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精品農業種植要搞好,增加農產品附加值,還要打造文旅項目,真正讓鄉村火起來。」連日來,34歲的創業青年連傳銀可沒閒著,他琢磨著,在創業基地旁打造中小學生校外實踐基地,讓青少年近距離感知、學習農業知識。
在連傳銀的創業之路上,團組織的幫扶常伴左右。
連傳銀2009年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淮南市田家庵區,試驗種植了不少新品種蔬菜。起初,他的父母並不贊成,怕耽誤兒子的前程。但連傳銀覺得,一定要為家鄉做點事。
但剛創業時,連傳銀缺技術,又遭遇風颳、雪壓等天氣因素,光大棚就被毀壞、重建了三次。在他東拼西湊找資金時,是市、區團組織幫助其申請貼息貸款,幫他渡過難關,也給他帶來發展信心。
2015年1月,連傳銀髮起成立淮南市淮畔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又引進水果蘿蔔等幾個新品種。2018年7月,他當選為村支部委員,他整合資源,合作社吸引周圍七個村集體入股,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將瓜果種植做得有模有樣。
這些年,通過團組織搭建的交流、培訓機會,他和合伙人在設施管理、市場開拓等方面發力,組織社員採用現代化滴灌、施肥等技術,目前,其合作社建設育苗棚1座、鋼架大棚50座,年產值近60萬元。
創業10年來,連傳銀與村民間的距離拉近了,對農村的感情增強了。他感慨,多虧了團組織夥伴的「雪中送炭」,自己才有發展的信心和底氣,帶動更多人了解農業,融入農村發展。
近日,記者又來到淮南市八公山區山王鎮李咀村,1994年出生的蘆宏玉正忙著給樹莓修建樹枝。蘆宏玉的父母早些年在村裡承包了十幾畝土地,種植蔬菜水果。2016年,蘆宏玉從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專業畢業,他放棄保研資格,回到家鄉,接過父母的班,做起農業種植。
剛回來時,鄉親們都疑惑:「怎麼書讀得好好的,現在回來種地了?」但他表示:「我來自農村,始終熱愛農業,現代化農業也需要懂技術、市場的創業者。」
他先註冊成立綠達家庭農場,經過考察,他決定引進、種植樹莓。「樹莓具有非常好的營養保健功能,種植前景十分廣闊」。
樹莓果實採摘後,難以長時間保存,蘆宏玉又開發以樹莓為原料的果酒、果醬。目前,蘆宏玉還擔任團八公山區委兼職副書記,既有了學習新知識的平臺,也可以力所能及地幫扶、服務更多創業青年,一起交流解惑、取長補短。
眼下,他正優化農場環境,打造樹莓為主、蔬菜為輔的格局,同時蓋起現代化豬舍。「未來,想在穩步發展的同時,建設現代化、生態化、規模化的農場,帶動更多農戶種植樹莓。」
近年來,團淮南市委完善交流、培訓平臺,爭取獎補資金和貼息貸款,幫扶返鄉大學生紮根基層創業,近年來,累計為239位創業青年特別是農村創業青年發放青創貸款財政貼息資金309.46萬元。
2019年,團淮南市委聯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啟動青年創業導師團招募,凝聚全市優秀創業導師資源,教育引導有創業夢想的大學生理性規劃創業路。此外,團市委聯合市委組織部遴選優秀大學生返鄉創業示範基地(園),鼓勵創業青年走出去,加強各縣區青年聯繫力度。
在淮南市,除了創業青年,「快遞小哥」群體也受到團組織格外關心。
記者走進淮南市快遞園區,該市郵政快遞業新時代職工文明實踐中心就建在這裡,淮南快遞行業團工委書記王琛告訴記者,依託活動陣地,團工委常態化開展「小蜜蜂」職工講堂,先後11位快遞行業從業者上臺分享成長經歷、戰「疫」和抗洪故事。
「疫情期間,儘管孩子剛出生沒多久, 但順豐速遞淮南分公司職工王真堅持為醫院運送物資;7月,淮南出現汛情,淮南圓通、申通等快遞行業團員青年衝向一線,巡堤護壩、搬運救災物資……」今年以來,這些故事的親歷者先後走上講臺,傳播正能量。
據悉,淮南市快遞行業現有35歲以下從業青年500餘人。2017年12月,淮南在安徽率先成立快遞行業團工委,先後開展宣講、主題贈書、主題演講、青年聯誼、技能競賽等工作,關愛郵政快遞行業青年職工的生活和素質提升,為他們的成長創造條件、提供平臺。團組織還引導「快遞小哥」成立志願服務隊,提高社會責任感。
近些年來,團淮南市委還不斷擦亮志願服務品牌,讓青年在一線鍛鍊中成長。該市各級團組織常態化開展文明創建、愛心送考等活動;聯合鐵路淮南西站團委開展春運暖冬行動等特色活動;精準實施「助力扶貧·攜手圓夢」微心願圓夢「情暖童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行動。
「團市委堅持為青年送去真情陪伴和貼心服務,立足青年崗位需求和成長需要,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為青年發展和成長成才保駕護航、雪中送炭,築牢幫扶平臺。」團淮南市委負責同志表示。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