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從施一公,27歲獲「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由教科文組織和歐萊雅集團共同授予,以資助女博士或女博士後在生命科學領域所做的研究——記者注),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最近火了。她致力於解鎖基因表達的秘密,鑽研RNA剪接機器——剪接體這一「結構生物學皇冠上的明珠」,研究成果數次登上世界頂級期刊,為遺傳紊亂和癌症等疾病研究作出原創性貢獻。
取得這些成果,她只用了5年。白蕊不認為自己是天才,她的科研之路並不平坦,能夠摘得生物學研究上的明珠,源於她對夢想的熱愛與執著。
2014年7月的一天下午,武漢大學本科生白蕊得知沒能通過清華大學暑期夏令營的研究生選拔。沒人想到,這個大三的小姑娘衝進時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的辦公室,自薦申請在施一公實驗室完成本科畢業設計。回想這段經歷,白蕊至今被當時自己的「勇猛」嚇了一跳:「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但當時施院長沒有同意。」
白蕊不肯放棄,繼續給施一公發郵件,「施老師回覆說看推免的情況再定」。白蕊埋頭學習,以武大生物學基地班專業排名第一的成績拿下推免名額,以優良的表現通過清華大學直博生面試。她接著又給施一公發郵件。「發到第三封,施老師回覆說,來實驗室做實驗吧。」白蕊拜師成功。
為什麼非得「死皮賴臉」去施一公實驗室?白蕊說,「施老師的格局非常大,他說,我們要做世界級難題,否則中國在基礎研究領域的話語權會越來越少,清華的學生都不做,那誰來做?」
很快,白蕊在師姐萬蕊雪的帶領下觸摸到「世界級難題」——剪接體的三維結構與RNA剪接的分子機理。
要揭示人類生老病死的規律和本質,得弄清楚基因的前世今生,而基因的旅程很神秘。人類兩萬多個基因經過一系列複雜過程,會打造出20萬餘種蛋白質,組成細胞和組織,執行生命活動。但令人疑惑的是,這一系列複雜的過程究竟遵從什麼規則?兩萬多個不同的基因片段如何被取捨和重新拼接,從而打造出20萬餘種蛋白質?白蕊研究的正是關於「取與舍」的規則。
白蕊說,在諸如人類的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過程中,需要一個重要環節把「無效」的遺傳信息去除,這個環節叫RNA剪接,過程的執行者是剪接體。如果剪接體沒「取捨」對,就可能造成各類疾病。研究表明,35%的人類遺傳紊亂和多種癌症均與RNA剪接的異常和突變有直接關係。
白蕊吃飯、走路、睡覺都在思考課題,每天在實驗室工作20個小時,還要準備學期考試。正式進入實驗室半年後,她和萬蕊雪一起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重要成果,這項研究對於剪接體的組裝與激活十分關鍵。她又與團隊成員接連發表了數篇重要成果。
因為極度熱愛科研,她「願意吃別人吃不了的苦」。「施老師說我很執拗。」白蕊覺得這個評價很準確。她曾一度「很崩潰」,憑著這份「拗」勁兒,憑著「當九十九條道路都走不通時,你還在堅持」,白蕊完成了目前世界上最複雜、最大也最難捕捉的剪接體狀態——預催化剪接體前體的捕捉和分析工作。
「我們是世界上第一個捕捉和解析預催化剪接體前體的實驗室,當時審稿人評價說,這是最重要的剪接體結構之一。」白蕊說。
在解決世界級難題的同時,白蕊用4年完成了碩博連讀。2019年博士畢業後,她前往施一公任校長的西湖大學開展博士後工作。對於如何才能更具有科學家的「氣魄」和「眼界」,白蕊覺得自己「還需要修煉好久」。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