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小知識:小夥伴們去臺灣旅遊的時候要了解交通工具的情況
文/叄山半落青天外
臺灣的公路從縣道以上,直到高速公路之間,在路旁都有標示公路裡程數字的「裡程碑」,其數值從北方道路起點開始往南累計,昔日是以水泥鑄造的數字石碑顯示,故稱「裡程碑」,目前都改用金屬數位牌,以綠底白字呈現,每隔1千米有一根寫著公路編號與公路裡程的裡程碑,在每根裡程碑中間,另有一塊釘在路旁水泥護欄上的字牌,寫著「0.5」,表示距離南、北兩邊的裡程碑各為500米。這種裡程碑是過往人車判斷自己所在位置最好的參考。由於路程不長,臺灣的火車沒有臥鋪,頂多只有附帶餐車的列車,但是這種供應餐飲的餐車也時有時廢。火車依照票價分成最高級的自強號,依序則是莒光號、電聯車、平快車等4種。電聯車以上的列車都附設冷氣空調,只有俗稱「慢車」的平快車僅具電風扇,乘客可打開車窗透風,這種慢車幾乎每站皆停,是鐵路沿線鄉間民眾的短程交通工具。
臺灣鐵路車種與票價髙低的標準是:票價越髙的,沿途所停靠的車站越少,遇到會車時,票價低者必須等候而讓高級車先行,因此對觀光客而言,搭乘最高級的自強號最為舒適與快速,例如從臺北到花蓮,最快速的自強號可在2.5小時抵達,莒光號最快也要2小時47分,最慢則要4小時5分了。臺灣的火車屬於公營的。從基隆到屏東之間的鐵路稱為西線鐵路,這條鐵路從新竹縣竹南鎮起,到臺中縣烏日鄉的成功站之間,分岔為山、海兩線,山線經過苗慄市、豐原市、臺中市等站,海線則經過瀕海的後龍、通霄、大甲、梧棲等鎮,尤其從竹南到苑之間約25千米的路段,完全貼著臺灣海峽海灘而行,沿途都是臺灣最早開發的老鎮,倍增火車之旅情趣。
臺灣的鐵路從宜蘭到花蓮之間稱為「北迴鐵路」,它所經過的地方和蘇花公路一樣,只是蘇花公路可以觀山面海,而火車則鑽入許多大理石隧道內而行,行車速度雖快,卻遺漏了蘇花公路壯觀的山海美景。花蓮市到臺東市之間,鐵路稱為「東線鐵路」,它沿著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的「花東縱谷」而行,車窗外是翠綠的田園、綿延的峰巒以及在山腰徘徊的雲朵,堪稱臺灣鐵路風光最美的一段。中央山脈底下,抵達屏東縣枋山鄉後,再繼續北上銜接西線鐵路的一段,被稱為「南迴鐵路」,這一段路從臺東到大武之間是瀕臨太平洋岸而走,是我國唯一走在太平洋畔的鐵路。等到它從大武起到枋山之間,因為鑿穿中央山脈而過,全程幾乎都是大小隧道,當中最長的中央隧道長達8070米,曾是我國最長的鐵路隧道。
除了環島鐵路外,過去臺灣曾因為伐木、開礦等需要,增闢了一些從主幹線分出的鐵路支線,目前還存在者只剩下4條,它們是從嘉義火車站爬坡往返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從彰化二水火車站沿著濁水溪北岸經集集鎮抵達水鄉的「水裡支線鐵路」,從新竹火車站沿著頭前溪抵達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的「內灣支線鐵路」以及從臺北縣侯硐沿著基隆河上遊峽谷抵達菁桐的「平溪支線鐵路」。這四條鐵路當中,以阿里山森林鐵路具歷史價值、自然風光、以及國際知名度。其次是平溪支線鐵路,另外兩條的風景與特色就比較乏善可陳了。計程車臺灣的計程車又多又方便,其臺灣計程車都是黃色。
計程車的計費標準各都市略有差異,但大約是從臺幣75元起跳,經過1.5千米後,每增加25()米跳表5元,若是塞車時速低於5千米的情況,每隔2分鐘再跳表5元。每天晚上1()時以後到翌晨6時之間,照總價加收20%,你為「夜間加成收費」,此外若是通過無線電話叫車、必須開後座行李箱載貨也都加收10元。臺灣沒有付小費的傳統,搭乘計程車也一樣,除了上述按表計程收費外,凡是必須離幵出發地點城市前往較遠距離的外縣市目的地,或是想要包車,都可以事先和司機商最價錢,毋需依照碼錶計費,通常包牟一天來回的價碼約臺幣3000單程因為回程是空車行駛,價錢反而比較貴。在臺北、高雄兩大都會區以外的臺灣各地,由於公共運輸較不方便,因此在火車站或客運總站旁,都會有許多排班等候客人的計程車,這些地方性的計程車並不照表收費,而採取一種約定俗成的收費標準,例如從火車站到某地多少車資等,在這些地方搭乘計程車,必須事先與司機談好價錢,以避免抵達目的地後因雙方認知不同而發生爭執。
好了,這次小編就先分享到這裡了,你對這些事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評論。文章為原創,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