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鈦PC005 Active 512GB M.2 SSD評測:快閃記憶體市場的生力軍

2020-11-23 超能網

目前存儲行業NAND快閃記憶體屆的巨頭是三星、SK海力士、威騰電子、鎧俠、Intel、美光這幾個大廠,他們不光在賣快閃記憶體,而且還自己的SSD品牌,市場知名度與銷量也很高。

長江存儲作為新入局的NAND快閃記憶體的廠家,他們起步其實有點晚,成立於2016年,但進步還是相當迅速的,2017年10月就成功設計生產了國內首款3D NAND快閃記憶體,當然那時還是32層堆疊的,2018年研發出了64層堆疊的Xtacking架構產品,並在2019年量產,可給各種需要快閃記憶體的設備供貨,今年早些時間他們宣布已經能達到業界最先進的128層堆疊。

8月底,長江存儲存儲正式推出了自有的SSD品牌致鈦,這意味著對於消費者而言,長江存儲將從幕後走向臺前。官方解釋稱,致是格物「致」知,是精誠所「致」,更是寧靜「致」遠。鈦,指的是Titanium,原子序數22,這是一種稀有金屬,重量輕,強度高,寓意是定義快閃記憶體科技新「鈦」度。

致鈦首批推向市場的SSD有兩款,分別是採用NVMe標準的PC005 Active與採用SATA 6Gbps的SC001 Active,前者只有M.2 2280一種規格,後者有2.5英寸盤與M.2 2280兩種規格,本篇是PC005 Active的評測,而SC001 Active請看另一文章。

致鈦PC005 Acitve的採用白色的包裝盒,上面有SSD的照片並印電路圖襯底,有右上角則有長江存儲Xtacking架構3D NAND的商標,產品的型號印在左下角,很清晰寫著這是款NVMe M.2的SSD,最大讀取速度能到3500MB/s。

包裝盒的背面就變成黑底白字,上面寫有部分產品信息,包括採用M.2 NVMe接口,質保期是5年,以及官方的技術支持電話等等。此外長江存儲Xtacking 3D NAND的三大核心優勢也印在這裡,Xtacking的創新架構能使3D NAND擁有更快的I/O傳輸速度,更高的存儲密度以及模組化的工藝可提升研發效率並縮短生產周期。

大家可能從正面反面都沒有看到這個SSD的容量,其實它貼在側面的封條位置,這點與其他市售的SSD有點不一樣,致鈦PC005 Acitve有256GB、512GB、1TB三個容量,我們手頭上這個是512GB的,各個容量的連續讀取速度都能到3500MB/s,具體性能表現請看下表:

拆開外包裝後,能看到致鈦PC005 Acitve SSD被很好的保護在一個透明的塑料盒裡面,還附送一本快速入門安裝手冊,教那些不太懂的小白如何安裝M.2 SSD。

致鈦PC005 Acitve SSD採用M.2 2280規格,所謂的M.2 2280就是長80mm寬22mm的意思,也是目前最為流行的M.2 SSD規範,小巧的尺寸使其廣泛用於筆記本電腦、臺式機與工作站,這款SSD走的是PCI-E 3.0 x4通道,支持NVMe 1.3規範,致鈦PC005 Acitve系列全部採用單面設計,主控、緩存、快閃記憶體與其他電器元件都在PCB的正面,背面啥都沒有只能看到PCB的走線。

只有一個缺口的M.2 Socket 3接口,基本上看到這個接口就說明這個SSD用的是PCI-E x4通道,至於是Gen幾的就要看廠商說明了,安裝方式其實就直接插到主板上的M.2口然後擰好螺絲就行了,因為主板上全部都是M.2 Socket 3接口,而且在物理上是完全兼容M.2 Socket 2的,如果主板的M.2口已經用完了的話,可以考慮使用PCI-E to M.2的轉接卡插到PCI-E插槽上。

PCB背面是真的啥都沒有,單面的設計除了能讓SSD變得更薄之外也有利於散熱片的安裝,畢竟目前大多數主板的M.2散熱片都是單面的,大多數第三方散熱片也只做了單面,背面的快閃記憶體大多數情況下都無法照顧到。

撕下貼紙後就能看到SSD是由一顆主控、一顆緩存與兩顆快閃記憶體組成

快閃記憶體當然是長江存儲自家的Xtacking架構3D NAND,是第一代的Xtacking,也是長江存儲的第二代3D快閃記憶體,產品型號X1-9050,它是TLC快閃記憶體,Die Size 256GB,存儲密度在64層堆疊的產品中是業界最高的,PC005 Acitve 512GB上用了兩顆256GB的組成512GB總容量。該快閃記憶體使用ONFI 4.0接口,總線寬度x8,最高I/O速度能到800MT/s,適用於企業級SSD、消費級SSD與嵌入式產品。

主控是慧榮SM2262EN,這是一個8通道NAND控制器,每通道支持4CE,可支持ONFI 4.0/3.0和Toggle DDR 3.0/2.0的快閃記憶體,最高每通道800MT/s,主控支持NANDXtend ECC技術,支持2KB編碼字LDPC糾錯技術,提升對3D NAND的耐用性和數據穩定性,支持端到端資料路徑保護,支持即時AEC全盤數據加密等技術。

緩存型號是NT5AD256M16D4-HR,是DDR4,單顆容量4Gb,也就是512MB,後綴是HR代表它的速度是2666Mbps的

Xtacking的三大核心優勢

Xtacking的3D NAND堆棧結構,相比傳統快閃記憶體它至少具備三大優勢:

首先是極高的I/O速度,之前長江存儲的官方新聞就提到了Xtacking堆棧的I/O速度堪比DDR4內存,具體來說就是Xtacking的I/O速度可達3Gbps,這個性能確實能達到DDR4內存的水平,而目前的Toggle/ONFI接口快閃記憶體I/O接口速度普遍在1Gbps左右,不超過1.4Gbps,當然這只是Xtacking堆棧可以做到3Gbps的接口速度,但是實際使用多高頻率的速度要看市場需求及客戶要求。

其次,Xtacking架構可以在一片晶圓上獨立加工負責數據I/O及記憶單元操作的外圍電路,而存儲單元則在另一片晶圓上被獨立加工,也就是說長江存儲打算在用不同的工藝在兩塊晶圓上生產NAND的陣列電路與NAND的邏輯電路,這樣的加工方式有利於選擇合適的先進邏輯工藝,以讓NAND獲取更高的I/O接口速度及更多的操作功能。當兩片晶圓各自完工後,創新的Xtacking技術只需一個處理步驟就可通過數百萬根金屬VIA(Vertical Interconnect Accesses,垂直互聯通道)將二者鍵合接通電路,而且只增加了有限的成本。

在傳統3D NAND中,外圍電路會佔據晶片面積的20~30%,這樣降低了晶片的存儲密度,堆疊層數的增加。到128層或者更高時,外圍電路可能會佔到晶片整體面積的50%以上,長江存儲的Xtacking技術將外圍電路和存儲單元安置在不同的晶圓不同的層上,從而實現比傳統3D NAND更高的存儲密度。

最後,Xtacking技術可以充分利用存儲單元和外圍電路的獨立加工優勢,實現了並行的、模塊化的產品設計及製造,產品開發時間可縮短三個月,生產周期可縮短20%,從而大幅縮短3D NAND產品的上市時間。此外,這種模塊化的方式也為引入NAND外圍電路的創新功能以實現NAND快閃記憶體的定製化提供了可能。

配套的YMTC固態硬碟工具

現在大多數固態硬碟廠商都會配備對應的SSD工具軟體,長江存儲也不例外,配送了YMTC固態硬碟工具,這個軟體界面相當簡單明了,主界面直接顯示這款SSD的型號、接口、傳輸模式、估計版本、容量等信息,並且可以顯示SSD的S.M.A.R.T.信息、系統信息,並且支持固件升級與硬碟擦除功能。

估計升級是離線的,需要自己去官網找新固件

硬碟擦除就是Secure Erase,會清除NAND快閃記憶體裡面所有的數據讓SSD初始化,這可以讓SSD恢復出廠性能

測試平臺與說明

這次測試使用512GB M.2 SSD橫評時使用的測試平臺,CPU是Core i7-7700K超至4.6GHz,主板是微星Z270 Xpower Titanium,單根芝奇TRIDENTZ DDR4-3200 8GB內存,顯卡是訊景RX 550 4G,主系統盤是浦科特M9PeY 512GB,系統是Windows 10 Build 1809,CPU的節能模式已經在BIOS裡關閉,系統的電源模式也設置成高性能。

致鈦 PC005 Active 512GB CDI截圖

CrystalDiskMark測試

致鈦 PC005 Active 512GB用CDM測試出來的結果是連續讀寫速度3517/2484 MB/s,4K QD1的隨機讀寫速度是65/217MB/s,讀取速度達到了3500MB/s相當出色,寫入速度雖然沒到3000MB/s線,但其實也很不錯了,隨機性能 在同級的NAND SSD中也不差了,有現在國際大廠的水準。

AS SSD Benchmark測試

使用AS SSD來測試的話這款SSD的連續讀寫速度為2989/2286 MB/s,4K QD1的隨機讀寫速度是60/187MB/s,速度其實相當快了。

Expreview Storage Benchmark 2014測試

Expreview Storage Benchmark 2014是我們自己製作的I/O軌跡回放測試,是硬碟真實情況的重現,與PCMark的硬碟測試採用真實的磁碟I/O軌跡回放比較類似,會更為貼近實際應用情況,測試使用我們自行錄製的真實硬碟I/O軌跡腳本,整測試包括日常應用、辦公應用和遊戲應用三個部分,涉及多個軟體的操作,這些腳本使用Intel NAS Performance Toolkit進行全速回放。

回放測試的總成績計算方式:單項得分=單項成績/單項平均值*1000

而總成績則是由三個單項成績相加。

致鈦 PC005 Active 512GB在我們的得分為2930.6,目前高性能NVMe SSD的水平,放到整個SSD市場的話是絕對不差的。

PCMark 7測試

致鈦 PC005 Active 512GB在PCMark 7磁碟測試中的原始得分是15018。

PCMark 8測試

致鈦 PC005 Active 512GB在PCMark 8磁碟測試中的平均傳輸率是559.64MB/s。

TxBENCH測試

TxBENCH的全盤寫入曲線,致鈦 PC005 Active的SLC Cache有5GB左右,都是Cache用光後原始TLC的寫入性能,全盤的平均寫入速度是549.9MB/s,而最後30GB的平均寫入速度是538.8MB/s,最小寫入速度509.1MB/s,總體來說這款SSD的寫入性能還是相當穩定的。

IOMeter測試

以下是使用IOMeter對SSD全盤進行兩小時的4K QD32隨機寫入後所記錄下來的IOPS離散分布情況:

這是IOMeter對SSD全盤進行兩小時的4K QD32隨機寫入後所記錄下來的IOPS離散分布情況,最高處是SSD的SLC Cache,數秒後隨後SSD的速度會降至140000IOPS到100000IOPS之間,寫入18分鐘之後SSD的快閃記憶體徹底被填滿切換到另一種工作狀態,寫入IOPS主要分布在43000到25000之間, 這離散分布已經算好的了。

Trim與GC測試

這測試會IOMeter對沒分區的SSD進行全盤的4K QD32寫入2小時,然後再分區格式化進行全盤TRIM,隨後再進行一次HDTune寫入測試看看寫入性能可以恢復到什麼程度。

空盤平均寫入速度575.9MB/s,寫入2小時後平均寫入速度降到123.9MB/s,但可以看出SLC Cache部分空間已經釋放出來了,放置一小時後 基本沒變化,也就是說這盤基本不會主動GC,全盤TRIM後就能恢復到出廠性能。

全文總結

長江存儲的Xtacking不同於以往架構,是一種非常有前瞻性的技術,致鈦 PC005 Active 512GB無論在性能還是耐久度方面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耐久度方面,512GB能做到320TBW其實已經是要比某些用TLC的SSD更好了,它作為長江存儲的首款消費級SSD產品,最大的存在價值當然是告訴人家我們能造這樣的產品,而且有這樣的性能表現其實已經相當不錯了。

目前致鈦 PC005 Active的256GB與512GB已經開始在京東預售,前者售價369元,後者529元,均是定價10元抵50元,也就是說256GB的到手價格是329元,512GB的到手價格是489元,在同性能的M.2 NVMe SSD中價格是相當划算的,擁有不錯的性價比。

相關焦點

  • 最強的M.2 SSD,三星SM951 512GB評測
    三星SM951有128GB、256GB和512GB三種容量,我們手頭上的是512GB的,盤體符合M.2 2280(80*22mm)規格,採用M.2 M-Key,使用PCI-E 3.0通道的話連續讀取速度可以達到2150MB/s,而寫入速度也可以上1550MB/s,而是用PCI-E 2.0通道的話最大讀取速度為1600MB/s,最大寫入速度為1350MB/s,具體的性能表現請看下表
  • 致鈦SC001 Active 1TB SSD評測:長江存儲從幕後走到臺前
    目前存儲行業NAND快閃記憶體屆的巨頭是三星、SK海力士、威騰電子、鎧俠、Intel、美光這幾個大廠,他們不光在賣快閃記憶體,而且還有自己的SSD品牌,市場知名度與銷量也很高。致鈦首批推向市場的SSD有兩款,分別是採用NVMe標準的PC005 Active與採用SATA 6Gbps的SC001 Active,前者只有M.2 2280一種規格,後者有2.5英寸盤與M.2 2280兩種規格,本篇是PCSC001 Active的評測,而PC005 Active請看另一片文章。
  • PCIE+RGB燈 影馳HOF名人堂SSD評測
    首先是HOF ,代表著高端旗艦,意味著此款產品的市場目標一定是高端玩家;       其次是,PCI-E AIC可以看出此款SSD將使用區別於市面上常用的M.2接口,而是帶有PCIE插槽的接口,在極致性能上可以有所期待;       最後則是RGB,毫無疑問,燈效聯動應該是沒跑了
  • TEKISM特科芯 PER820系列128GB SSD評測
    作為首發的SSD固態硬碟,特科芯堅持穩字優先,採用成熟的原裝主控,以及高品質原廠快閃記憶體晶片。本文評測的特科芯PER820系列128GB SSD,採用的是SandForce SF-2281主控、東芝原廠快閃記憶體晶片。
  • m.2固態和ssd固態區別
    m2固態和ssd有什麼區別?讓我們一起看看m.2固態和ssd固態之間的區別對。SSD是固態硬碟的英文縮寫。固態硬碟具有兩個接口,即SATA接口和M.2接口。傳輸速度不同:M.2的傳輸速度更快。使用NVMe協議的960PRO M.2固態硬碟的最高讀取速度為3.5GB / s,是傳統SATA固態硬碟的7倍。SATA 3.0通道的最大傳輸速度為6Gbps,實際速度高達560MB / s。音量不一樣:M.2標準SSD的單面布局的總厚度僅為2.75mm,而雙面布局的厚度僅為3.85mm。
  • 帶燈的旗艦M.2 SSD!威剛XPG龍耀S40G 512GB評測
    首先測試10GB的讀寫性能。3、CrystalDiskMark對32GB與1GB這2個容量進行測試。我們從三星960PRO 512GB的主盤中複製100GB數據到S40G中,看看它上面時候掉速。測試進行了2次,第一次是空盤,第二次測試時可用容量只剩一半。首先是空盤測試:
  • 長江存儲SSD知識科普 一文讀懂精髓所在
    長江存儲基於Xtacking架構的3D NAND顆粒打造的首款消費級固態品牌——致鈦存儲於日前正式與我們見面,並獲得眾多用戶的支持。而在網上呼聲較高的問題就是關於致鈦存儲的技術,而就在近日,長江存儲通過大咖來答疑欄目給出了相關技術答覆,讓大家更加的了解致鈦品牌固態。
  • 現役最強消費級SSD有多快!三星980PRO 1TB評測:首次達成7.0GB/s
    m.2 2280規格,容量1TB。正面的貼紙標註有產品的型號、容量、產地以及序列號等信息,用戶可以將此信息與包裝盒上面的SN碼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二碼合一。揭掉正面的貼紙可以看到2顆快閃記憶體、一顆DRAM緩存以及主控。
  • TCSP金甲封裝 宏連512M/667內存測試_現代 512MB DDR2 667_內存...
    宏連還在2004年進入內存晶片封裝技術領域,並於2006年以自有品牌的內存模組融入新技術,把產品投入市場。本文主角正是擁有TSCP創新晶片封裝技術的宏連DDR2-667 512MB內存模組。宏連DDR2-667 512MB*2內存模組
  • 【惠普光影精靈6Max(i510300H/16GB/512GB/GTX1650Ti/綠光)評測...
    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16.1寸大屏筆記本 惠普光影精靈6 Max高清圖賞http://nb.zol.com.cn/750/7507168.html        以上是關於惠普光影精靈6Max(i510300H/16GB/512GB
  • 屌絲主控逆襲時 影馳Thunder GT SSD評測-影馳,Thunder GT,SSD...
    具體規格方面,影馳的Thunder系列SSD獨家採用了Jmicron JMF667H主控晶片,快閃記憶體晶片則是來自東芝的Toggle DDR 2.0快閃記憶體,連續讀寫速度為480/300MB/s,最高IOPS為70000(QD64讀取)/58000(QD64寫入),在QD1下IOPS為9200/24000。
  • 入門用戶定製 浦科特M6V 256GB SSD評測(全文)_浦科特 PX-256M6MV...
    要說先進之處,浦科特M6V採用比M6PRO、M6S更先進的東芝15nm MLC快閃記憶體,它的性能如何?今天我們將為大家揭曉。浦科特M6V 256GB SSD評測▇浦科特M6V 256GB SSD簡介京東售價
  • 【惠普暗影精靈6銳龍版(R54600H/16GB/512GB/GTX1650Ti/144Hz)評測...
    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角逐性價比之王 惠普暗影精靈6銳龍版圖賞http://nb.zol.com.cn/748/7489712.html        以上是關於惠普暗影精靈6銳龍版(R54600H/16GB/512GB
  • 重裝上陣 三星840PRO 256GB/SSD評測(全文)_三星 840PRO_固態硬碟...
    它的尺寸大小為100.2 x 69.85 x 7mm,適合筆記本用戶、高端DIY用戶、企事業單位和工業領域。下面是該款SSD的拆解。並且配備一顆三星512MB DDR2低電壓緩存晶片。三星840PRO 256GB SSD的快閃記憶體晶片特寫  快閃記憶體方面採用8顆21nm製造工藝的三星原廠的K9HFGY8U5A-CCK0 MLC快閃記憶體晶片,單顆晶片容量為32GB。
  • WD Blue SN500 SSD評測:NVMe協議的藍盤
    WD Blue SN500評測基本素質WD Blue SN500 提供 250GB 和 500GB 兩種容量規格,採用 M.2 2280 規格,同樣支持WD固態儀錶盤,五年質保,本次我們測試的版本為500GB 。
  • 威騰電子M.2 SSD添新丁 發布藍盤SN500
    我們在今年年初見到了威騰電子WD BLACK SN750高端系列M.2 NVMe SSD,今日,據外媒報導,威騰電子再度在M.2接口上發力,發布了旗下的中端WD Blue SN500 NVMe SSD。
  • 金士頓MS200 240GB SSD評測
    雖然今年英特爾推廣M.2接口的勢頭兇猛,但並未把mSATA就此送上斷頭臺,能夠提供日常應用所需的性能和穩定性,良好的產品支持,都讓mSATA在未來一段時間有著良好的發展空間,更重要的是激烈的競爭導致mSATA SSD正在逐步降價,而M.2 SSD普遍都有較高的價格。
  • 強勁高效 東芝RC100 NVMe SSD全新上市
    隨著消費者對個人電腦的硬碟性能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快閃記憶體世界的締造者——東芝存儲為B2C用戶推出了能夠提供更多便利的RC100 NVMeTM SSD,該產品已經在中國市場發售。  東芝RC100系列採用M.2 NVMeTM協議,搭載原廠BiCS FLASHTM 3D快閃記憶體顆粒,以及東芝存儲自主開發的控制器。單一封裝模塊(BGA)搭載於M.2 2242 PCB之上的緊湊設計,使RC100的外形尺寸僅為22×42mm,成為最小的零售SSD產品之一。同時採用系統原生接口,無數據線連接,很好地避免了主機內部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