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5 14:48:00 作者:張玉生 來源:山東大學
關鍵詞:
[提要] 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特聘教授、山東大學巖土與結構工程研究中心李術才教授等申請的「水工隧洞突水湧泥災害源超前預報定量識別方法及災害發生機理與控制研究」項目
日前,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相關專家通信評審和會議答辯,2011年山東大學李術才、李越中、陳哲宇、王金星、閆兵等五位教授分別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立項總經費1484萬元。
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特聘教授、山東大學巖土與結構工程研究中心李術才教授等申請的「水工隧洞突水湧泥災害源超前預報定量識別方法及災害發生機理與控制研究」項目,重點研究掘進機(TBM)與鑽爆法施工隧洞中突水湧泥災害源的定量預報理論與方法,通過理論分析、數值模擬、室內與現場試驗,揭示典型不良地質的地球物理響應特徵,提出突水災害治理的有效方法,形成大型水工隧洞不良地質超前預報定量識別和災害治理的有效理論與方法。研究成果對隧洞突水湧泥等地質災害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山東大學生命學院李越中教授等申請的「粘細菌細胞群體行為對海洋生境適應的進化基因組分析」項目,以具有簡單和複雜兩種生活模式的海洋耐鹽粘細菌Myxococcus fulvus HW-1為材料,分析差異基因功能,分析明顯橫向轉移基因簇的功能,以期認識粘細菌細胞群體行為對環境適應的基因組進化規律和分子機制。研究結果不但對粘細菌的細胞群體行為特性和生態適應,以及原核生物的進化作出深入的解釋,並且為利用簡單細胞行為開展粘細菌的遺傳操作和發酵培養操作提供指導,推動粘細菌的研究和利用。
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山東大學醫學院陳哲宇教授等申請的「BDNF調節記憶形成和消退的神經環路機制研究」項目,結合動物行為學、分子細胞生物學、轉基因小鼠等研究手段深入認識BDNF的分泌與合成調節CTA記憶形成和消退的神經環路機制,以及BDNF影響突觸結構可塑性的分子細胞學機制及其對學習記憶的調控。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能使我們進一步了解BDNF參與學習記憶的神經環路機制,並為將來以BDNF通路為目標的記憶幹預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山東大學生命學院王金星教授等申請的「對蝦抗病毒相關基因的功能與抗病毒機理分析」項目,計劃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擬在模式識別、感染信號調節、信號轉導途徑及調控機理、效應分子等不同水平上鑑定對蝦的抗病毒相關功能基因,分析它們在病毒感染條件下的表達模式;利用RNA沉默和基因過表達等技術,深入研究這些基因在對蝦體內的抗病毒功能;進一步研究免疫相關信號途徑對抗病毒基因的調控,闡明這些基因在對蝦抗病毒免疫防禦中的作用及調控機制。該項研究可以為對蝦病毒病的防治提供理論基礎,篩選可用於基因工程藥物開發的靶標基因,為抗病毒對蝦品系的選育提供新的選擇標記。
教育部特聘教授、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閆兵教授等申請的「典型納米材料的生物毒性效應及調控研究」項目,提出「在形狀相同的條件下,納米材料的不同表面化學性質是產生生物活性的主要原因」這一科學問題,擬通過建立包括計算機引導設計、組合化學陣列合成和全面生物毒性分析等新技術的系統研究平臺,應用多樣化表面化學來調控納米材料生物活性。項目將構建典型的納米組合化學陣列,並將其用於研究納米材料構效關係、闡釋納米材料的生物毒性機理、建立毒性計算預測模型,發展出一套系統評價納米材料生物毒性效應及毒性調控的方法,為預測和降低納米材料的生物毒性提供指導。項目已具備良好的前期基礎,有關基礎研究近年已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ano Letter和JACS等雜誌上,引起國內外同行重視。
重點項目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系列中的一個重要類型,支持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技術人員針對已有較好基礎研究的研究方向或學科生長點開展深入、系統的創新性研究,促進學科發展,推動若干重要領域或科學前沿取得突破。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於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複製、編輯或發布使用於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伺服器或文檔中作鏡像複製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