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古城,這個全國知名的旅遊勝地,吸引了眾多遊客去打卡遊覽,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山東,也有一座鳳凰城,即山東聊城市。相傳有一隻鳳凰落到了這裡,因此而得名。現在聊城又叫「江北水城」,為什麼叫江北水城呢?因為城中有一個湖,這個湖環繞城,呈現出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相融的美景,這就是——美麗的東昌湖。
東昌湖,原名環城湖、鳳城湖,位於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總面積4.2平方公裡,略小於杭州西湖,是濟南大明湖的5倍,為中國北方少見的人工湖泊。此湖為宋代掘土築城時形成的護城河經歷代挖土、蓄水形成,後引入京杭運河、黃河之水予以補給,形成了穩定的湖面。
「東昌府有三寶,鐵塔、古樓、玉皇皋」。其中的古樓就是光嶽樓,光嶽樓位於聊城古城的中央;而聊城古城位置和布局狀若鳳凰,因此聊城又叫「鳳凰城」。水是聊城的本,聊城因水而興盛,被譽為「運河古都」。
東昌湖作為聊城的標誌性景點,是北方為數不多的湖泊水,從北方乾旱缺水的角度來看,還是有很多看點,但從南方過來的朋友可能感覺太一般了。聊城30平方公裡以上的河流有23條,還有東昌湖、金牛湖、魚丘湖等湖泊。東昌湖與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並稱「全國三支市內名湖」,素有「南有西湖,北有東昌」之稱,被譽為「中國北方威尼斯」,是江北水城的一顆璀璨明珠。
東昌湖位於京杭大運河西側、聊城城區的西南部、東昌古城南北中軸線的西側,自火車站沿東昌西路向東1km即到東昌湖西北角,東昌湖北側有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非常值得一看。水是包容的,心情不好的時候到湖邊逛逛,一切不順心皆煙消雲散。 現在的東昌湖水質清澈,湖面湛藍,蕩漾著碧波,天晴的時候格外秀麗,熙熙攘攘的人群很有人氣。
夏天晚間吃完飯去散散步消消食也很愜意。 整個景區衛生乾淨,周邊交通便利,從火車站下車走著過來就行,是來聊城的打卡之地。從摩天輪上看到,東昌湖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東昌府大地上,聊城古城以及龍堤就座落在湖的中央,運河從東昌湖旁流過流過,是古人賞賜給聊城人民的一份瑰寶。
東昌湖始建於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在原護城河的基礎上經歷代開挖而成。其東、南、西、北分別以聊城市區主幹道柳園路、湖南路、湖西路、東昌路為界,總面積約6平方公裡。馳名中外的京杭大運河穿風景區而過,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光嶽樓是聊城的象徵,她與嶽陽樓、黃鶴樓並稱中國三大名樓。其位於聊城古城中心,外觀形狀為四重簷歇山十字脊過街式樓閣,由墩石和主樓兩部分組成。墩臺為磚石砌成的正四稜台,高9米,四層主樓築於墩臺之上,高24米。光嶽樓通高和四邊長都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在中國古代九為陽數之極,寓意其不可超越。
光嶽樓自古以來就是是魯西名勝,歷史上眾多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路過聊城都要登樓抒懷。清朝康熙皇帝曾經四次登樓,並題寫「神光鍾瑛」匾,乾隆皇帝更是九過東昌,六登光嶽樓,並題匾賦詩,將光嶽樓列為南巡三十六行宮之一,1988年光嶽樓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昌湖實在是太大,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這裡有沙灘浴場、龍字碑、江北水寨、環城公園、 湖心島、荷香園、垂釣基地、賽龍舟、光嶽樓,還有歷史名人的紀念館,孫臏、曹植、魯仲連 、傅斯年、季羨林、孔繁森、水滸人物,古代名著《水滸》、《金瓶梅》、《老殘遊記》等對古聊城和東昌湖均有描述。
華燈初上,沉澱了百年歷史的古城,也經受著新時代的衝擊,大張旗鼓的重建多少破壞了一些歷史的古韻,網友戲稱:聊城老城始建於宋代,卻卒於2009年——古城內僅存的幾座真正老建築,已不足以支撐東昌古城的一個「古」字。 「拆真名城、建假古董」,甚至「成片歷史街區被拆掉,統一建仿古建築,一個設計圖紙,一個時間建出來的」,如何保護歷史名跡,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