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不少城市降溫又降雪,你們城市是否迎來了2019年的第一場雪呢?
說到冬天,想要真正「抗寒」,首先是不是得穿上秋衣秋褲,裹得厚厚的?其次,取暖設備也不能少,常用的並且又方便攜帶的一般有這三樣: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水袋。
這些設備一應俱全,才是對冬天的尊重。
暖寶寶是很多女孩子們的最愛,不論是寒冷的冬天還是被姨媽痛困擾的時候,來一片貼在肚子上,就能熱乎一整天,實在是太暖和太舒服了。
但是,暖寶寶可不能亂給寶寶用。寶寶皮膚嬌嫩,貼暖寶寶很容易造成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雖然基礎溫度不高,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而造成的燙傷。接觸70℃的溫度持續一分鐘,皮膚可能就會被燙傷;而當皮膚接觸近60℃的溫度持續五分鐘以上時,也有可能造成燙傷,這種燙傷就叫做「低溫燙傷」。
前兩年,有個年輕媽媽給3歲兒子貼了暖寶寶,連續貼了三天三夜,雖然是隔著睡衣貼的,但結果依然造成孩子三級燙傷。
一旦發生低溫燙傷,先用涼毛巾或涼水衝一下燙傷處,以達到降溫的目的,然後要及時就醫,千萬不要用醬油或是牙膏塗抹燙傷處,容易引起燙傷處感染。
大人在使用暖寶寶時不要直接接觸皮膚,最好隔一層毛巾,或者在內衣外側,睡覺時不要使用,避免長時間在同一位置使用。
除了暖寶寶,電熱水袋的安全隱患也不小。
抱著剛充好電的電熱水袋,正準備入睡,誰知電熱水袋突然炸開了一個口子,福建惠安縣紫山鎮8歲的女孩手部、胸部和下巴等多處被燙傷。
路邊攤上買了個15元的電熱水袋,放在兒子彬彬的腿上給他取暖。沒想到電熱水袋突然爆炸,熱水全部濺到彬彬的大腿和隱私部位,造成彬彬二級燒傷……
事後,媽媽才發現,這個熱水袋是個三無產品。
市面上,充電式的熱水袋隨處可見,價錢也在十幾元到幾十元不等。電熱水袋分兩種:一種是電熱絲(管)式熱水袋,一種是電極式熱水袋。
電熱絲(管)式熱水袋有絕緣線圈,能把發熱體和液體隔離開,相對比較安全。
自2010年起,電極式熱水袋就被禁止生產、銷售了。
家長在購買熱水袋時,可以用手摸摸看,電熱絲(管)式熱水袋是網狀絲線結構或者U型管狀結構,而電極式熱水袋一般都能摸到兩顆金屬電極。
在價格上,電熱絲(管)式熱水袋成本偏高,如果價格低於25元,家長們則需要慎重考慮。
相對安全的還是直接衝水的熱水袋,為了防止燙到寶寶,可以在熱水袋外面加一個毛絨套隔絕。另外,用熱水袋也要防止低溫燙傷。
冬日保暖很重要,但寶寶安全更重要,媽媽們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拒絕三無產品。
其實,冬天最安全的取暖方式是——穿足夠暖的衣服。
但是也要避免穿太多,因為寶寶處在旺盛的生長發育階段,體內新陳代謝十分活躍,從而更容易出汗。如果家長沒能及時給寶寶換掉汗溼的貼身衣服,很容易導致寶寶著涼生病。
因此,家長也要根據天氣,適當地給寶寶增減衣服。
室內如果有暖氣或者開空調,溫度也不要太高,保持在26度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