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1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點擊標題下「文明寧波」可快速關注
成功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
第11次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11月的寧波,好消息一個接著一個。
寧波溫暖的身影也數十次亮相
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等全國各級媒體,
生活在寧波,真的很幸福!
寧波暖心故事11月榜
01
11月27日,寧波人熟悉的「順其自然」,
又一年如約而至!
這是他第22次捐款,累計金額已達1258萬元,
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紛紛點讚!
一封厚厚的掛號信,署名「然然」,
落款地址是不存在的中山路1號。
105張匯款單,其中103張是9999元,
1張50元,1張53元,累計103萬元!
「順其自然」早已成為愛心寧波的「金名片」。
在他(她)的影響下,
隱名捐款在寧波成為一種風尚,
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愛心群體。
11月初,央視點讚寧波「看不見的好心人」,
他通過寧波慈善網捐款50萬元。
11月24日,化名「圓木」的愛心人士
隱名捐贈14.3萬元,
為一位大學女生點燃救母希望。
在寧波,隱名捐贈蔚然成風,
捐款總額已超過5000萬元。
行善而不求回報,
你們將愛心無私播種,
讓寧波大愛如星火燎原!
02
「砰!」11月18日清晨5點多,
有人往鄞州區邱隘鎮政府丟進來一個包裹,
用綠色塑膠袋包著,看上去鼓鼓的。
保安崔師傅打開一看,
裡面竟是3捆百元鈔票,共3萬元。
還放著一張留言紙條,上面寫著:
這錢給國家防疫情和搞建設……
這樣的暖心之舉已經是第二次了。
5月份,也有人把2萬元錢丟進鎮政府,
附的紙條上寫著差不多的內容,
從字跡上看,很顯然出於同一人之手。
監控視頻拍下了這名愛心人士的身影,
看樣子是一名上了年紀的女士。
她頭戴大蓋帽和口罩,身穿大褂,
在鎮政府門口徘徊了一會兒後,
將一個塑膠袋扔進了大門,
隨後迅速轉身離去。
心繫家國,胸懷天下,
你是年輕人學習的榜樣,
這位不留名的老人,謝謝你!
03
11月24日、25日連續兩天,
央視多個欄目先後播出報導,
共同點讚寧海五輛「闖紅燈」的私家車。
原來這些車輛的後面
跟著一輛正在執行搶救任務的救護車。
聽到救護車急促的鳴笛聲後,
5位駕駛員紛紛開車讓行,
為救護車打開了生命通道。
這五輛車的車牌號是
浙B14HP8、浙BL0S34、浙B85679、
浙BD82183、浙BZ31Q5。
寧海公安交警部門表示:
對這5名駕駛員的讓行行為,
應予褒獎肯定、免於處罰。
04
鎮海莊市公交站臺內,
幾十名穿著校服的學生戴著口罩,
一字排開形成有序的隊列,
大家自覺排隊依次等候上車。
11月中旬,寧波路邊一幕在網上火了!
大家紛紛對同學們表示「服氣」。
夏送秋迎,一屆又一屆學生,
實際上,在這十年間,
鎮海職教中心這個文明小習慣
一直延續著、傳承著,
公交司機和附近居民都看在眼裡。
將照片發布在網絡上的市民也說:
希望這樣的「好習慣」能感染更多人。
讓文明紮根於心底,
流露在每個人的點滴行動中,
交織出文明城市的道道風景。
05
30年扶貧路,
足跡跨越川、黔、鄂、渝、浙,
帶領數十萬人實現脫貧。
退休後的12年間,
他又堅持為貴州普安縣孩子送書,
讓4.8萬名師生受惠,
被孩子們稱為「捐書爺爺」。
11月下旬,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等
連續報導點讚鎮海七旬老人陳偉高。
陳偉高說:「我得到了許多愛心人士的幫助,
他們有錢有錢、有力出力,
所以捐書活動才能堅持十幾年。」
謝謝您,「捐書爺爺」,
您捐的不只是書,
更為那兒的孩子帶去更寬廣的世界。
06
11月中旬,一場跨越新疆庫車與寧波兩地,
為了光明的「愛心賽跑」在朋友圈熱傳。
新疆庫車4歲男孩小吾患有先天性青光眼,
視力逐年下降,已經喪失了95%。
寧波援疆醫生周雨聲心痛孩子的病情,
迅速聯繫了寧波這邊。
「接到寧波去,我們盡全力
為這個4歲男童奪回光明!」
在市援疆指揮部、市文明辦、市眼科醫院
一路精心安排和陪護下,
小吾和家人第一次來到寧波。
11月10日,手術取得成功,
小吾殘存的視力保住了!
天山雪松根連根,
甬庫人民心連心,
大愛,是不放棄一絲希望!
07
寧波有一家「粥坊」,早上7點就打烊,
卻獲央視點讚!
這家位於海曙文昌社區的「百歲粥坊」,
專為社區老人、環衛工人服務,
凌晨4點,志願者阿姨們就忙開了,
一鍋雜糧粥,配上小菜,蒸好饅頭……
5點半,上早班的環衛工人
過來吃一份熱氣騰騰的早餐,
順便幫趕不過來的工友捎帶上一份。
7點左右,忙碌了3小時的志願者阿姨們
終於可以摘下口罩,歇一歇。
5年多來,粥坊共送出8萬多份熱粥。
每周都有來「愛心粥坊」送糧送米的人,
每月都有愛心人士來捐款。
20多名社區志願者義務運作,
暖心又暖胃。
你守護城市,我們守護你,
讓每一個人在這個城市感受溫暖。
08
11月初,餘姚馬渚鎮兩位村民
「廢一部手機換三條性命」的事跡,
讓大家紛紛點讚。
當時張建華剛好路過村中小河,
聽到兩個小男孩在河埠頭叫喊。
此時落水男孩已經漂到兩米外,
張建華毫不猶豫地跳入河裡,
一把抓住其上衣,用力拽著往岸邊遊。
不料,剛站在河埠頭的兩個男孩也落水了。
張建華
家住河邊的胡振嶽聽到求救聲,
馬上跑上去接應。
最終三個落水男孩都被成功救上岸。
幸運的是,孩子們只是受了驚嚇,均無大礙。
胡振嶽
因為光顧著去救人,
張建華口袋裡的手機都泡壞了。
「廢了一部手機,救了三條性命,值!」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你們奮不顧身的出手,
挽救了三條生命和他們的家庭。
09
前不久,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收到一封感謝信,
滿滿3頁紙,感謝的是老交警陸明光。
寫信的是視礙孤女「遙遙」(化名),
她今年26歲,在寧波一中醫門診部工作。
因白化病,遙遙自小就被父母遺棄,
住在福利院,且只能看到幾釐米遠。
2011年,上初中的遙遙遇見了
志願者許銀花和交警陸明光,
在他們的護持和鼓勵下,遙遙逐漸開朗,
不僅考上了大學,鋼琴也考到了八級,
大學畢業後順利找到了工作。
上下課接送、下館子、買文具…
因為他們,遙遙感受到家的溫暖。
曾經遙遙想放棄學業,
陸明光把她「訓」了一頓。
「他告訴我,要改變命運,唯有讀書。」
遙遙到杭州上大學後,
陸明光時不時去「探親」,
自己的女兒都「吃醋」了。
萍水相逢,
你們用10年堅持溫暖了一顆布滿傷痕的心,
照亮了她成長的道路,
為你們點讚!
10
「我這條命是她撿回來的!」
癱瘓了整整20年的鄞州人陳忠良,
在妻子高忠妹精心照顧下從未長過褥瘡,
連醫生都忍不住誇讚,
「這手藝比我們醫院的護士長都好!」
2000年,35歲的陳忠良安裝模具時,
因工人誤按了開關,
上百噸的衝床直接砸在了身上。
腰椎粉碎性骨折,中樞神經斷了,
最難的時候,吃什麼拉什麼,
連醫生都束手無策,但妻子從未放棄。
「再苦再難,都要撐下去!」
知道了他們的事情後,
熱心的左鄰右舍送來各種蔬菜,
村裡專門準備了一樓的安置房,
殘聯免費送來電動輪椅、定製的護理床,
社會愛心人士結對幫助兒子……
來自四面八方的愛,一直溫暖著他們。
這些年,高忠妹還主動參加志願服務,
「大家對我們這麼照顧,
我想力所能及做點事!」
縱使生活艱難,亦不改善良本色。
相濡以沫,不離不棄,
往後餘生,一定越來越好!
11
11月7日下午,鄭士威
駕駛354路公交行至百丈路甬港南路口時,
一位行動不便的盲人誤闖了紅燈。
情急之下,他拉起手剎,
一個箭步衝下車,一把攙扶起老人,
用自己的身體充當起了老人的「警示牌」,
旁邊行駛的車輛也紛紛停下車讓行。
雖然耽誤了幾分鐘,
卻收穫了全車乘客的點讚!
「當時只有一個想法,既然看到了,
我就要帶他安全地通過,否則也放心不下。」
總有人在你的世界點一盞明燈。
當樂於助人已成為一種本能,
這個城市已變得更加溫暖。
12
親家,親家,親如一家。
8年前,兒媳隔三差五往娘家寄錢,
抽空就跑回貴州看父親。
當兒媳提出要將父親從貴州接來時,
餘姚人徐小棠想也沒有想就答應了,
從此,腿有殘疾、看不見的孤寡親家公
就跟他們生活在一起。
現在兒子媳婦出去工作,
徐小棠就在家裡照顧親家和帶孫子。
做菜燒飯、扶親家公上桌、帶去外面轉轉…
「外人以為我們是親哥倆。」
親家公剛來時一直很自責,擔心拖累女兒,
在徐小棠的勸慰下才慢慢想開,
他說女兒有福氣,嫁了個好人家。
同時徐小棠還要照顧年邁的母親,
直到去年,96歲的母親去世。
街道和村裡幾次上門為他提供幫助,
他都拒絕了,說自己能行。,
只要條件允許,他會照顧到底。
「今世的親家,就是永遠的一家人。」
婚姻是兩家並一家,有難一起扛,
共同守護明天的幸福,
日子總能紅紅火火!
沒有超能力的「超級英雄」,
更值得銘記!
寧波有你們
真好
文明寧波綜合
原標題:《寧波刷屏了!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感動無數人!11月暖心故事來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