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物理界的「痛點」:引力與電磁力的統一

2020-09-09 墨玫人工智慧

在現代科學發展過程中,物理學家總是在尋找更加普適物理規律,比如牛頓通過觀察發現了萬有引力,並推算出萬有引力計算公式為F=GMm/R^2(G為萬有引力常數),後來愛因斯坦發現牛頓的萬有引力公式計算的並不精確,且牛頓認為引力是一種超距作用。在愛因斯坦看來,這顯然是無法解釋引力到底是如何產生並在如此長程下起作用的,於是他推出了新的引力解釋——廣義相對論

牛頓

愛因斯坦對引力的描述

在1905年之前,愛因斯坦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專利局小公務員, 時間來到1905這一年,不知道是愛因斯坦厚積薄發,還是靈感噴湧,愛因斯坦在這一年連續發表了幾篇諾獎級別的論文,這一年就是被稱之為愛因斯坦「奇蹟年」。其中一篇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在所有慣性系之間的都滿足相對性原理以及預言光速永遠不變這兩個條件下通過數學推導得出了狹義相對論。從狹義相對論的框架下,時間與空間是一體的,形成為一個時空(閔可夫斯基四維時空)必須統一考慮。通俗的說,同樣發生一個事件,對於不同的人來說發生的時間可能是不同的。但是狹義相對論有一個致命的缺席就是只服從慣性系,而不服從非慣性系。

慣性系與非慣性系

那麼慣性系與非慣性系的區別到底是什麼呢?舉一個實際的例子,請看下圖所示:在一個封閉的小車有一個物體m,物體與車廂接觸光滑,也就是說忽略摩擦力的作用,小車的加速度為a,但是不論小車為運動狀態是什麼,物體m總是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那麼我們就說車廂內是一個慣性參考系,反之,m卻以a加速度加速運動,那麼此時的參考係為非慣性參考系。

總結一下就是:

1.如果一個參考系中,自由物體相對參考系保持靜止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那麼這個參考系就是慣性系,牛頓定律成立。

2.反之,如果在一個參考系中,自由物體保持定加速度運動或者變加速度運動,這個參考系就是非慣性系,牛頓運動定律不成立。

慣性系與非慣性系的區別

我們知道,真正的慣性系在現實中很難存在,大多的慣性系都是假設成立的。因此在狹義相對論發表之後,愛因斯坦認為狹義相對論只滿足在慣性系條件下,而無法推廣非慣性系。經過10年的潛心研究,在1915年,愛因斯坦終於發表他的廣義相對論理論。

愛因斯坦對時間與空間的統一

同樣的廣義相對論依然在時空上做文章,廣義相對論是對於引力的描述是物質的存在會使時空偏離,造成造成彎曲,物質分布決定時空曲率,時空曲率反過來制約物質的運動軌跡。其數學表現形式為數學家黎曼提出的黎曼幾何。黎曼幾何是一種非歐幾何的一種,可以說黎曼幾何為廣義相對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數學基礎。

太陽的質量造成時空彎曲

麥克斯韋方程組對電磁學的詮釋

除引力外,在生活中常見的另外一種基本作用力,就是電磁力。提到電磁力,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電可以驅動電機旋轉,吸鐵石可以吸附鐵屑,電機的定子與鐵屑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電磁力

1785年,法國物理學家庫倫發現在真空中兩個靜止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與電量乘積成正比,且兩者的受力方向可以總結為同性電荷相斥,異性電荷相吸且沿著兩者的連線上。可以用F=K(Qq/r^2)(K為靜電力常量)來定量的計算受力的大小。

庫侖定律

起初,電和磁看起來毫無關係,奧斯特發現了通電導線外可以導致小磁針的旋轉,之後若干年法拉第出色的科學直覺使得他認為電與磁似乎存在某種微妙的關係,法拉第最出色的能力就是動手做實驗,經過一次無意的行為,法拉第終於發現了磁鐵在穿過通電線圈後可以點亮燈泡的現象而提出了電磁感應現象。後來麥克斯韋在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上,終於統一了電與磁,並給出了人類歷史上最完美的方程組——麥克斯韋方程組,麥克斯韋也一躍成為電磁學的集大成者。

法拉第

起初麥克斯韋方程組是有20餘個方程組成,但是由於與經典力學的衝突,麥克斯韋的理論一直未受到足夠的重視,麥克斯韋為了推廣自己的理論,最終因積勞成疾而去世。除此之外,在加上數學發展的局限,麥克斯韋最後沒能給出簡化版本的麥克斯韋方程組。

麥克斯韋

1884年,奧利弗·赫維賽德和約西亞·吉布斯以矢量分析的形式重新表達,才有了我們課本上只有四個方程的麥克斯韋方程組!從麥克斯韋方程組可以看出,麥克斯韋使用場的概念,通過空間某區域的電磁場量(D、E、B、H)和場源(電荷q、電流I)之間的關係來反映特定電場的性質,總結了磁場的性質,電場的性質,電生磁的性質,磁生電的性質。

麥克斯韋方程組

自麥克斯韋統一了電與磁之後,電磁力被看作是一種基本作用力,其所有的定量計算都可以被麥克斯韋方程組所囊括,與其他超前的科學理論不同,麥克斯韋方程組自發表以來,對人類社會的實際生活貢獻巨大。

愛因斯坦著手統一引力與電磁力

1915年11月,數學家希爾伯特看到了黎曼幾何在廣義相對論上成功的應用後,給愛因斯坦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寫道:「在數學上普適的麥克斯韋方程組可以看作引力場方程的延伸,引力與電磁力其實是一種力」。愛因斯坦在看到了這封信後回信到:「你的來信給了我極大的期望,我一直想在引力與電磁力之間搭建一座橋梁。」

電磁力與引力

從1922年開始,受到了他的先賢麥克斯韋統一了電、磁、光的啟發,愛因斯坦試圖通過建立一種統一的理論來描述引力與電磁力,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直到他1955年去世也未能形成突破。愛因斯坦始終在向廣義相對論一樣使用一種幾何的方式來統一電磁力與引力,他將將黎曼幾何四維時空與電磁場放在一起創造了五維時空思想,但是每一次看似成功後,愛因斯坦都會發現有悖於常理的差別。

五維時空

在愛因斯坦試圖構建引力與電磁力的統一時,物理學家又陸續發現了原子核內強相互作用力與弱相互作用力,人們終於在統一其他的基本力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物理學格拉肖家受到了楊振寧與李政道的宇稱不守恆理論的啟發,預測了電磁力與弱相互作用力是同一種力的不同表現形式。隨著量子力學的發展,物理學家認為傳遞力的作用是通過一種矢量玻色子完成的,而光子用來傳遞電磁力,W-、W+、Z0傳遞弱力。這在1983年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超級質子同步加速器第一次得到了證實。

電磁力與弱力的統一也找到了新的方式來了通過量子力學——量子場論。

結語

物理學發展到今天,人類已經找到了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這三種作用力的作用機理。並編制了統一的理論來描述,這個理論叫做標準模型,但是對於引力依然沒有被納入到這一系統中來。

引力子

但是科學家似乎找到了一種途徑,那就是通過量子場論的方法來解釋,因為在標準模型中每一種基本力都會有一種媒介粒子。對於引力,物理學家們已經提出會有一種引力子起到傳遞引力的媒介粒子,可是到目前為止,引力子還沒有發現。

薦:

【中國風動漫】除了《哪吒》,這些良心國產動畫也應該被更多人知道!

聲明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於網際網路,不代表本訂閱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編輯:Zero


相關焦點

  • 非對稱機制對電磁力與引力的統一解讀
    正文:電磁力是與人們日常生活聯繫最密切的作用力.人們能看見東西,日常使用的電子產品,能感受到實物粒子,能拿得起東西,汽車等交通工具的摩擦力等都基於電磁力發生.應該說,所有人們日常接觸到的東西,除引力外都是基於電磁力發生的.當前理論物理已在規範場框架下實現對電磁力,強力及弱力在數學上的統一.在時間標尺屬性前提下,前期作者已提出由空間單體(以下簡稱「空單」)基於映射糾纏構成二維閉合環內外空象非對稱性的引力發生機制
  • 解讀大自然四種基本作用力:引力,電磁力,強力和弱力!
    1、萬有引力萬有引力是任何物體之間存的相互吸引力,是四個基本相互作用中最弱的,但是同時又是作用範圍最大的(不會如電磁力一般相互抵銷)。
  • 【科技日報】引力量子場論可統一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中國科學院
    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描述引力、電磁力、弱力、強力四種基本作用力?1月2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吳嶽良在中科院理論物理所舉行的前沿科學論壇上,提出引力量子場論。該理論打破以彎曲時空幾何為基礎的廣義相對論的局限,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統一起來。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國際期刊《物理評論》上。
  • 引力量子場論可統一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
    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描述引力、電磁力、弱力、強力四種基本作用力?
  • 或許是現代物理學最難的課題:引力與電磁力的統一,愛因斯坦窮其半輩子也沒能完成!
    電磁力1785年,法國物理學家庫倫發現在真空中兩個靜止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與電量乘積成正比,且兩者的受力方向可以總結為同性電荷相斥,異性電荷相吸且沿著兩者的連線上。愛因斯坦著手統一引力與電磁力1915年11月,數學家希爾伯特看到了黎曼幾何在廣義相對論上成功的應用後,給愛因斯坦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寫道:「在數學上普適的麥克斯韋方程組可以看作引力場方程的延伸,引力與電磁力其實是一種力」。愛因斯坦在看到了這封信後回信到:「你的來信給了我極大的期望,我一直想在引力與電磁力之間搭建一座橋梁。」
  • 愛因斯坦尚未統一電磁力,量子力學就橫空出世了
    量子力學誕生愛因斯坦最初的統一之夢尚且只局限在統一引力與電磁力,然而這兩種力尚未完成統一,物理史上一場更加翻天覆地的新理論誕生了,它就是量子力學。無論是相對論還是電磁理論,都無法解釋原子裡面各種微觀粒子的運動。正是在這種環境下,量子力學誕生了。
  • 引力和電磁力,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兩種力
    自然界中一共有4種基本力,分別是引力、電磁力、強力和弱力。在這一篇文章中,我主要介紹一下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兩種力——引力和電磁力。●引力引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表現在宇觀尺度,為什麼說,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呢?潮汐漲落雖然與地球和月球的引力有關,但似乎並不重要啊。
  • 彈力和摩擦力竟然屬於電磁力,你相信嗎?
    在物理界有兩位神壇級人物——牛頓和愛因斯坦,牛頓一本《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系統的把力學概念都聯繫起來了,從此讓牛頓大神走上神壇;愛因斯坦的博士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把牛頓大神從神壇上拉下來,自己走上了神壇。
  • 四種作用力能夠統一嗎?怎樣統一?
    「電磁力」是遵守平方反比律的長程力,依靠光子在原子內外都起作用。「引力」是長程力,依靠引力子主宰宇宙中的恆星和行星的運動。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用數學方法統一四種作用力,先把弱核力與電磁力統一起來,又把強核力與電磁力統一在一起。但引力依然無法入群,孤獨地徘徊在大統一理論之外。
  • 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可統一了?
    本文轉自中國科學網-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月25日電 (記者徐玢)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描述引力、電磁力、弱力、強力四種基本作用力?2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吳嶽良在中科院理論物理所舉行的前沿科學論壇上,提出引力量子場論。該理論打破以彎曲時空幾何為基礎的廣義相對論的局限,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統一起來。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國際期刊《物理評論》上。此前量子場論的建立,使狹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成功統一。
  • 基本作用力有:引力、電磁力,你還知道什麼「力」?
    你想想,我們平常所感受到的力,究其本質都是引力在起作用,比如我們每個人自身感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對我們的引力,大氣壓力是空氣的重力,靜止在高山上的石頭滾落也是引力在起作用。在愛因斯坦的時代,物理學家們發現,宇宙中一切運動的物理現象,究其根本只有兩種力在起著作用——引力和電磁力。不論是什麼樣的運動狀態的改變,研究到最後,發現歸根結底是引力和電磁力的作用。在引力方面,我們先有牛頓的萬有引力公式,後有廣義相對論修正了的引力公式來描述;在電磁力方面,我們有優美的麥克斯韋電磁方程組來描述。
  • 中國提出引力量子場論:打破廣義相對論局限!
  • 當代理論物理學最艱巨的任務——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完全統一
    除了引力以外,物理學上目前已知的另外三種力——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都已有了相關的量子理論,但引力的量子理論仍然缺失,這也成為了當代理論物理學面臨的最艱巨的任務。引力的量子理論遲遲沒有建立是有原因的。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所涉及的粒子都遵循量子世界的概率規則,所以它們可以被納入一個宏大的數學方案裡。
  • 電磁力統一場統一世界
    一、世界統一的客觀理由1、只有一個宇宙  只有一個宇宙,世界就不應有多個世界觀。宇宙就是一個宇宙,萬物都在電磁力三維統一場中,如果一切宗教承認了宇宙是電磁力三維統一場,那就應該放棄各自的偏見,這時你們可以理直氣壯地承認自已宗教的正確性。
  • 為了統一四大基本力,科學家耗費了多少心血,未來有可能統一嗎?
    科學家們經過數百年來的研究發現,宇宙中所有現象都可以歸結為四種基本力的作用,即強力、弱力、電磁力和引力。眾所周知,牛頓是經典力學的奠基者,後世的科學家在經典力學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甚至是超越。起初人類只發現了電磁力和引力,科學家們想方設法想要將這兩種力統一起來,這一工作直到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之後才算完成。到現在為止,仍然沒有哪位科學家能夠將四大基本力統一起來,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統一的概念,這個概念最早由愛因斯坦提出,指的是發現不同種類力之間的聯繫。
  • 淺談四大基本力:引力、電磁力、弱核力、強核力
    科學家曾表示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有四種,分別是引力,電磁力,弱核力,強核力。別看這些力都是從微觀角度出發而設立起來的,但它們的作用卻十分重要。一:引力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是經典物理學的一塊基石,沒有它,我們便不會了解地球為何會繞著太陽轉。
  • 宇宙終極理論,卻在「引力」上卡殼:破解它就能與高維生命交流
    這四種力分別是: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目前地球已經有一位強人,而且是一位華人——楊振寧,他創建的楊-米爾斯規範場論,統一四種力中的三種(這也是他能在物理界封神的原因),而這個理論模型可以解釋基本粒子的物理現象,被稱為「基本模型」,就是以此模型為依託,產生多位諾貝爾獎得主。
  • 萬有引力和引力有什麼不同?四種基本性質力中電磁力最多
    一、電磁力平時最常見的彈力,是四大基本力中的電磁力的宏觀表現。本質是接觸面之間大量分子在外力做功下偏離電磁場基態,電磁場被激發而儲存的額外能量就是彈性勢能。相鄰原子或分子之間作用力也屬於電磁力。另外,電磁力是四種基本力之一的這個「基本」的意思就是:所有力的本質都只能歸為這四種力。從作用範圍和強度來看,答案也只能是電磁力。一個小小的磁鐵可以很容易地把一個磁體吸引起來,而萬有引力卻無法與之平衡。到目前為止它是一個未解之謎,主流理論認為,在標準三維粒子物理中,微弱的地球引力是一個巨大的謎團,而在額外維度中就有可能成為關鍵解。
  • 愛因斯坦都沒實現大統一理論,完成75%的楊振寧有多偉大?
    一心想把引力和電磁力的相互作用統一的世紀先驅愛因斯坦,直到生命的盡頭也未能有一篇終筆。但是有一個人卻將大一統理論推進到強核力,電磁力,弱核力融會貫通,完成了大統一理論的四分之三。更被人稱之為繼愛因斯坦後物理界的泰鬥,物理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便是理論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名宿,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老先生。
  • 電弱統一理論:物理大一統理論的重要基石
    費米認為是弱力在起到作用,他把弱力用看做是一種參與作用的四個粒子(如中子衰變中的中子、質子、電子和中微子)之間的點相互作用,提出了費米弱作用理論。在這四大相互作用之中,作用距離最短的是弱力,其次是強力,然後引力和電磁力的作用距離都是無限,而其中最強的則是強力,然後是電磁力、弱力,最弱的是引力,兩個質子間的萬有引力只有它們間的電磁力的1/(1.235*10的36次方),質子受地球的引力也只有它在一個不強的電場1000伏/米的電磁力的1/(9.761*10的9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