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放大器:傳感器應用的理想電路

2021-01-08 電子產品世界

  許多工業和醫療應用在存在大共模電壓和DC電位的情況下,都使用儀表放大器(INA)來調理小信號。三運算放大器(三運放)INA架構可執行該功能,其中輸入級提供高輸入阻抗,輸出級過濾共模電壓並提供差分電壓。高阻抗與高共模抑制比的結合是流量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稱重裝置、心電圖(ECG)和血糖儀等眾多傳感器和生物計量應用的關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296398.htm

  本文介紹了三運放INA的基礎操作,分析了零漂移放大器的優點、RFI輸入濾波器、監測傳感器健康和可編程增益放大器,並列舉了傳感器健康監測器和有源屏蔽驅動(active shield guard drive)電路的應用範例。

  三運放INA基礎操作

  INA本身的性質使其適用於調理小信號。其高阻抗與高共模抑制比的結合非常適合傳感器應用。通過使用輸入級的同相輸入可實現高輸入阻抗,無需靠任何反饋技巧(見圖1)。三運放電路可消除共模電壓,並以非常小的誤差放大傳感器信號,但必須考慮輸入共模電壓(VCM)和差分電壓(VD),以免使INA的輸入級達到飽和。

  飽和的輸入級可能看似對處理電路是正常的,但實際上卻具有災難性後果。通過使用具有軌到軌輸入和輸出(RRIO)配置的放大器來提供最大設計餘量,有助於避免出現輸入級飽和。以下討論介紹了三運放INA的基本操作,並舉例說明了放大器如何處理共模和差分信號。

  圖1是三運放INA的框圖。按照設計,輸入被分為共模電壓VCM和差分電壓VD。其中,VCM定義為兩個輸入的共用電壓,是INA+與INA-之和的平均值,VD定義為INA+與INA-的淨差(見式1)。

  

 

  圖1. 三運放INA及其電壓節點

  式2給出了由於施加共模電壓和差分電壓而在INA輸入引腳上產生的節點電壓(INA+、INA-)。

  

 

  在非飽和模式下,A1和A2的運放在增益設置電阻RG上施加差分電壓,產生電流ID:

  

 

  因此A1和A2的輸出電壓為:

  

 

  將式3代入式4可得:

  

 

  式5僅顯示被增益G1放大的差分分量VD/2,共模電壓VCM經過具有單位增益的輸入級,並在隨後被放大器A3的共模抑制抵消。此動作有助於INA將共模信號從所需的差分信號上消除,從而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來自各種傳感器的差分信號常常被放大100 - 1000倍,以獲得測量所需的靈敏度。例子包括精密稱重裝置、醫療儀器、惠斯通(Wheatstone)電橋和熱電堆傳感器等等。

  零漂移放大器的優點

  無論採用什麼工藝技術和架構,所有放大器的輸入失調電壓都會隨溫度和時間而變化。製造商會提供關於輸入失調電壓隨溫度變化的技術規範(以每攝氏度伏特數表示)。傳統放大器的該規範是每攝氏度幾微伏至幾十微伏。該失調漂移在高精密應用中可能會出問題,且無法在初始製造期間校準。除了隨溫度變化的漂移,放大器的輸入失調電壓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漂移,並造成很大的產品壽命誤差。由於顯而易見的原因,產品數據表不包括關於該漂移的技術規範。

  通過連續自我校正失調電壓,使漂移隨溫度和時間的變化降到最小程度,是零漂移放大器的固有特性。有些零漂移放大器對失調電壓的校正頻率高達每秒10,000次。輸入失調電壓(VOS)是一個關鍵參數,且在使用INA來測量傳感器信號時還會引起DC誤差。零漂移放大器(如ISL2853x和ISL2863x)能夠提供5nV/C的極低失調漂移。

  零漂移放大器還可消除1/f噪聲,或閃爍噪聲(見圖2)。1/f噪聲是由傳導通路中的不規則性所引起的低頻現象和電晶體內的電流而產生的噪聲。這使零漂移放大器成為用於接近DC的低頻輸入信號(如來自應變儀、壓力傳感器和熱電偶的輸出)的理想選擇。考慮到零漂移放大器的採樣和保持功能將其轉變為一個採樣數據系統,使其容易產生由於減法誤差而引起的混疊和摺疊效應,這會造成寬頻分量摺疊進入基帶。但在低頻條件下,噪聲變化緩慢,所以減去兩個連續的噪聲樣本可實現真正的噪聲消除。

  

 

  圖2. 半導體中的噪聲密度:從1/f噪聲到白噪聲

  RFI輸入濾波器的重要性

  無線收發器在可攜式應用中的使用增多,已導致電子電路在高頻無線電發射器(如藍牙)附近工作的能力受到更大關注。這就需要進行RF抑制來確保傳感器的工作不受幹擾。在對電磁幹擾(EMI)敏感的應用中,高頻RF信號可能在精密放大器的輸出端表現為已整流的DC失調。因為精密前端的增益可能達到100或更大,所以一定不能放大在放大器輸入端可能存在的任何傳導的或輻射的噪聲。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簡單方法是如圖3所示,在INA的輸入端設置RFI濾波器。

  

 

  圖3. 帶RFI輸入濾波器的INA的輸入級

  傳感器健康的監測

  能夠監測傳感器隨時間推移而產生的任何變化,有助於提高測量系統的穩健性和準確度。在傳感器上直接進行測量很有可能影響讀數。有一種解決辦法是將INA的輸入放大器用作高阻抗緩衝器。ISL2853x和ISL2863x儀表放大器允許用戶僅為這一目的而操作輸入放大器的輸出。VA+以差分放大器的非反相輸入為參照,而VA-以反相輸入為參照。這些具有緩衝的引腳可用於測量輸入共模電壓,以便提供傳感器反饋信息和健康監測。通過在VA+和 VA-上連接兩個電阻,可在兩個電阻的中點提取具有緩衝的輸入共模電壓(見圖 4)。此電壓可發送至模/數轉換器(ADC),用於傳感器監測或反饋控制,從而不斷提高傳感器的精度和準確度。

  

 

  圖4. VA+ 和 VA- 引腳可以對接輸入增益級的輸出

  可編程增益放大器的優點

  廣泛被接受的一點是,不能使用分立元件來構建精密差分放大器,並獲得良好的CMR性能或增益準確度。這是由於用於將運算放大器配置為差分放大器的四個外部電阻的匹配所致。分析表明,電阻公差會造成CMR範圍上限高達運算放大器的極限,下限低至-24.17Db2。

  集成式解決方案可改善片上電阻匹配,但當用於設置放大器的增益時,仍然存在與外部電阻的絕對匹配問題。片上精密電阻阻值與外部電阻阻值之間的偏差,可能達到20%甚至30%。另一個誤差來源是內部和外部電阻之間的熱性能差異。內部和外部電阻可能具有相反的溫度係數。

  可編程增益放大器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是使所有電阻均為內部電阻。此類放大器的增益誤差(見式6)可能小於1%,並在溫度變化條件下具有±0.05%典型值和±0.4%最大值(增益可達500)的調整能力。

  

 

  Intersil的ISL2853x和ISL2863x系列可編程INA(PGIA)提供單端(ISL2853x)和差分(ISL2863x)輸出,並具有三個不同的增益集。每個增益集有九個不同的增益設置,如表1所示。如每列的底部所示,這些增益集適用於特定應用。

  

 

  傳感器健康監測器和有源屏蔽驅動應用範例

  傳感器健康監測器

  橋式傳感器使用四個匹配的電阻性元件來構建平衡的差分電路。電橋可以是分立電阻和電阻性傳感器的組合,用於四分之一橋、半橋和全橋應用。電橋由位於兩個支路上的低噪聲、高準確度電壓基準源驅動。另兩個支路是差分信號,其輸出電壓變化與被感測環境的變化相似。在橋式電路中,差分信號的共模電壓是電橋激發源的「中點」電位電壓。例如,在使用+5V基準源作為激發源的單電源系統中,共模電壓為+2.5V。

  傳感器健康監測的概念是跟蹤數據採集系統中的電橋阻抗。環境中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的磨損或發生故障的橋式電阻性元件會使電橋失衡,造成測量誤差。由於電橋差分輸出共模電壓是激發電壓的一半,所以可通過測量該共模電壓來監測傳感器的阻抗健康(見圖5)。通過周期性地監測電橋的共模電壓,我們能夠了解傳感器的健康狀況。

  

 

  圖5. 傳感器健康監測應用電路圖

  有源屏蔽驅動

  遠離信號調理電路的傳感器在工作時會受到嘈雜環境的影響,從而減小進入放大器的信噪比。差分信號傳輸和屏蔽電纜是用於減小靈敏信號線路噪聲的兩種技術。減小儀表放大器無法抑制的噪聲(高頻噪聲或超出供電軌的共模電壓電平)可提高測量準確度。屏蔽電纜可提供卓越的信號線路噪聲耦合抑制功能。然而,電纜阻抗失配會導致共模誤差進入放大器。驅動電纜屏蔽至低阻抗電位可減少阻抗失配。電纜屏蔽通常連接至機殼接地端,因為它是一個非常好的低阻抗點且易於操作。這種做法對雙電源應用非常有效,但對單電源放大器,這可能並不總是連接屏蔽的最佳電位電壓。

  在某些數據採集系統中,傳感器信號放大器使用雙路供電電壓(±2.5V)。將屏蔽連接至模擬接地端(0V)會將屏蔽的共模電壓恰好放置於偏置電源中點,亦即放大器CMR性能最佳的位置。隨著單路電源放大器(5V)漸漸成為傳感器放大器的更受歡迎的選擇,將屏蔽連接於0V位置的方法目前是連接於放大器的較低電源軌,這通常是CMR性能會出現下降的共模電壓。將屏蔽連接至中點供電電壓值的共模電壓會使放大器以最佳CMR性能工作。

  改善屏蔽驅動的另一個解決方案是使用ISL2853x和ISL2863x的VA+和VA-引腳,來感測共模電壓並驅動屏蔽至該電壓(見圖6)。使用VA+和VA-引腳可產生輸入共模電壓的低阻抗基準源。驅動屏蔽至輸入共模電壓,可減小電纜阻抗失配和提升單電源傳感器應用的CMR性能。對屏蔽驅動電路的進一步緩衝,可使用ISL2853x產品上的附加未使用運算放大器,從而消除對添加外部放大器的需求。

  

 

  圖6. 有源屏蔽應用電路圖

  結論

  儀表放大器是眾多傳感器應用的理想電路選擇,但是可選擇的合適放大器如同被測量的不同傳感器一樣數量龐大。市場上的最新INA已經具有許多優點。用戶也一如既往地需要在性能和價格之間進行權衡。如果應用是針對高精密INA,那麼ISL2853x 和ISL2863x就是理想的解決方案。

  這些放大器提供軌到軌輸入和輸出,以便既保證最大動態範圍又不使輸入級達到飽和。它們是提供自動失調電壓校正和降噪的零漂移放大器,具有5nV/°C的極低失調電壓漂移和低1/F噪聲(轉角頻率降至低於1Hz)。輸入端具有用於EMI敏感應用的RFI輸入濾波器,同時集成了用於前端增益級和差分第二級的精密匹配電阻,從而提供非常低的增益誤差(±0.05%)和卓越的CMR(138dB)。

  精密性能使這些放大器非常適合模擬傳感器前端、儀表和數據採集應用,如需要非常低噪聲和高動態範圍的稱重裝置、流量傳感器和分流器電流感測。

相關焦點

  • 智能化傳感器中應用儀表放大器時應注意的問題
    輸入偏置電流是儀表放大器(ia)輸入三極體所必須的電流,電路設計時必須保證偏置電流有接地的迴路,如果電路中沒有輸入偏置電流通道,傳感器的輸入將處於浮電位狀態,而浮電位值很可能超過放大器所能夠允許的共模電壓範圍(其值與放大器的供電電壓相關),使輸入放大器飽和而失去放大功能。針對實際的應用情況,輸入偏置電流迴路設置可以採用三種基本形式,分別如圖2所示。
  • 零漂移儀表放大器的傳感器電路優化方案
    雙路電源和高電壓軌還有助於減輕對模擬電路的信噪比要求。對更短模擬鏈以及單電源、低電壓、模擬電壓軌的要求迫使人們開發創新的架構來滿足這些挑戰。  因此,在系統設計之初就要作出的一個決策是模數轉換器(ADC)和傳感器之間是否直接連接。這種直接連接在某些應用場合具有很大的優勢。
  • 教您如何做零漂移儀表放大器的傳感器電路優化方案
    教您如何做零漂移儀表放大器的傳感器電路優化方案 佚名 發表於 2018-01-15 10:02:30 傳感器測量通常是將感興趣的物理現象轉換為電子電路參數,如電阻和電容
  • 儀表放大器共模範圍:鑽石圖
    當通過無源和有源器件的各種組合應用反饋時,運算放大器可配置用來執行許多不同功能,而儀表放大器只能將其輸入端之間的差分信號乘以一個固定或可編程的增益量,並抑制兩個輸入共有的任何信號(共模電壓)。儀表放大器具有兩個平衡的高阻抗輸入,以避免成為傳感器或信號源的負載。儀表放大器具有優化的低等效輸入誤差和高共模抑制比,可在有大共模電壓的情況下測量小信號。
  • 儀表放大器和運算放大器優缺點對比
    什麼是儀表放大器   這是一個特殊的差動放大器,具有超高輸入阻抗,極其良好的CMRR,低輸入偏移,低輸出阻抗,能放大那些在共模電壓下的信號。   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運算放大電路也得到廣泛的應用。儀表放大器是一種精密差分電壓放大器,它源於運算放大器,且優於運算放大器。
  • 儀表放大器的特點和電路設計原理
    一個高質量的儀表放大器典型的線性誤差為0. 01 % ,有的甚至低於0. 0001 %.低失調電壓和失調電壓漂移 儀表放大器的失調漂移也由輸入和輸出兩部分組成,輸入和輸出失調電壓典型值分別為100μV 和2 mV.
  • 儀表放大器與運算放大器的區別是什麼?
    與運算放大器一樣,其輸出阻抗很低,在低頻段通常僅有幾毫歐(mΩ)。運算放大器的閉環增益是由其反向輸入端和輸出端之間連接的外部電阻決定。與放大器不同的是,儀表放大器使用一個內部反饋電阻網絡,它與其信號輸入端隔離 。
  • 經典差動放大器應用電路詳解
    通常我們將要放大的信號作為差模信號進行輸入,而將由溫度等環境因素對電路產生的影響作為共模信號進行輸入,因此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放大差模信號,抑制共模信號。 模擬電子技術中常使用的模擬量在經過傳感器之後轉換的電信號都比較微弱,為了能更好的測量這些微弱信號,一般都會對其進行放大處理。
  • 利用自動歸零噪聲濾波器降低儀表放大器的輸出噪聲
    引言 儀表放大器通常用於在高共模電壓場合放大一個小的差分信號,有些應用要求高精度放 大器具有超低失調和漂移、低增益誤差和高共模抑制比(CMRR)。
  • 利用自動歸零噪聲濾波器降低高精度、間接電流反饋儀表放大器的...
    自動歸零放大器具有低電壓失調、漂移,提供較高的增益和共模抑制比。但這些放大器有一個缺點:在自動歸零頻率及其倍頻上存在明顯的噪聲。自動歸零頻率位於儀表放大器的有效帶寬以外。有些應用中,儀表放大器的輸出直接連接到模/數轉換器(ADC),這些噪聲會直接影響系統的性能。
  • 精密儀表放大器INA326/327及其應用
    摘要:INA326/327是TI公司生產的精密儀表放大器。它採用獨特的拓撲結構,可實現電源正負限輸入/輸出,非常適用於單電源、低功耗和精密測量的應用場合。文中介紹了INA326/327的內部結構和主要性能指標,同時給出其典型的應用電路。
  • 隔離放大器最新應用方案的介紹
    工業現場傳感器與PLC/FCS/DCS、儀器儀表之間輸入輸出的模擬信號隔離放大器(亦稱模擬量隔離變送器)屬於模擬信號調理的範疇。模擬信號隔離放大器能有效保護各級控制迴路,消除或減弱環境噪聲對測試電路的影響,抑制公共接地、變頻器、電磁閥及浪湧脈衝對設備的幹擾,同時對下級設備具有信號限壓、扼流的功能。
  • 共模抑制比和輸入阻抗高的儀表用差動放大電路及其工作原理
    本電路是儀表用差動放大器的最基本電路,具有多種特點。如可以提高輸入電阻,提高共模抑制比待。OP放大器A1,A2採用了性能相近的器件,這樣可以簡化溫度補償電路;只須改變一個電阻即可自由選定增益。本電路也可作為通用直流放大使用。
  • 幾個經典差動放大器應用電路詳解
    簡介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7031.htm  經典的四電阻差動放大器 (Differential amplifier,差分放大器) 似乎很簡單,但其在電路中的性能不佳。
  • 恆定電流驅動的電橋式傳感器驅動/放大電路工作原理分析
    本電路用數MA的恆定電流使傳感器不平衡置偏,由儀表放大器接收。傳感器採用擴散式壓力傳感器P-3000S-102G,壓力範圍為0~1KG/CM2。否則OP放大器輸出會飽和、使工作不穩定。如果用下一級儀表放大器進行調零也行。平衡輸入放大器加了濾除高頻噪聲的緩衝濾波器,時間常數根據最高響應頻率確定。
  • 採用三個放大器晶片組成的光功率自動控制電路
    該電路具有集成度高、元件少、造價適中、性能穩定的特點。並已在實際應用中取得良好效果。關鍵詞:儀表放大器電壓跟隨器功率自動控制光纖通訊INA114INA177OPA547在光纖通訊系統中,光發送電路主要由光源驅動器、光源(主要是半導體光源,包括LED、LD等)、光功率自動控制電路(APC)、檢測器、溫度自動控制(ATC)以及告警電路等部分組成。
  • 模擬工程師電路設計指導手冊:運算放大器①
    (減法器)電路⑤兩級運算放大器儀表放大器電路⑥三級運算放大器儀表放大器電路⑦積分器電路⑧微分器電路⑨電流感應跨阻放大器電路輸出擺幅可至 GND 電路的單電源低側單向電流檢測解決方案單電源、低側、單向電流檢測電路低側雙向電流檢測電路
  • 放大器電路設計中的常見問題經驗總結
    本文將討論一些最常見的應用問題,並給出實用的解決方案。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81686.htm  AC耦合時缺少DC偏置電流迴路  最常遇到的一個應用問題是在交流(AC)耦合運算放大器或儀表放大器電路中沒有提供偏置電流的直流(DC)迴路。
  • 放大器電路設計中,如何避免這些bug?
    AC耦合時缺少DC偏置電流迴路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5/379370.htm  最常遇到的一個應用問題是在交流(AC)耦合運算放大器或儀表放大器電路中沒有提供偏置電流的直流(DC)迴路。
  • 基於一種可以測量光線強度的傳感器電路設計
    本設計思路將描述一種簡單的低成本電路,可以根據環境光的強度按一定比例提供電壓。 所用傳感器是一款光敏電阻(LDR)——由RadioShack提供的276-1657型光敏電阻——其電阻隨環境光強度而變化,如圖1所示。其電阻值可從黑暗環境中的數百萬Ω降低至亮光環境中的幾百Ω。該傳感器可以檢測到光線水平的大小波動,能區分一個或兩個燈泡的亮度、直射陽光、全黑或者中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