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燈塔計劃#「掉眼淚時,用笑掩過,怕人看破,顧慮好多,我不唱聲嘶力竭的情歌,不表示沒有心碎的時刻,表面鎮定並不是保護色,活像個孤獨患者,外向的孤獨患者,需要認可。」這首由小寒填詞,方大同譜曲,陳奕迅演唱的《孤獨患者》,將孤獨成疾、無人理解的悲寂詮釋得太過到位。
孤獨久了會成病,由萬茜、周一圍、王自健、金士傑等主演的燒腦懸疑喜劇電影《你好瘋子》將一個孤獨患者安希(萬茜飾)的心理展現得淋漓盡致。「要一個正常人證明自己正常,這件事情本身就不正常。」來自社會不同階層、不同性格、素不相識的7個人,因發生意外昏迷,醒來時莫名其妙地共處一個神秘的看似監牢的精神病康復中心。
影片之所以燒腦、懸疑,因為你在觀看的整個過程,你根本猜不到下一個故事情節是什麼,猜不到結局是什麼,7個人從與精神病院方的奮力反抗、極力證明到服從妥協,讓你一次一次地懷疑自己的判斷,懷疑自己的猜測,誰是精神病,7個人,6個人,還是其中的某一個人,還是都不是?梧桐在觀影中就經歷了這樣的心理過程,甚至看到結局了,依然沒有看明白。
我在全網搜索查看了很多關於這部電影的深度解析,有的從精神層面很專業的講解,有的對故事情節細緻描述,但都沒有解開我心中的疑惑。在看完解析,看完第二遍的時候,似乎才看懂了這部電影。之所以說似乎看懂,因為電影的結局是開放性的,每個觀眾得到的感悟可能不一樣,也希望可以與影迷們一起探討。梧桐覺得,這是一部講述孤獨患者安希內心世界從迷茫鬥爭到和解,最後走出心理迷障的故事。
創作《以夢為馬》《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著名詩人海子也是一名孤獨患者。「在春天,野蠻而復仇的海子/就剩這一個,最後一個/這是黑夜的兒子,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大風從東吹到西,從北刮到南,無視黑夜和黎明/你所說的曙光究竟是什麼意思……」海子孤獨沉溺於自己詩歌中,最終選擇了臥軌自殺。影片中的安希是一個喜歡畫畫的文藝女青年,沒有父親、師長、戀人、閨蜜、朋友,所有的期盼都畫在了畫中,蕭老師、韓醫生、李正、莉莉、馬睿、楊師傅等6個人,都是安希畫中的人物、心中的念想,他們就是安希,安希就是他們,影片中稱之為附屬人格。該片之所以懸疑,是因為導演其實從始至終都有暗示,就像密室逃脫,都有線索,但你卻在觀影中全然忽略。影片剛開始,7人被關在神秘的精神病院,大家在尋找逃離線索的時候,蕭老師在一個屋子裡拿起一幅畫,後又放下了,影片中間又有多次出現畫板的場景,影片結局也是安希在畫畫。孤獨的詩人將心事藏在詩中,以詩揚情,孤獨的音樂家將心事藏在歌聲裡,以歌抒情,孤獨的畫家將心事畫在畫中,以畫畫心。
孤獨會成病,放下手機,敞開心扉,走出家門,擁抱朋友,感受美好,熱愛生活,願所有朋友都不要成為資深的孤獨患者自我拉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