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張蓓
2016-08-29 14:16 來源:澎湃新聞
為做好臭氧層保護、溫室氣體減排,含氫氯氟烴(HCFCs)替代品推薦目錄的出臺迫在眉睫。
8月26日,環保部在其官網發布《含氫氯氟烴重點替代品推薦目錄(第一批)(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及編制說明,並向相關部委、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校等單位徵求意見。
環保部發布的編制說明內容顯示,含氫氯氟烴(HCFCs)不僅破壞臭氧層,同時也是全球變暖潛能值(GWP)較高的一類溫室氣體,被廣泛用作製冷劑、發泡劑、清洗劑等用途。
環保部還稱,中國是當前全球最大的含氫氯氟烴(HCFCs)生產國、使用國和出口國。2010 年,中國用於受控用途的含氫氯氟烴(HCFCs) 生產共 44 萬多噸,佔全球總產量的 78.5%;國內含氫氯氟烴(HCFCs)消費近 30 萬噸,佔全球總消費量的 48.8%。
據《人民日報》報導,2015年9月16日,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30周年紀念大會上表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公約的履行,「十三五」期間,我國要實現淘汰含氫氯氟烴(HCFCs)35%的目標。
8月26日下午,國際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中國項目氣候能源環境變化的高級顧問楊富強告訴澎湃新聞,「人們發現,空調最早使用氟利昂製冷劑,對臭氧層有很大的破壞作用,因而採用了一些替代品,叫做HFC(氫氟烴類),它(HFC)不會對臭氧產生破壞。然而,人們逐漸發現HFC(氫氟烴類)是一種溫室氣體,在大氣層中和二氧化碳一樣能起到溫室氣體效果。從目前世界來講,中國和印度都是HFC(氫氟烴類)最大的生產國家。」
楊富強表示,HFC(氫氟烴類)的增長較快,估計到2050年,它增長的速度比二氧化碳和其他的溫室氣體更快,「恐怕將來會在我們的溫室氣體裡佔到15%-20%」。
此外,環保部指出,含氫氯氟烴(HCFCs)是《蒙特婁議定書》規定的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ODS)中使用數量最大的一類物質。
事實上,
和含氫氯氟烴(HCFCs)同為《蒙特婁議定書》規定的6大類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ODS)的還有,全氯氟烴、哈龍、四氯化碳、甲基氯仿、甲基溴。環保部介紹,其中前四種物質已在2010年被淘汰,其替代品的推廣和市場化也得以實現。最新研究表明,南極臭氧層首次出現修復跡象,這也讓人們看到了禁止使用含氯氟烴產品的成果。據《科技日報》消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研究發現,
南極臭氧層首次出現修復跡象。研究表明,臭氧層的修復與空氣中氯氣的持續下降有很大的關係。氯主要來自氯氟烴,乾洗過程、舊冰箱、髮膠等氣溶膠都會釋放這種化合物。《科技日報》報導稱,1987年,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籤署了《蒙特婁議定書》,禁止使用含氯氟烴產品以修復臭氧空洞。「這一研究結果證明了人們近30年的努力沒有白費。」研究團隊負責人、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家蘇珊•所羅門說。
上述研究還發現, 20世紀50年代,臭氧空洞被首次發現。從2000年臭氧耗損達到巔峰至今,去年(2015年)9月份的臭氧空洞已縮小了400萬平方公裡。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6月30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環保部表示,我國目前尚未出臺針對含氫氯氟烴(HCFCs)類物質替代品的推薦目錄,各地方在履約過程中缺乏替代品方面的相關指導意見,不利於行業替代品的選擇以及履約工作的深入開展,HCFCs替代品推薦目錄的出臺迫在眉睫。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含氫氯氟烴 替代品 推薦 目錄
相關推薦
評論(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