物神經系統

這一部分鄧教授綜述了 AI 的定義及發展歷程、關鍵技術成果、高性能計算平臺以及典型應用場景和前沿探索等內容。課程中,鄧教授在闡述 AI 發展歷史的同時,會不時插入一些經典的用例和關鍵技術特徵,而且,在講述技術特徵時,又會常常聯繫起此前出現過的其他技術特徵,對比其區別和聯繫。總體上,讓學員在 AI 發展歷程和關鍵技術特點之間建立了一個相互聯繫的牢固架構,非常便於理解和記憶。相關精彩 PPT 如下:

人工智慧名稱的由來

三個人工智慧學習方法

深度神經網絡的主要分類

一些關鍵進展

人工智慧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持

離不開超強硬體計算能力的支持

新體制的硬體平臺

未來的一些方向

生物神經系統原理

人工神經網絡基礎

第二部分,鄧教授講述了人工神經元的基本模型,以及 BP 網絡、Hopfield 網絡這兩種關鍵模型。在講解後面兩種景點神經網絡模型時,鄧教授對基於 BP 和 Hopfield 網絡的每一個優化和細分結構都進行了公式推理級的詳細講解,讓學員不但清楚了這些結構的優勢,並且理解了為什麼具有這些優勢。相關精彩 PPT 如下:

標準人工神經元模型——MP模型

人工神經網絡的關鍵就是網絡結構+學習算法

三種典型網絡結構

BP網絡的相關內容

Hopfield網絡的相關內容

對於鄧老師的講解,課後學員們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我們摘取了一小部分:

學員A:我是個有一定從業的人,鄧老師考慮了普適性,今天的課程主要面向初學者的。不過我聽了後都學到了不少東西。同時我也期待下幾次課裡對神經網絡的講述能帶來更多乾貨;

學員B:其他培訓機構重點講實戰,唯獨沒有請頂級大學的教授講理論的。聽別家講理論,老師自己都說自己沒講明白。鄧老師講resnet的理論,可以填補市場上的空白;

學員C:Hopfield 的這段講的真好,老師在短時間內介紹了很多東西。主辦方可以考慮開個長期一些的課,針對不同需求。

怎麼樣,看到這裡是不是躍躍欲試?

那麼本周末,鄧教授又會帶來哪些精彩內容呢?我們不妨稍微劇透一下:

CNN 的發展歷程,基本原理,典型模型 (包括 AlexNet、VGG、GoogLeNet、ResNet等);

CNN 的編程實操剖析;

為什麼說 CNN 是目前人工智慧的主要進展?

相信聰明的你絕對不會錯過!

最後,對那些不方便直播學習的朋友,我們還推出了更具性價比的視頻課程,大家可以在慕課網站關注購買。1024MOOC.com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神經網絡你知道是什麼嗎
    打開APP 人工智慧神經網絡你知道是什麼嗎 企業新聞 發表於 2020-04-09 11:28:47 這個無需解釋太多,因為通過各種科幻電影我們已經對人工智慧很熟悉了。大家現在感興趣的應該是——如何實現人工智慧? 從1956年夏季首次提出「人工智慧」這一術語開始,科學家們嘗試了各種方法來實現它。這些方法包括專家系統,決策樹、歸納邏輯、聚類等等,但這些都是假智能。直到人工神經網絡技術的出現,才讓機器擁有了「真智能」。 為什麼說之前的方法都是假智能呢?
  • 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之六:人工神經網絡
    觀眾老爺這期講機器學習的神經網絡算法,本來小編想先介紹基於我們人類知識和規則的機器學習的,但想著打鐵要趁熱,上期我們將人類的視覺系統進行了建模,今天咱們了解一下機器學習的人工神經網絡算法,這樣能比對出機器與人的差異,也能深入理解人工智慧算法具體的實現和原理。
  • 人工智慧之卷積神經網絡(CNN)
    前言: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有關算法內容,請參見公眾號「科技優化生活」之前相關文章。人工智慧之機器學習主要有三大類:1)分類;2)回歸;3)聚類。今天我們重點探討一下卷積神經網絡(CNN)算法。^_^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6/381807.htm  20世紀60年代,Hubel和Wiesel在研究貓腦皮層中用於局部敏感和方向選擇的神經元時發現其獨特的網絡結構可以有效地降低反饋神經網絡的複雜性,繼而提出了卷積神經網絡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 人工智慧之卷積神經網絡
    神經網絡的概念和組成部分人工神經網絡(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簡寫為ANNs)也簡稱為神經網絡(NNs)或稱作連接模型(Connection Model),它是一種模仿動物神經網絡行為特徵,進行分布式並行信息處理的算法數學模型。這種網絡依靠系統的複雜程度,通過調整內部大量節點之間相互連接的關係,從而達到處理信息的目的。
  • 人工智慧神經網絡和生物大腦有什麼區別 神經網絡將如何發展
    在AI歷史的前幾十年中,由程式設計師明確定義系統規則的符號系統佔據了主導地位,而如今,神經網絡已成為人工智慧大多數發展的主要亮點。人工神經網絡受到其生物學對應物的啟發,並試圖模仿有機大腦的學習行為。但是正如Zador解釋的那樣,人工神經網絡中的學習與大腦中發生的事情有很大不同。
  • 神經網絡與人工智慧應用
    算法的改進也是 ML 進展的關鍵,包括深度神經網絡(DNN)和更快的計算機硬體。當前的成功浪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被稱為監督學習的範式,通常使用 DNN(深度神經網絡)。在非常適合這種用途的領域,ML 非常強大。但是它的能力也比人的決策範圍要窄的多,也比人的決策更脆弱,而且這種方法對許多任務是完全無效的。 當然,ML 的技術還在繼續進步,DNN 之外的其他方法可能更適合不同類型的任務。 我們下面給出 8 個關鍵評判標準,以區分適合 ML 的任務和不適合 ML 的任務。
  • 人工智慧瓶頸之神經網絡的可解釋探討
    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的人工智慧系統主要面臨結果不可驗證和過程不可審查兩大安全問題。結果不可驗證指的是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的人工智慧系統輸出結果無法被判斷、預測,智能系統行為邊界難以掌握,導致系統不可控,本質上是深度神經網絡結果不可判讀。過程不可審查指的是系統決策背後的邏輯不明,代碼實現缺乏可信度,本質上是深度神經網絡的實現機理與決策邏輯難以理解。
  • 人工智慧在網絡領域的應用與實踐有哪些
    本課程是未來網絡學院聯合業界優秀人工智慧技術團隊——代碼醫生工作室共同研發,希望能夠幫助IT從業者、網絡從業者以及即將從事IT工作的人士快速掌握人工智慧基礎知識,並且應用於實踐。 從應用出發,讓你快速上手人工智慧 如果說人工智慧的學習門檻關鍵在於深奧龐雜的背景知識,那麼這門課在介紹完必備知識後,直接讓你上手玩
  • 什麼是人工智慧神經網絡? 神經網絡是怎麼應用到各領域的?|什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什麼是人工智慧神經網絡? 神經網絡是怎麼應用到各領域的?這些事件反映出來的一個情況是,目前的AI似乎並沒有足夠的智能,甚至並無法很好地處理從外界獲取的信息。   人腦中的神經網絡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組織,成人的大腦中約有1000億個神經元,人類至今仍在探索人腦的工作原理。而人們通過對生物神經元的研究和理解,構建了一個模擬人腦的計算模型:人工神經網絡!   那麼,人工神經網絡是什麼?
  • 到底能不能設計出為人工智慧打造的神經網絡晶片
    到底能不能設計出為人工智慧打造的神經網絡晶片 21IC 發表於 2020-06-13 10:33:28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支撐著人的視覺、聽覺、平衡
  • 你的自拍和名畫之間 只隔幾層人工神經網絡
    化腐朽為神奇,只需幾秒鐘愛德華·蒙克的《吶喊》,勞爾·杜飛的靜物畫,葛飾北齋的《神奈川的巨浪》……這些畫家和他們的作品就算你沒聽過也不要緊。要緊的是,Prisma可以把你隨手拍下的平凡生活場景脫胎換骨,使其搖身變成與這些名畫風格類似的藝術作品,而且立等可取。
  • 【特訓班視頻出爐】用統計的世界觀看清熱世界的本質
    這麼一節神秘的物理課程,究竟為何能得到網際網路大佬的讚賞和青睞?我們不在現場,所以我們也不得而知。不過機會總在不經意間出現,童校長物理特訓班,同樣的視課程內容,在這個驕陽似火的夏天,終於再次來了!不一樣的是,這是是視頻課!理論物理很難很恐怖嗎?
  •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
    其實這樣的技術實現背後還是有一定問題的,比如你的隱私,如果你被預測的很準確,那你還有什麼隱私可言,你所有的操作都可能悄悄的出賣了你。  神經網絡(NeuralNetwork)簡單說就是機器學習眾多算法中的一類,設計的時候就是模仿人腦的處理方式,希望其可以按人類大腦的邏輯運行(儘管目前來說對人腦的研究仍不夠透徹)。神經網絡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但現在基本很少聽到了。
  • 美國「四院士」特倫斯講解神經網絡算法:我們還處於人工智慧早期...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廣州跟大家進行演講,也是我首次參加GMIC,現在人工智慧給科學發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如虎添翼。引用莎士比亞的劇目中,莎士比亞的世界是跨文化、跨國界的,今天我們討論的也是非常普適的內容。
  • 精講深度學習RNN三大核心點,三分鐘掌握循環神經網絡
    每天給小編五分鐘,小編用自己的代碼,讓你輕鬆學習人工智慧。本文將剖析循環神經網絡(RNN)的工作原理,精講循環神經網絡的特點和實現方式。野蠻智能,小白也能看懂的人工智慧。循環神經網絡從何而來?但是單單靠計算機視覺能力並不能實現自主的智能,其他人類能力的實現也是很重要的。例如,人類可以根據一個故事的開頭猜到一個故事的結尾;可以根據對方說的話,揣測他背後的目的;這就是人類的分析能力,根據前因後果、語言的規則、說話的習慣,我們可以得到很多重要的信息。智者往往處理事情有理有據,層次分明,我們期待計算機也有這樣的能力。所以學者們設計了神奇的循環神經網絡。
  • 推薦| 九本不容錯過的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書籍
    選自aioptify機器之心編譯參與:微胖、李亞洲、蔣思源針對 30 多本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書籍,我們(AI Optify 數據團隊)使用不同指標(比如,在線評價、打分、所涉主題、作者影響力、出版年份、社交媒體是否提及等)訓練機器學習算法,為每本書打分、排名。讀者可能會喜歡我們的推薦,因為這份榜單基於數據並且客觀。排名靠前的九本書如下。1.
  • 神經進化,可能使得人工智慧的火苗燒的更旺!
    有研究表明,人類體中的基因組中包含30000個基因,我們人類的大腦,約有100萬億個連接,於數百萬年的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過程中,結合神經網絡和演化計算而形成的。神經網絡之間的競爭與發展,使得大腦進一步進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創造出智慧。所以選擇大腦作為AI的靈感來源,是因為大腦是迄今為止唯一明確的智能載體。當我們想實現人工智慧時,在某種程度上,模仿大腦應該是一個講得通的思路。
  • 無處不在的人工神經網絡:機器人擁有意識的關鍵
    說到「意識」的問題,人類之所以有意識,關鍵還是在於「生物大腦」存在。以此作比,機器人要想有意識,就得先有一個「大腦」,也就是所謂的「人工神經網絡」。人工神經網絡,常常簡稱為神經網絡,是以計算機網絡系統模擬生物神經系統的智能計算系統,是對人腦或自然神經網絡的若干基本特性的抽象和模擬。簡單地講,人工神經網絡就是基於模仿大腦神經網絡結構和功能而建立的一種信息處理系統。人工神經網絡依靠系統的複雜程度,通過調整內部大量節點之間相互連接的關係,從而達到處理信息的目的,其中,這些節點就相當於生物大腦中的「神經元」。
  • 科技:人工神經網絡的進步
    這些重大新故事中的一些與人工神經網絡有關,人工智慧研究中的一個相對較新的現象正在推動從娛樂到醫學等許多領域的各種進步。人工神經網絡依賴於這樣的思想:技術可以使用對應於個體人類神經元和神經元組的小單元來模擬人類大腦的生物學工作,以基於輸入產生輸出。
  • 人工智慧系列(六) 深度學習中的神經網絡
    原力君在系列的第五篇《人工智慧系列(五) 深度學習簡介》中提到深度學習可以看作是一種更高級的函數擬合方法;人工神經網絡、激活函數、代價函數、梯度下降、反向傳播是深度學習的幾個關鍵點;常見的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結構有多層感知機、DNN、CNN、RN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