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們只需要了解一下曆法的相關歷史知識,就可以得到完美的答案。因為涉及到傳統的曆法知識較多,如果有疑問,可以留言討論。如果只想看結果,那就直接跳過中間內容,看最後結論即可。
世界通行曆法公曆
我們目前日常工作、生活所用的曆法,就是公曆或陽曆,也叫公元紀年。該曆法以地球自轉一圈,為一日;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回歸年為基準,設定一年的天數。所以,我們才稱之為太陽曆,簡稱陽曆。
由於公曆屬於外來曆法,也被稱為西元紀年。因為其並非華夏民族的傳統曆法,跟華夏民族傳統的十二生肖,並沒有年與年之間十分精確地對應關係。但是,如果修改一下開始時間的話,倒是可以精確對應上,後面揭曉原因。
華夏傳統曆法農曆
華夏民族自創的傳統曆法就是農曆,也稱陰曆。
農曆同樣以地球自轉一周為一日,但月份按照月亮繞地球公轉周期來確定,相比公曆的月份更有意義。初一是朔日,月亮看起來最小;而十五或者十六是望日,月亮最大最圓。所以,農曆也被稱為月亮歷、陰曆。
農曆一年其實也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來校正,只是因為月亮歷的限制,以農曆十二個月湊一年,誤差較大,所以每隔數年,農曆都需要增加一個月的時間,來補齊丟失的天數,同一年也就會出現兩個六月、十月之類的。而公曆本就是太陽曆,只需要在固定年份,在2月份增加一日即可。
農曆一年也是按照地球繞日的回歸年計算,實際上是一種陰陽曆。
那一年的時間怎麼定?
華夏先民非常聰明,他們定曆法,最初是以冬至來區分一年。他們將日影最長的一日定為冬至日(通過連續不斷的觀測,找到日影最長的一天,雖然算出來的時候,可能冬至日已過),通過計算兩個冬至日之間的天數,也就確定了地球回歸年的周期。
隨著觀測和實踐數據的不斷積累和深入,他們逐漸總結計算出了太陽年的時長。隨後,冬至日,立春日、春分日等二十四節氣,也逐漸可以被比較精確地推算出來。二十四節氣就是純粹的太陽曆,只是僅有24個日期節點,可以指導農耕,不能單獨計時。
根據最新曆法規定,有了農曆就可以確定生肖了
了解了公曆、農曆的區別,那我們是不是可以比較輕鬆的確定我們是什麼生肖了?是的!
如果用公曆年來確定,誤差會非常大,比如現在是公元2019年1月,但整個元月份還都是農曆狗年,這個月出生的嬰兒生肖屬狗,並不屬豬。但通過一定的算法,可以轉換,我們後面講。
那用農曆呢?要分兩種情況,傳統曆法和國家最新出臺的曆法規定。
按照2017年,國家最新出臺的曆法規定,農曆大年初一,就是生肖變更的時間節點,所以,農曆年一整年中都是一個生肖。
但是,按照傳統曆法,這麼計算是有誤差的。想要按照傳統曆法,精確的確定自己的屬相是什麼,那就還需要了解一下華夏民族的另外一種傳統曆法。
幹支紀年法
大家都知道自己的生辰是可以用「生辰八字」來表示的,這個「八字」其實就來自華夏民族的另外一種傳統曆法,幹支紀年法,也被稱為幹支歷。
我們前面說過農曆是陰陽曆,而幹支歷和二十四節氣一樣,是純粹的太陽曆,幹支歷和二十四節氣之間,有非常嚴格的對應關係。但是,它跟公曆也並不完全對應,原因我們後面說。
幹支紀年法就是用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相互組合,來確定年、月、日和時,其中每一項均用天幹加上地支的兩個字來表示,加起來正好是八個字。
如果要確定生肖,我們只需要關注八字中的幹支年即可。
我們列一下天幹、地支和生肖的對應關係。
十天幹呢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就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生肖就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一目了然,地支和生肖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知道了這些,精確確定生肖的方法,也就出來了,只需要看幹支紀年中的地支是什麼就可以了。
幹支年,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六十一甲子」,組合方式是甲子、乙丑,一直到癸酉年,然後是甲戌年、乙亥年……六十年後,又是甲子年。所以,找一本舊版的紙質萬年曆(新版的可能已經丟失傳統了),然後找到自己生日的那天,看幹支年是什麼就可以了。
如果是甲子年,子鼠,就屬鼠。今年是戊戌年,戌狗,即狗年。而下一年將會是己亥年,亥豬,即豬年。
之所以說春節前後的人,按農曆確定傳統生肖不準確,是因為傳統幹支歷的首日並不是農曆的大年初一。所以,幹支年跟農曆年之間還是有差別的。當然,幹支年的開始也不是公曆的元旦,雖然兩者都是太陽曆。但是,用公曆可以大概確定傳統幹支歷中自己的生肖。
傳統幹支歷的新一年以二十四節氣的立春開始
前面我們說過了,國家2017年,最新頒布的幹支歷和生肖紀年,新年第一天,強行和農曆的正月初一對齊。按照國家的新規定,農曆新年就是生肖變更的時間節點。但是,這完全改變了幹支歷的傳統紀年方式,將幹支歷非常生硬的從純粹的太陽曆,變成了類似農曆的陰陽曆,卻又不能表示天文運行周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修改曆法。我們也沒辦法拿現在的新版萬年曆,去查詢確定傳統史書上的某一天了。
幹支年從此再也無法比較準確的表示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回歸年了,也就是說中國丟掉了自己的先人發明創造的純粹的太陽曆,這可是可以和西方公元紀年對壘的中華文化遺產精粹。現在只剩下了一個徒有其表的外殼,中華大地再無自己原創的、可實際使用的純粹太陽曆。
傳統的幹支歷,是以立春為一年的第一天,所以,幹支歷跟二十四節氣是有比較嚴格的對應關係的。到了立春日,幹支歷就會變更紀年,進入新的一年。因為立春日是嚴格跟隨公轉周期變化的,所以,一個傳統幹支年,必然是一個完整的太陽年。當然,新出臺的曆法規定再無此對應關係。
了解了這些,確定傳統屬相最精確的方法,其實是以立春節氣來區分。一年的立春之前,必然是上一個生肖,立春當天,變為下一個屬相。
立春是太陽年,通常在2月4日前後,所以,用公曆的立春日來記生肖變更日期相比用農曆春節要更準確。而農曆春節也基本上在立春前後,所以,用春節來算生肖,通常情況下誤差不大。但是,如果用公曆元旦來算,就會相差一個月多幾天了。
正式揭曉答案
了解了公曆、農曆、幹支歷,及二十四節氣,其實完全可以自己推斷出來了。
按照國家規定的新曆法,2019年的農曆春節是公元2019年2月5日,所以,在當天幹支紀年會從戊戌年變為己亥年,春節當天零時以後出生的寶寶,就是豬寶寶了,而在此前出生的,還是狗寶寶。
而按照傳統曆法,今年的立春日是2月4日,也就是除夕的當天,所以,除夕日,傳統幹支紀年,已經從戊戌年變為了己亥年,除夕當天出生的寶寶已經是豬寶寶了。
所以,公元2019年1月出生的寶寶,還都是狗寶寶。
2019年立春和春節相差了一日,在某些年份,可能會相差數天,甚至十幾天。而傳統的生辰八字,及其計算方法,是根據太陽曆進行的。今天的生辰八字,卻是按照農曆的陰陽曆得來的。其差別顯而易見了,跟曆法相關的一些傳統文化也將會發生變化,這玩笑開大了。如果遇到那些拿著跟春節看齊的新幹支歷,給你出八字,跟你云云雲、曰曰曰的,就要多留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