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傑頓珠 身影永遠定格在崎嶇山道上
殷雪梅 最後姿態是張開雙臂推開學生
汶川地震英雄教師群體 捨生忘死動天地
開縣搶險英雄教師群體 創造無一傷亡的奇蹟
陳文金 面對歹徒將學生護在身後
阿木冬·吐魯甫 「別怕,老師來救你!」
龍德安 為救學生忘了自己不諳水性
偉大的時代 英雄的教師
——獻給危難關頭選擇勇敢和堅強的教師
■本報記者 柴葳
這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秋日,無論你身處大江南北,無論你沐浴著秋日暖陽抑或經歷著秋風蕭瑟,生活都以它的本來面目日復一日地上演著。每個人也都存有關於未來的一份期冀,或宏偉或微小。
或許你不曾留意,我們中的一些人,因為突如其來的災難、事故,因為在這些災難、事故面前的生死抉擇,而瞬間改變了人生的走向,給我們留下了人性光輝、崇高師德而迸發的決然感動。
他們,便是用文弱的身軀、頑強的生命詮釋新時代師魂的英雄教師群體。無論他們在或不在,都用自己的選擇向世人傳遞著溫暖與力量,持久而綿長。
教師節,這個全國1700萬名教師共同的節日,讓我們銘記這些曾經圍繞在我們周圍的璀璨群星,讓我們記住他們的捨生忘死,記住他們的無私奉獻,記住他們的崇高與平凡,用他們的溫暖與光輝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這個與璀璨群星相遇的時代
9月5日,當衣著素白的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教師張麗莉,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坐著輪椅走上「張麗莉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的講臺時,花樣年華、笑靨如花的她略帶不安地訴說著自己的「慚愧」,因為她始終覺得自己「只是做了一名人民教師應該做的事情」。
面對失控的客車突如其來地衝向毫無防備的學生,張麗莉奮力向前,一衝,一推,4名學生安全了,自己卻被推到了死亡的邊緣。
當得知自己雙腿截肢的真相時,張麗莉說的第一句話是:「我能安假肢嗎?我還要上講臺給學生們上課呢!」
或許在張麗莉心中,這些人們眼中的「壯舉」確實只是一名人民教師應該做的,因為崇高與忘我早已與教師這個太陽底下最神聖的職業融為一體。
張麗莉在這個春夏之交傳遞給國人的溫暖、感動和震撼,讓我們不禁回望,玉樹地震,汶川地震,重慶開縣搶險,一次次災難面前,一場場突發事故面前,教師這群人們眼中的「文弱書生」是如何捨身忘我,用愛與責任承載著教書育人的重託。
我們身處一個怎樣的時代?這個時代的英雄教師,又是怎樣以血肉之軀捍衛著人民教師的崇高師魂?
這個時代,他們捨身忘我。
面對衝向學生隊伍的小轎車,51歲的江蘇省金壇市城南小學教師殷雪梅毅然張開雙臂,奮力將走在馬路中央的7名學生推到路邊,而自己卻被車子撞飛到25米外!孩子們得救了,殷雪梅卻永遠地走了。
高考前兩天,宜都市二中女教師周玉蘭在為學生送準考證途中遭遇悍匪,搏鬥中,周玉蘭頭部遭劫匪猛擊,鮮血噴湧而出,染紅了她的臉、手臂和衣褲,她依然死死護衛著659張準考證。
這個時代,他們生死相依。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中,很多以身殉職的英雄教師被救援人員發現時,幾乎都用生命中最後的姿態護衛著學生的一線生機,那一刻,他們生死相依——
2008年5月13日22時12分,救援人員扒出了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導主任譚千秋的遺體。他雙臂張開趴在一張課桌上,死死地護著桌下4個氣息尚存的孩子。
在紅白鎮中心學校,廢墟中,26歲的二(2)班班主任湯鴻弓著腰,張開雙臂,像母雞護小雞那樣,懷裡擁著3名學生。湯鴻走了,她懷中的兩名學生得救了!
在汶川縣映秀鎮小學,29歲的教師張米亞跪撲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孩子都還活著,他卻已經離去。他緊抱著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員不得不含淚將他的手臂鋸斷。
這個時代,他們情義拳拳。
山體突然塌方,泥石流滾滾而下,執意「斷後」、護衛7名學生穿越群山深處一條僅30公分寬的險要山路的西藏墨脫縣西讓村教學點教師桑傑頓珠,瞬間被衝入路邊的河溝裡。當聞訊趕來的村民把他從泥石流裡挖出來時,他睜開鮮血模糊的雙眼,留下唯一一句話:「學生——怎麼樣——了?」28歲的他早到了結婚成家的年齡,當教育局領導想調他到條件相對優越的教學點時,他卻總是說:「我捨不得這裡的孩子們。」
面對向學生直衝過來的失控汽車,29歲的廣東深圳龍華中英文實驗學校教師靳偉傑沒有絲毫猶豫,一個急轉身,迅速將4名學生推到一旁。學生全部脫險,她卻沒有醒來。留下了每天期待著她去聊聊天、捶捶背的父親,等著過年來團聚的母親。
山搖地動,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守護著祖國的花朵;山破河碎,他們用單薄的身體挺起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不是勇士,卻在危難關頭選擇勇敢與堅強,只因他們是光榮的人民教師!
他們在時代的浪潮中綻放
2008年教師節前一天,北川中學原初三(4)班的學生抱著班主任何海平的遺像,照完了延遲3個多月的畢業照;東汽中學高三(1)班的學生來到德陽龍井公墓,緬懷在地震中遇難的譚千秋等10多名老師;全國抗震救災英雄少年馬小鳳把一封信放在原班主任唐三喜的墓碑前……
沒有偉大的教師,就沒有優秀的學生。沒有高尚的師德,就不會有真正成功的教育。將英雄教師們的個體行為凝聚起來,放在時代背景下去考量,我們就會發現,近年來英雄教師群體的集中湧現,偶然中孕育著必然。
從全面實現「兩基」、高等教育從精英化步入大眾化軌道,到今年實現4%的承諾、全國上下掀起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的熱潮,中國的人民教師和中國的教育事業一起,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時期。崇文尚禮、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席捲神州大地。對教育的事高看一眼,對教師多關心一分,已經成為很多地方黨政領導優先發展教育的集中體現,也為新時期教師的成長奠定了基礎。
有恩才有德。一次次突如其來的災難或事故面前,英雄教師們用鮮血甚至生命鑄就的新時代的師魂,不正是對這個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最正面的回應嗎?偉大的事業需要並產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撐和推動著偉大的事業。
改革開放30多年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的崇高師德從未遠離。近年來,孟二冬、郭力華等一大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更是與英雄教師群體一起,在全社會掀起弘揚崇高師德、鑄就不朽師魂的熱潮。至上、忘我、崇高這些隨時代變遷而歷久彌新的師魂,正源自於我們心底最本質的需求與渴望。
不可否認,隨著改革開放、商品經濟演進而來的,是人們思想意識的嬗變。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付出之前先做價值判斷,似乎成為常態。當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再尊崇無私奉獻,當人們越來越少地將春蠶、蠟燭與教師聯繫在一起時,英雄教師群體的出現,無疑以一種悲壯的姿態給予這些質疑、遊移以最有力的回擊,師德的天空也因之變得溫暖而澄清。教師群體的無私與崇高,讓整個社會為之動容,也將向善的種子撒播到各個角落。
其實,在「正其義不謀其利」、「捨生取義」、「交相利兼相愛」等傳統美德中,「利他」與「利己」完美結合,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也演變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一部分,影響著新時代的新公民,在春蠶到死、甘為人梯的教師群體中尤為顯著。
選擇做教師的人,首先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懂得愛、願意付出愛的人。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師德既是一種道德,也是一種能力,是愛與擔當的能力。教育家徐特立曾經說過,「教師是有兩種人格的,一種是『經師』,一種是『人師』」,從「人師」的角度,或許我們更能讀懂那些由師德鑄就的崇高師魂。他們用自己的尊嚴、德行、崇高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棟梁,也用自己的捨得與無悔絢爛了一個時代的底色。
璀璨群星照亮的心路歷程
2003年12月23日晚,重慶開縣境內突發特大井噴事故,富含硫化氫的有毒氣體噴湧而出,5平方公裡內10萬人口面臨死亡的威脅。
突如其來的災難讓人措手不及。沉沉黑夜中,災區學校532名教師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揮下,成功地將9所中小學的3420名寄宿學生帶出毒氣的包圍圈。
2004年9月4日,開縣境內又遭遇200年一遇的特大洪災,9479名師生被洪水圍困。為救出如處孤島的學生,教師們竭盡全力,團結奮戰,捨生忘死,成功保護了學生的生命安全。
在「12·23」井噴和「9·4」洪災兩次震驚國內外的特大災難中,開縣教育創造了一個奇蹟,住校師生「無一失蹤、無一傷亡」!
這是關於愛與責任的承諾與踐行!
在奪去2400多條鮮活生命的青海玉樹地震中,玉樹州紅旗小學106名英雄教師履行師職,踐行師德,為1900多名學生打造了生命的「安全港」,創造了「在校學生零傷亡」的奇蹟。面對媒體,教師謝城靜說:「地震讓很多家庭支離破碎,每個學生都是我們自己的孩子。」
這也是關於愛與責任的承諾與踐行!
歷史不會忘記在災難中升華的人性光輝,一次次與死神的抗爭,讓我們對丹心師魂、無私奉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讓英雄教師群體用愛與責任譜寫的教育新曲刻骨銘心。或許你曾經是一個世態萬象的旁觀者,但這一次,必將打開心扉,因為你面對的是一個不是英雄勝似英雄的堅強群體,以及他們留下的巨大精神財富。
他們中,有的剛走出大學校門,風華正茂,未來有著無限的美好;有的教壇耕耘幾十年,歷盡滄桑,即將安享天倫。但在生與死的抉擇面前,他們同樣選擇了前進不退縮,堅定不躑躅,用對學生的愛和對教師職業的虔誠,創造了一次次生命的奇蹟。他們用信念與血肉之軀昭示,新時代的教師群體是一個自信、頑強、勇敢、堅定的群體!也是一個打不垮的群體!
他們或許平凡,但在生死一瞬間,用奮不顧身、捨生取義,將教師的崇高師魂詮釋得淋漓盡致——他們將愛心淋漓地演繹,將真情無私地呵護,將責任刻骨地銘記,將道德執著地堅守。
他們用行動告訴世人,教師是由愛與責任承載的職業,教師無愧於太陽底下最神聖職業的稱號!神州大地上的每一位為教書育人勤勉耕耘的人,都應該為自己身處的這個群體感到驕傲與自豪!
國學大師季羨林曾說過,「考慮別人比考慮自己更多就是好人」,英雄教師群體不就是這樣的「好人」嗎?詩人藏克家曾寫道,「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英雄教師群體不就是這樣永遠活著嗎?
英雄教師群體用他們的執著挺立、義無反顧勾勒出時代發展的軌跡,他們中的一些人永遠地離開了,卻給生的世界留下責任、愛與偉大。如果說社會的發展進步需要一種能打動人心的力量,英雄教師群體的集中湧現無疑增添了這種力量的砝碼。而這砝碼的重量,直接衡量著社會在一個時代中的文明程度。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點滴的崇高集聚起來,就會成為社會崇高風尚一個堅定的起點。
2008年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把特別獎頒給了「全體『中國人』」。組委會認為,在那個悲喜交加的特殊年份,中國人用堅韌、勇敢、智慧向中國和世界交出了滿意的答卷。這何嘗不是對那一年以悲愴的方式湧現的英雄教師群體的集體褒獎!
康德曾說過,世界上有兩種最使人類震撼和敬畏的東西,一是頭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們心中的道德準則。英雄教師群體正是用他們的愛、奉獻、利他、責任感所迸發出的光輝,衝擊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得以在內心深處留存一份崇高而純粹的道德準則。而他們又恰似頭上璀璨的星辰,照亮著我們前行的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沿著英雄教師們的足跡,我們必將成為心靈富庶的人。
張麗莉 「我只是中國普通教師的縮影」
如果時光可以回溯,她——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女教師張麗莉,是否會做出另外一種選擇?
畢竟28歲的花樣年華,還有太多太多的青春夢想未及追尋;
畢竟她只是一名柔弱的女性,沒有鋼筋鐵骨,無法與突然失控的客車抗衡。
但麗莉說——如果再有一次選擇的機會,我還是會衝上去。
她用自己的缺憾成全了幾名學生的人生;
她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人民教師的崇高師德!
無悔的選擇,註定了2012年5月8日20時38分是一個定格的心痛時刻。
當路邊突然失控的客車急速衝向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麗莉衝上前奮力將學生推開……
當無情的車輪碾軋在她的身上,年輕的生命面臨著雙腿高位截肢,生命危在旦夕……
100多個日日夜夜的守護,億萬人的虔誠與愛匯聚,讓死神也望而卻步;
面對紛至沓來的榮譽,麗莉一如繼往地謙和:「我只是中國普通教師的一個縮影。」
我們相信,麗莉會如鳳凰涅槃般絢爛重生,
為著她心中永不褪色的講臺,
為著她臉上永遠燦爛的微笑……
桑傑頓珠 身影永遠定格在崎嶇山道上
咆哮湍急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群山深處一條險要的山間小道,靜謐而喧囂。
這是一段易塌方路段,路面僅30釐米寬,一人通過尚不容易,
而他,已然護送7名小學生和家長安全通過,一個人走在最後,為了大家的安全。
轟然一聲,山體滑坡……
「學生——怎麼樣——了?」
這是西藏墨脫縣門巴族教師桑傑頓珠彌留之際說的唯一一句話,樸實無華,卻讓天地動容、風雲變色。
2006年9月2日,一顆質樸而又崇高的心臟停止了跳動。
28歲的桑傑頓珠走了——
他走得那樣匆忙,那樣毅然決然,竟來不及多看一眼他深深摯愛的學生、無限眷戀的土地……
墨脫人民失去了一位優秀的門巴族青年,西讓村的孩子們失去了一位好老師,飽經滄桑的母親失去了最心愛的兒子……
教學點的孩子在哭泣,西讓村的村民在落淚,
南迦巴瓦雪峰在默哀,雅魯藏布江水在嗚咽,
這段崎嶇險峻的山道上,
從此,矗立起一座至善大愛的豐碑!
殷雪梅 最後姿態是張開雙臂推開學生
張開雙臂,飛翔——
這是51歲的江蘇省金壇市城南小學教師殷雪梅,留在人們心底最後的姿態。
沒人能說清,危險發生的一剎那,殷雪梅哪裡來的勇氣和力量。
1萬多毫升輸入她體內的鮮血,仍舊沒能喚醒這位可親可佩的教師,
她再也不能向人們述說當時的所思所想。
但人們都知道了,這是一位把愛與責任擔在肩頭的教師。
面對驚慌失措的孩子,面對急衝而來的汽車,
她用生命的最後姿勢,一回眸,一展翅,
奮力將7個孩子推向路邊,自己卻倒在了血泊之中……
一剪雪梅,幽幽飄香,
數點殷紅,凝成風景。
梅花香自苦寒來,
佇立在這料峭的三月,
一枝獨秀在寒風中極盡絢爛。
陳文金 面對歹徒將學生護在身後
一切太過突然,讓人無法接受一個27歲年輕生命的瞬間隕落;
一切又似乎能找到依據,因為他一直是一位把學生裝在心裡的教師。
面對在校門口行兇的歹徒,面對歹徒突然刺來的匕首,陳文金只有一個念頭——保護學生!
直插入胸膛的匕首,殷紅了衣衫,蒼白了年輕的面龐;
從新疆拜城縣二中到醫院的距離僅有400米,這400米卻成了陳文金與他所熱愛的學生生死離別的路。
告別這個世界時,他沒有留下一句話,卻有太多人已然讀懂了他心靈深處的話語。
「校園的小樹為什麼這麼茁壯,桃花和李花為什麼這麼芬芳,
老師,親愛的老師,您是我們的雨露陽光……
辛勤的園丁,雖然您默默奉獻,豐碑卻刻在我的心上……」
陳老師,請您慢一點走,
請您再聽一聽學生們為您唱起的這首《園丁之歌》。
阿木冬·吐魯甫 「別怕,老師來救你!」
有些記憶,在時光的長河中稍縱即逝;
有些記憶,任天地變色,仍刻骨銘心。
2007年6月14日,初夏,肖塔渠的河水冰冷刺骨、水流湍急;
這裡流淌的是崑崙山上融化的雪水。
小學生亞生江·艾沙一次次地向下沉去,卻總有堅實的臂膀一次次將他託起;
河水冷徹心扉,他卻依稀感覺到溫暖與鬆弛,
因為他知道,身後是老師的臂膀。
一次,一次,又一次,
沒人記得,阿木冬·吐魯甫幾次將亞生江·艾沙託出水面,
但人們知道,阿木冬拼盡了全力。
肖塔渠啊,你為什麼又陡又滑?
河水啊,你為什麼冷徹心脾?
阿木冬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把孩子推向渠邊,而自己,卻已經再沒力氣抓住岸上伸來的木棍……
亞生江·艾沙得救了。
32歲的阿木冬卻靜靜地躺在距事發地點40公裡外的地方,再也沒有醒來。
天山見證,師愛情深!
汶川地震英雄教師群體 捨生忘死動天地
如果不是那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他們,與你我一樣,也是一群平凡的人,
在三尺講臺默默耕耘,教書育人。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那一刻,地動山搖。
他們,在最危急的時刻,用鮮血和生命挽救了無數個花朵般的生命,奏響了盪氣迴腸的生命之歌;
他們,在最緊要的關頭,用勇敢無畏的心和張開的臂膀,鑄就了感天動地的不朽師魂。
從那時起,一個個素不相識的英雄教師,變成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從那時起,他們用自己生命中最後的姿態,永遠定格在我們的心靈深處——
他,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導主任譚千秋,雙臂張開趴在一張課桌上,死死地護著桌下4個氣息尚存的孩子;
她,什邡市龍居小學教師向倩,身體被砸成三段,雙手卻將3名學生緊緊摟在自己胸前;
他,汶川縣映秀小學教師張米亞,跪撲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氣息尚存的孩子,是他生命最後時刻的定格;
他們,用悲壯而決絕的姿態,讓我們永遠記住了英雄教師的果敢與無畏;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汶川地震英雄教師群體!
從此以後每一個教師節裡,
我們都會想起,那個悲喜交加的年份,和那群可親可敬的英雄教師。
開縣搶險英雄教師群體 創造無一傷亡的奇蹟
這是一次感天動地的「大轉移」,
這是一次只能前進、不能後退的「集體行動」。
50多名教職工,1000多名學生,手拉手,肩並肩,
摩託車燈微弱的光亮,照徹了冬日裡的整個山谷。
2003年12月23日晚,重慶市開縣高橋鎮發生天然氣特大井噴事故,
高濃度的劇毒氣體硫化氫瞬間蔓延!
而此時,與井噴現場直線距離僅500米的高橋鎮初級中學,1000多名學生已進入夢鄉。
井噴發出的聲響驚醒了校長鄧廷祥,怎麼辦?!
時間就是生命,喚醒學生,立即集合!立刻轉移!
安全、食品補給、信息聯絡、救護,有教師的地方就有學生的溫暖與希望!
災難與事故面前,半個小時的時間能做什麼?
半個小時,可能還未從驚恐與無措中脫身;
半個小時,可能已經經歷了生命的磨難與飄零;
而在重慶,在開縣,在英雄教師中間,
半個小時,足以讓他們護衛著學生走向光明與溫暖。
翻山越嶺,輾轉三個地方,
歷時15個小時,徒步行進20多公裡山路,
沒有一名學生走丟、走散!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
開縣教師群體創造了教育系統搶險救災的一個奇蹟!
龍德安 為救學生忘了自己不諳水性
「落水的是我的學生!」
路過的人們不知發生了什麼,只見一個中年漢子高聲喊著,徑直跳入河中;
他的聲音中滿是焦急與摯愛,甚至來不及褪去長褲,也忘記了自己不諳水性。
是學生讓他如此焦急,是學生讓他如此牽掛。
2006年6月29日,烈日烤炙的鳳凰古城。清涼的沱江河上,一隻小木船靜靜漂蕩,6個女孩發出銀鈴般的笑聲,讓人意識不到危險的存在。
當劃到河中央時,小船突然變得搖晃起來,剎那間,小船失去平衡,瞬間側翻。
「危險,快回來!」剛好趕來的中年漢子——湖南鳳凰縣吉信鎮兩頭羊中心小學教師龍德安焦急地大聲呼喊。
河裡響起一片張皇失措的呼救聲:「龍老師!救命啊!」
跳入河中的龍德安,拼命遊向學生們,一名學生被舉出水面,沱江河卻漸漸吞沒了龍德安的身影。
救援的人越聚越多,孩子們得救了,人們在焦急尋找龍德安的身影。
而這個大山的兒子,早已與清清沱江河融為一體,永遠長眠。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學堂。
它或許處於喧囂的都市,或許偏於寧靜的山村,但我們都記得,就是在這個學堂上,我們的夢想開始起航。
我們還記得,講臺上老師的形象。他們或年輕爽朗,或白髮蒼蒼。他們平靜地翻開書本,帶領我們遨遊知識的海洋。
我們以為這樣平淡的日子會很長很長,直到那一天的那個時候,他們的身上突然迸發出無窮的力量,為我們撐開愛的天地,為我們留下生的希望。
生活總是漫長,我們也總在奔忙。很多時候,我們好像已經把他們遺忘。直到有一天,當我們不經意間抬頭仰望,那璀璨的星空,一直閃爍著柔和堅定的光芒。
原來,他們就這樣把我們守望;原來,他們一直住在我們的心房。
(來源:中國教育報)