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化學元素周期表迎來150歲生日,這張讓無數學生頭大的表格為人們認識世界作出了突出貢獻!可你知道嗎,如今已有150歲高齡的元素周期表仍在「添丁進口」!
目前化學元素周期表由118位元素成員構成,它們根據原子序數從小到大排序排列在一張大體呈長方形的表格中,每一個元素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存在的意義。
這張表是怎麼來的?
1869年,俄國化學家德米特裡·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依相對原子質量大小並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一列,製成了元素周期表的雛形。然而,化學元素周期表並非一成不變,在隨後的150年間每發現一種新元素便加入到表中,至今已有55種化學元素成功「上榜」。
例如,1902年,居裡夫婦發現了88號元素「鐳」,鐳放出的射線能破壞、殺死細胞和細菌,能破壞人體內的惡性組織,因此,常用來治療癌症。1940年94號元素「鈽」被世人發現,它是一种放射性金屬元素,是原子能工業的重要原料,可用於核武器和核電站中。而最新上榜的「小老弟」則是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在2016年核准並發布的四種人工合成元素:113號鉨(ni你)、115號鏌(mo莫)、117號(tian田)和118號(ao奧),新發現的4種元素填滿了元素周期表的第7行。
或許用不了多久119號元素將被世人發現,到那時,化學元素周期表也將開啟第8行周期。隨著新元素不斷被發現,化學元素周期表將幫助我們不斷更新對世界的認知。
配音:畢孝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