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對新冠疫情的調查研究不斷深入,多個國家的疫情發展時間線被改寫,出現疑似「零號病人」或疫情本地傳播的時間點被大幅前推。法國醫院對先前樣本的重新檢測顯示,有去年12月底的病例樣本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7日又有消息說法國最早出現新冠疑似病例的時間可能追溯到去年11月16日。美國、英國等國也有跡象顯示新冠病毒在當地傳播時間比以前認為的更早。
位於法國大東部大區科爾馬市的阿爾貝·施魏策爾醫院7日發表公報說,該醫院醫學影像部門主任米歇爾·施米特醫生對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期間該院完成的2456張胸部影像進行了複查。他初步篩選出「符合」或「具有典型」新冠肺炎症狀的底片,再請另外兩位資深放射科醫生進行第二次和第三次覆核。結果顯示,在該院患者中,最早的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可追溯到去年11月16日。
另一項研究的證據更加確鑿。法國巴黎公立醫院集團下屬兩家醫院的重症監護部門負責人伊夫·科昂3日對法國媒體說,他所在的兩家醫院位於巴黎附近的塞納-聖但尼省,近期對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期間從24名肺炎患者身上採集的樣本重新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一名去年12月27日入院、現已痊癒的男子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他患病前一段時間內沒有任何旅遊外出活動。研究人員已經在《國際抗微生物製劑雜誌》上在線發表了相關論文。
這些發現可能將法國及歐洲出現首例新冠病例的時間點大幅前推。此前法國政府宣布首次確診新冠病例時間為1月24日,當時也是歐洲首次報告新冠確診病例。
美國疫情發展的關鍵節點也被改寫。美國官方數據曾顯示,美國1月20日確診首例新冠病例,2月29日報告首例新冠死亡病例。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縣政府公共衛生部門4月21日公布的檢測報告顯示,早在2月6日當地就有人死於新冠肺炎,當時這名死者被誤認為死於流感。
聖克拉拉縣行政長官傑弗裡·史密斯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新確認的最早新冠死亡病例表明,新冠病毒早在今年1月甚至更早就已開始在加州傳播。南加州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尼拉傑·蘇德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也表示,一旦開始有死亡病例,就表明新冠患者在總人口中已有相當高比例,並且病毒在社區已存在較長時間。
美國公共衛生專家認為,新冠病毒可能今年頭兩個月已在美國悄然傳播,但當時檢測量很少,接受檢測的條件嚴苛,使得許多疑似患者根本沒條件確診,上述因素也可能導致美國的「零號病人」像前述首例死亡病例一樣「未被及時發現」。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日前發表在《感染、遺傳與進化》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說,基因分析顯示新冠病毒可能去年年底已在全球廣泛傳播。該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超過7500個病毒基因組數據,認為這些新冠病毒的同一祖先來自2019年年底,這可能是新冠病毒從自然界跳躍到人類宿主的時間。
英國《每日電訊報》3月25日一篇報導說,名為達倫·布蘭德的英國人被懷疑是英國的「零號病人」。1月15日至19日期間,他曾前往奧地利伊施格爾滑雪,回國後出現感染新冠病毒典型症狀,與他一起前往伊施格爾的兩名丹麥朋友和一名美國朋友也出現了類似症狀,後來他居住在英國梅爾斯菲爾德的妻子、孩子以及當地很多人也相繼出現症狀。此前英國官方首次報告新冠確診病例是在1月31日。(據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
連結
澳媒:政府懷疑美使館散布「實驗室病毒」謠言
據新華社電 澳大利亞媒體7日披露,澳政府和情報界懷疑,美國駐澳大使館蓄意向澳媒洩露一份所謂「政府材料」,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實驗室相聯繫。這一做法引發澳前官員有關美「幹涉內政」的指責,認為這將打擊美國國際信譽。
澳《雪梨先驅晨報》和《時代報》報導,澳政府和情報界日益懷疑,上述「實驗室病毒」謠言系美駐澳使館向媒體散布,並無根據。所謂「政府材料」沒有任何情報依據。
澳情報界目前共識是,沒有任何可信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能來自武漢實驗室。
澳前外交部長鮑勃·卡爾認為,美方頗有輿論操作「套路」:由美國駐澳使館向當地媒體「投餵」經過配製的「猛料」,炒作針對中國的不實指責;再「出口轉內銷」,由美國福克斯新聞頻道引用澳媒報導,美政府高官藉機渲染「大量證據」。
卡爾提醒,人們不該忘記美國曾在伊拉克戰爭前用所謂情報指認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駐澳使館6日拒絕置評有關洩露所謂「政府材料」的報導。
英衛生大臣: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人為製造
新華社倫敦5月7日電(記者 梁希之)英國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6日表示,尚未發現任何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是人為製造的。
漢考克當天在參加英國天空電視臺的新冠病毒問答節目時,現場有觀眾問,一個有研究病毒實驗室的城市(武漢)成為新冠疫情暴發中心是不是「巧合」,他回答說:「我們調查了(這個問題),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個病毒是人為製造的。」
過去一段時間,美國總統川普數次談及「病毒人造論」。在被問及他對這種觀點的看法時,漢考克說:「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病毒與實驗室)有聯繫的證據。」
來源:北京日報
流程編輯: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